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所至,皆为大明
繁体版

第57章:儒也有别

    在西南七司这件事上,谁做的都没错。

    之前就说了,朱瞻墡如今是奉皇命接掌云南,西南七司作为云南下辖的区域,连续多年不上缴赋税,云南作为西南七司的上级自然有责任也有权力去解决问题。

    而沐家作为洪武朝时就被派到云南,为大明坚守西南边陲的家族,虽然他们应该听朱瞻墡的,但说到底,他们还是得听朝廷的。

    所以,朱瞻墡出手处理西南七司的事情没错,沐家向京中汇报云南事宜也没错。

    而且,朱瞻墡当初既然敢明着跟沐家说这件事,那就代表他不怕沐家上报朝廷。

    相对来说,朱瞻墡更加关心的是朝廷的决定。

    ……

    “五皇孙殿下有句话说的很有道理。”

    看着站出来的杨士奇,夏原吉很是不屑地撇了撇嘴。

    “一个个腐儒,只知道所谓的仁义道德,只知道所谓的天朝上国,但却忘了我汉人的脊梁骨了。”

    “夏原吉!”当着朱高炽的面,杨士奇不敢造次,但愤怒之情还是溢于言表了。

    “窝里横有什么用?”夏原吉闻言嗤笑一声。

    “就如同当初五皇孙殿下所说的那样,你们反对没有问题,但是反对的前提是你们得有解决问题的办法。”

    “要么,你提出方法,然后派人去执行。”

    “要么,你就直接去解决问题,在这里窝里横有什么用?”

    “解决不了问题,就不要在这里聒噪!”

    “你……”已经年近花甲的杨士奇被夏原吉气得有些喘不过气来,指着夏原吉,嘴唇颤抖,但却连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来。

    “够了!”朱高炽猛地拍了一下桌子,制止了这场闹剧。

    ……

    从刚开始他就觉得夏原吉的说话方式让他有些熟悉,直到夏原吉就差指着杨士奇的鼻子骂的时候朱高炽才发现,这不是自己那个五儿子的行事作风吗?

    怎么,这两人才接触几次?夏原吉就把自己那个儿子混不吝的做事风格给学去了?

    “士奇。”朱高炽调整了一下气息,让语气平和了下来。

    “你说你反对我们对西南七司用兵,说一下你的理由,另外再说说在你看来西南七司的问题该怎么解决。”

    “回太子殿下,贸然动武,恐会给天下人留下不好的印象。”杨士奇这会儿也平静了不少,对着朱高炽躬身回道。

    “依微臣愚见,应该先派使者进行接触,这些年我大明战争不断,百姓们怨声载道,能避免还是避免的好。”

    “果然是愚见!”朱高炽还没说话,夏原吉再次嘲笑道。

    “你说的轻松,你知道西南七司一年的赋税有多少吗?你知道为了填补空缺有多麻烦吗?你知道西南七司不交赋税已经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了吗?”

    “但凡有点儿脑子,但凡知晓一点儿赚钱的难处,但凡知晓一点百姓的难处,你都不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与其费这么大的劲儿,倒不如直接发兵,就跟将士们说到时候从西南七司追缴回来的赋税用来减免出征将士家中的赋税。”

    “到时候你看看,不仅将士们士气高涨,还能赢得民心,更能让西南七司以后老老实实的缴税。”

    “明明有一举三得的办法,你非得挑选一个最没有效率,甚至还不知道能不能做到的破办法,你真说得出口!”

    “夏原吉!”夏原吉宛如连珠炮一般,关键是字字珠玑,让杨士奇差点儿一口气没上得来。

    “你不要欺人太甚!”

    “我从不欺人,更不会欺人太甚。”面对怒气冲冲的杨士奇,夏原吉毫不畏惧。

    “如果你能顺利解决西南七司的问题,我夏原吉可以立刻给你跪下来道歉,如果你不满意,我可以从皇城南门,沿着长安街一路跪到万安街。”

    “只要你能解决问题!”

    ……

    “好了好了……”朱高炽见状有些头疼地揉了揉太阳穴,制止了面前的闹剧。

    “你们先都歇歇吧,这事儿我回头去跟父皇请示一下,看看他老人家是怎么打算的。”

    ……

    夏原吉和杨士奇同时看了对方一眼,视线在空中相撞,似有火花隐隐滋生,但二人却又不约而同地别过了头。

    ……

    别过头的杨士奇心中愤怒,但眼下朱高炽已经开口作和,他自然也不能再不知好歹了。

    事情的起因朱瞻墡他不敢参,但他回头可以参夏原吉一本。

    而同样别过头的夏原吉倒是无所谓。

    对于他来说,事情越拖越好,毕竟拖的时间长了,云南那边说不定都把问题给解决了,至于其他的……

    只要有钱,夏原吉并不在意,这也是他今天为什么会合杨士奇杠起来的原因了。

    夏原吉虽然一向是以一根筋为人所知,但如果真的是单纯地一根筋,他走不到今天的这般高度。

    起初,对于朱瞻墡,他不是很看重,他和关西七卫的人一样,觉得朱棣不会在这种时候再去培养一个出色的、有竞争能力的子孙,因为这会成为一个祸患。

    但后来经过了解,夏原吉发现朱瞻墡的有点很多,有一点尤为明显,那就是在草原和金幼孜的骂战。

    朱瞻墡一向都奉行以现实为基准,你若是有办法,那你就去立功,但如果你没有办法,或者你的办法短时间内起不到任何效果,那你就闭嘴。

    对于这一点,夏原吉很是赞同。

    远在关西七卫的朱瞻墡并不知道自己用来怼金幼孜的那套话术已经被夏原吉学走了,不过即便是知道了,朱瞻墡也不会多说什么。

    因为对于明儒,尤其是所谓的内阁三杨,他是真的没有什么好感。

    ……

    当然了,不是说明儒都不好,毕竟大明也有不少出色的文臣的,比如永乐年间第一任兵部尚书金忠,再比如现在的兵部尚书蹇义,再比如在正统年间大放异彩的于谦、胡濙和陈循等人,都是很出色的文臣。

    但是,在朱瞻墡看来,内阁三杨,不在此列之中。

    没有别的,就一点:宣德三年明宣宗欲放弃交趾,蹇义、张辅等人都认为这是对敌人的示弱,有损大明的威名。

    就在这个时候,一向都很顾及大明威名的杨士奇、杨荣等人,却大力支持明宣宗放弃交趾,不仅美其名曰体恤百姓,还引汉时放弃珠崖郡一事,说什么史书都以此为美谈,不是示弱。

    就这一点,已经足够让朱瞻墡为之作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