日月所至,皆为大明
繁体版

第19章:阿鲁台的终章

    看着远处乔巴山隘口处不断出来的鞑靼士兵,朱瞻墡有些失望。

    这次出征,他没有看到他想象中的两军交战的画面,没有看到冷兵器时代刀刀见肉的拼杀,也没有看到冷兵器时代最强兵种骑兵的冲锋。

    甚至,就连大明最出名的神机营他都没有见过其战斗的场面。

    围困乔巴山,神机营只是将火器都摆出来了,什么一窝蜂火箭,什么盏口铳、三眼铳等等,但却一颗子弹都没有发射。

    作为朱瞻墡这个第一次参加战争的人来说,这个结果无疑是让人失望的。

    “知足吧。”

    似乎是猜到了这个孙子的想法,前面的朱棣开口说道。

    “这次你虽然是因为运送补给才来到草原的,但也算得上是第一次参战了,能见到这样的场面,甚至还立了功,你就知足吧。”

    “你哥第一次上战场虽然见到了比你所见到的更震撼的景象,但他可没像你一样立功,甚至还得让爷爷去救他。”

    ……

    朱瞻墡看了看前面的老爷子,又看了看身边的大哥……他只能耸耸肩,做出一副不关自己的模样。

    而旁边的朱瞻基则是无语的捂住了脸。

    从永乐元年到现在,大明一共对草原出兵了四次,其中第一次是淇国公丘福为主帅,但结果却是被埋伏了,大败而归。

    第二次就是朱棣的第一次御驾亲征,不过那次朱瞻基虽然随着朱棣从应天府出发,但却并没有参战,而是坐镇顺天府。

    第三次则是永乐十二年的那一次,也就是在那次北征中,朱瞻基被人蛊惑,率军追击逃跑的敌人,大意之下在九龙口落入了敌人的去圈套,若不是朱棣让锦衣卫在后面跟着的话恐怕事情就大条了。

    第四次……也就是这次了。

    其实朱瞻基并没有什么其他的想法,他知道老爷子不是在贬低他,也觉得自己不如弟弟,而是在教育自己。

    教育自己什么呢?想到这里,朱瞻基松开了捂住脸的手,转头看向了弟弟。

    福余卫和泰宁卫的覆灭,虽然是只能让朱瞻墡背锅的“丑事”,但实际上任何事都是值得学习的。

    比如,朱瞻墡在对待外敌时的狠辣,就是朱瞻基需要学习的。

    ……

    在朱瞻基兄弟俩各怀心思的时候,龟缩在乔巴山内的鞑靼士兵也都出来个差不多了,就差阿鲁台这个正主儿了。

    其实谁都知道,哪怕是明白自己已经山穷水尽了,阿鲁台也不会出来的,因为任谁都知道眼下对于阿鲁台来说已经是必死之局了。

    别看朱棣大费周章的让朱瞻墡去兀良哈三卫带回了阿鲁台的妻儿,但这并不是要威胁阿鲁台就范,而是要彻底杀死阿鲁台。

    阿鲁台的妻儿所起到的作用是让那些效忠于阿鲁台的人军心不稳,最终分崩离析,而不是劝降阿鲁台。

    虽然大明一直以仁义闻名,朱棣也因为靖难的原因十分爱惜羽毛,但朱棣不能杀的只是鞑靼的降兵和百姓。

    杀降和平民,会让朱棣背上残暴的名声,但阿鲁台呢?

    阿鲁台是北元后裔,但也是大明正式册封的和宁王,去年他率兵进攻大明北方重镇兴和所,还杀掉了守将王祥。

    往轻了说他这是反叛,往重了说那都能算得上是谋逆了。

    投降的士兵不能杀,普通的百姓不能杀,但作为始作俑者的阿鲁台为什么杀不了?

    而投降的鞑靼士兵其实也是看清了这一点。

    他们知道,只要战败,阿鲁台在大明的必杀名单中那可是排第一位的,如果跟着阿鲁台负隅顽抗,那么大明就会顺理成章地把他们一并杀了。

    但如果他们投降,以中原人从来都不会让自己背负骂名的传统来说,他们有九成九的概率活下去。

    ……

    “还没出来?”看着乔巴山隘口处已经没有了人进出的影子,朱棣皱着眉头开口问道。

    “回陛下,没有收到消息。”守在朱棣身边的锦衣卫指挥使塞哈智说道。

    “那就算了。”朱棣闻言轻叹一声,微微摇头。

    “让他们进去吧。”

    “是!”虽然朱棣没说让谁进去,但塞哈智却明白。

    没一会儿,锦衣卫们就驱赶着阿鲁台的妻儿朝着乔巴山的方向走去。

    朱瞻墡见状则是挑了挑眉,但没有说话。

    他已经猜到了老爷子的想法。

    山中还有多少人?没有进去过,明军肯定不知道,但这已经不重要了,就算是还有其他人在,可这个时候都不出来投降,那就是准备负隅顽抗了。

    大明不能乱开杀戒,但这是战场,面对一群损害了大明的利益且还要顽抗到底的人,大明没什么可留手的,也不用担心会有人说大明残暴。

    所以,这是打算让阿鲁台和他的妻儿死在一起啊。

    “啧啧。”想到这里,朱瞻墡微微摇头,既是觉得老爷子的做法不妥,也是在感叹。

    之所以觉得老爷子的做法不妥,是朱瞻墡觉得草原和中原之间的矛盾基本上是不可调和的,除非某一方的人口基数降低到一定程度,然后慢慢同化。

    只要有权贵在,争斗就不会停止,就算是没有权贵,只要人口基数足够,就会产生新的权贵。

    所以,朱瞻墡还是比较推崇相对来说比较暴力的解决方案。

    而感叹则是在为阿鲁台感叹。

    虽然是敌人,朱瞻墡也很想让阿鲁台死,但想到一个和大明,而且还是和永乐皇帝斡旋了近二十年,甚至还把永乐大帝给熬死了……

    在朱瞻墡看来,阿鲁台不是英雄,也不是枭雄,甚至其几次被打得四处逃窜的经历也注定他成不了至高位置上的那个人,但不得不说,阿鲁台的死还是让人唏嘘的。

    毕竟,和马哈木一样,阿鲁台也算得上是一个时代的标志之一了。

    这样的人,活着的时候你会恨得牙痒痒,但死了之后你又会忍不住为之感叹,或许这就是人性的矛盾点吧。

    ……

    很快,乔巴山内燃起了大火,而这场大火也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标志走上了末路。

    以后的草原,不会再有阿鲁台了,那大明的未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