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所至,皆为大明
繁体版

第72章:不要脸的做法

    怎么说呢?

    不要脸的做法很常见,甚至很多人很多地方都会用到,只不过不要脸的做法仅限于人们心中,并不会直接说出来罢了。

    就好像这次朱瞻墡的行为。

    明面上,理由冠冕堂皇,甚至是无懈可击,但实际上,任谁都知道朱瞻墡就是为了赶尽杀绝,只不过找了个看起来过得去的说法罢了。

    不过没办法,这法子的确是好用,而且别人也找不到毛病。

    想到这里,沐晟低下了头,不再说话。

    而一旁的张辅也选择眼观鼻鼻观心,就是不看朱瞻墡。

    -----------------

    相比于之前大明和交趾之间的战争,这次明军的南下走的很顺利,这一点沐晟和张辅深有体会。

    交趾的地形之复杂,让张辅和沐晟都甚为苦恼,尤其是交趾北部的山林。

    可以说,交趾能和大明斗这么多年,交趾北部复杂的地形功不可没。

    由东北向西南,锦江、明江、斋河、红河、亏容江五条河流从山地间蜿蜒流出,冲刷出复杂的地形,最终在长山山脉的脚下汇聚,流入太平洋。

    错综复杂的地势,再加上繁多的水域,以及流水冲刷出的陡峭地形,给交趾营造了一个易守难攻的屏障。

    然而,如今的屏障被朱瞻墡的一把火所攻破,漫山遍野都是一片狼藉。

    地面覆盖着灰黑色的草木灰,在大火的炙烤下,原本足以遮天蔽日的森林也变得光秃秃的。

    繁茂的树冠不知所踪,粗壮的大树东倒西歪,有的甚至被直接烧成了一捧灰。

    这样的地势其实仍旧适合伏击,但交趾和大明的实力相差悬殊,在这种地形下玩儿伏击,无论是进攻性还是撤退性都远不及原来的山林。

    黎利不是傻子,他从来都不会做无谓的争斗,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他才足以积蓄实力,和大明对抗到现在。

    ……

    “启禀殿下!”

    大军的行进虽然缓慢,但却井然有序,除了脚步声和马蹄声之外几乎没有任何杂音,所以就让朱平的声音显得格外突兀。

    “说。”朱瞻墡并没有停下胯下的战马,一边向前一边说着。

    “是!”朱平抖了抖马缰,跟了上来。

    “根据弟兄们回报,黎利曾派人在宣化府、谅山府、太原府和新安府派出大量的人砍伐数目,试图阻止大火的继续南下。”

    “不过他们失败了,所以赶在大火抵达之前,交趾的士兵就一路南撤,越过了洮江,躲进了交州府。”

    “洮江以北的宣化府等共计八个城池已经被交趾放弃,人去城空!”

    ……

    宣化府这些都是大明在永乐六年将交趾纳入版图之后的称呼,而在交趾,这些地方有自己的称呼。

    比如宣化府在交趾被称作宣光,交州府被称作升龙。

    “三江府呢?”朱瞻墡面色不改,平淡地问道。

    “回殿下,因为三江府处在亏容江与红河的交汇之地,所以大火一时之间还没有抵达那里,属下已经派人亏容江和红河交汇之地的上游增加着火点了。”

    “嗯。”朱瞻墡点了点头。

    “先让斥候继续探,确定交趾所放弃的八座城池是不是真的人去城空,如果人去城空了,就向周边散开探查七十里,查清楚有没有人在附近设伏。”

    “还有,传令三军,前进的目的地从宣化府改为太原府南边的洮江北岸。”

    “是!”坐在马背上的朱平微微欠身,开口领命。

    ……

    “殿下。”

    随着朱平离开,沐晟抖了抖手中的马缰,控制着胯下战马来到了朱瞻墡的身旁。

    “交州府是交趾最繁华的地方,以交趾的角度来说,交州府就是他们的国都了。”

    “我们真的要直接前往洮江北岸,和交州府对峙吗?”

    交州府,也就是升龙城,是毫无疑问的交趾中心,无论是经济、政治还是军事中心都是这里。

    这里是五条水域的汇流之地,交通发达,这也是升龙城能成为交趾多个中心的原因。

    若是能够拿下升龙城,那交趾之战就可以说是获得了一个里程碑般的进程。

    但是,如此重要的地方,防范自然也就更加严密,想要拿下这里的困难自然也是非同小可的。

    “是啊,殿下。”一直没有开口的张辅也开口说道。

    “交州府不是一般的地方,相较于交趾北部,升龙城的人更多、军队也更多,装备更是最好的。”

    “此前我们倒不是没有打下过升龙城,但那都是在水师的配合之下才做到的,您看我们是不是让柳升带着神机营前往雷州府和琼州府调动舟师,配合攻城?”

    “不必。”朱瞻墡闻言摇了摇头。

    “我们不跟黎利打正面,还和以前一样,直接放火。”

    “要么逼迫黎利出来,与我们在正面一决胜负。”

    “要么,就继续逼迫黎利向南逃窜。”

    ……

    听朱瞻墡这么说,沐晟和张辅面面相觑,都从对方的眼神中看到了震惊的神色。

    哪怕是亲眼看到了交趾的大火,他们从未觉得朱瞻墡会赶尽杀绝。

    无论是沐晟还是张辅,他们都觉得朱瞻墡是先来一把狠的,亮亮手腕。

    一方面逼迫黎利放弃游击战,和明军打正面。

    另一方面,这样做也能给交趾百姓带去极好的威慑,让后续大明真正的接管交趾更加顺利一些。

    最后,还是那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名声。

    这个时代的人对名声看得太重了,甚至比自己的命都重,所以沐晟和张辅就陷入了惯性思维中,认为朱瞻墡也和他们一样。

    但是,朱瞻墡可从来都没有在乎过那种虚无缥缈的玩意儿。

    在朱瞻墡看来,在如今的局势中,天时地利人和大明可以说是全占了。

    天时:正处冬季,西北季风正盛,一来能推动大火继续向南,二来也能避免火攻给大明造成损失。

    地利:交趾的植被茂密,大火一旦烧起来就很难控制。

    人和……

    这个有些牵强,只能说大明的将士比交趾多,勉强算是人和吧。

    不过,就算是人和不占,三种要素中大明也占了一大半,在这种优势局面下,不继续追击的话那就是蠢逼了。

    既然要继续追击,那为什么要放弃既能够降低明军伤亡,还能够对交趾造成有效杀伤的火攻呢?

    更何况,空无一人的交趾……更利于大明接管和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