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所至,皆为大明
繁体版

第32章:七下西洋?不,是八下西洋

    从户部出来,朱瞻墡轻轻地舒了一口气。

    他对夏原吉的看法……只能说还好,不像是对其他文官那样厌恶。

    像杨荣等人,朱瞻墡的感官并不好,一是因为杨荣可以说是优柔寡断的典范了,既强调仁义,后期宣德皇帝放弃交趾一事中也是杨荣起的头。

    但对于夏原吉,朱瞻墡的看法要相对好一些。

    夏原吉可以说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利益主义者,他只看重利益,不过他看重的不是自己的利益,而是大明的利益,也就是国库。

    夏原吉反对下西洋,是因为在前几次下西洋中,大明属于是入不敷出,虽然在西洋诸国的心中树立起了良好的威望,但这些威望做不到变现。

    但作为穿越客的朱瞻墡却知道,下西洋是开启大航海时代的重要契机,如果历史上的大明能够坚持下西洋,那么大航海时代的受益者就不是欧洲的那几个强盗了。

    当然了,前提是大明能够放下所谓的仁义之心,心态要转变成利益至上才行。

    不过,除了下西洋一事,朱瞻墡对夏原吉也没什么可挑剔的,所以他对夏原吉的看法是还好。

    今天也是一样,朱瞻墡原本以为夏原吉会就下西洋一事提出异议,然而现实是夏原吉在听了自己对于下西洋的规划之后却并没有任何反对的意思。

    原因很简单,有了朱瞻墡的介入,下西洋就从入不敷出,或者是利益不高的一种赔钱买卖变成了有利可图的好事业。

    夏原吉是户部尚书,对于下西洋一事,他考虑的就是能够给大明带来什么样的利益。

    朱瞻墡的想法能给大明带来足够的利益,他自然就不会反对了。

    想到这里,朱瞻墡也是松了一口气。

    只有起错的名字,没有起错的外号。

    和夏原吉辩驳……朱瞻墡还真是有点儿打怵。

    现在好了,夏原吉对改良后的下西洋一事很是支持,那么剩下的就只有两个人了。

    ……

    宛平。

    朱瞻墡的庄子,在顺天府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尤其是在这次北征之后,谁都知道朱瞻墡被罚在宛平的庄子里闭门思过。

    但是绝大多数的人并不知道,朱瞻墡并没有闭门思过,反倒是接到了一件大事儿。

    如今站在庄子门口的两人就是那少部分的人。

    郑和看着面前的庄子,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今天早晨他突然被朱棣召入宫中,然后就被告知自己从市舶司提举降为了副提举,下西洋一事的整体安排和前期准备工作也都交给了五皇孙朱瞻墡,并且他要一切听从朱瞻墡的安排。

    郑和不知道朱棣为什么要如此安排,但皇命已经下达,他只能听从命令。

    相比于郑和,旁边的王景弘更是心里惴惴。

    他是和郑和一起被朱棣召进宫的,郑和知道的事情他也都知道,可这更加深了他心中的疑惑。

    在下西洋一事上,王景弘虽然是郑和的副手,但几乎所有的事情都是郑和决定的,他不知道朱瞻墡叫自己也过来是要做什么。

    “二位,殿下请你们进去。”

    就在郑和与王景弘二人各怀心思的时候,朱平从庄子内走了出来,对着二人做了个请的手势。

    ……

    “下官拜见皇孙殿下,殿下福寿安康。”×2。

    进入庄子内,被朱平一路带到了朱瞻墡的书房,郑和与王景弘二人在见到朱瞻墡后立刻行礼。

    和普通的宦官不同,在大明,宦官的自称要么是小人,要么是奴婢,但郑和与王景弘却不一样,他们是可以自称下官的。

    后人只知道郑和是下西洋的大功臣,但并不知道王景弘和郑和一样,同为下西洋的正使太监,而且在下西洋一事中,王景弘的功劳虽不及郑和,但同样不小。

    “免礼。”朱瞻墡摆了摆手,同时示意朱安搬来座椅。

    “二位先坐。”

    朱瞻墡说着站起身来,走到了二人的面前,靠在了书案上,看着二人说了起来。

    “二位来之前应该见过皇爷爷了,皇爷爷应该将事情告诉你们了吧?”

    “回殿下,是的。”郑和微微低头,恭声回道。

    “那么我也就不多做赘述了,还望二位多多配合。”朱瞻墡点了点头继续说道。

    “眼下大明正处于多事之秋,交趾战事不停,北方草原骚扰不断,内部还多发灾害,所以大明的国库也是捉襟见肘。”

    “通过下西洋来获利,实乃是无奈之策,但二位其实也不用多担心,毕竟我们是可以做到既保全大明的名声,也能够从中获得利益的。”

    “甚至,还有可能让大明在西洋诸国心中的威望更上一层楼。”

    “郑和。”

    “下官在。”被朱瞻墡点到后,郑和立刻站起身。

    “爷爷让我就任市舶司提举,但我也知道,在下西洋一事上你才是权威,所以我只负责前期货物的准备和船只修缮的事情,并不会干预你在下西洋途中的决策。”

    “但是同样的,在经商一事上,我虽然不是权威,但也应该比你好一些,也希望你不要反对我的决定。”

    “下官定当遵守殿下的命令。”郑和低头表态。

    “如此最好。”朱瞻墡点了点头。

    “回去之后,你将下一次下西洋的计划,比如用多少宝船,需要多少人,准备到哪里等事情写成条陈,我会和皇爷爷共同商议。”

    “现在,王景弘。”

    郑和闻言退到一旁,而被点到名字的王景弘瞬间站了起来。

    “殿下请吩咐。”

    “可能要让你失望了,大明的下次下西洋,你不能跟郑和一起了。”朱瞻墡开口说道。

    “因为你需要独自率领一支船队,这支船队由我个人出资,但仍旧是大明的宝船队,你仍旧是大明下西洋的正使太监。”

    一连两个炸弹,让郑和与王景弘都被震得回不过神来。

    ……

    看着面前二人的反应,朱瞻墡轻叹一声。

    老爷子有些埋没人才了,王景弘明明可以独当一面的,但却跟在郑和身后,最终被郑和的光芒掩盖,以至于后世都没有几个人知道他的功绩。

    后世人大多只知道郑和七下西洋,但不知道的是这说的只是郑和下了七次西洋。

    而大明,实际上下了八次西洋,第八次是在郑和逝世以后,而第八次下西洋的正使太监就是王景弘。

    不仅如此,在第七次下西洋回归的途中,郑和病逝,宝船队乱成一团,也是王景弘挺身而出,平定了船队所有人的情绪,将船队安全带回了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