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所至,皆为大明
繁体版

第83章:自愚而不自知

    赵王府的书房内,朱高燧盯着面前的笔架,宛如一具没有生气的尸体。

    在得知交趾的战况之后,他就一直把自己关在书房里。

    下毒失败之后,朱高燧就此沉寂了吗?

    可以说是,但又不是。

    说是,是因为他很清楚,一次失败之后需要更长时间的蛰伏,而蛰伏的时间最少是几年,多的话……

    一辈子也不是没有可能。

    短时间之内,老爷子对他的防备肯定会很深,就算是他有想法也大概率会失败。

    说不是,是因为朱高燧的心还没死。

    正如同当初他和老爷子说的那样,他一直觉得自己不差。

    他知道,自己的文政不如大哥,武事不如二哥,但那也只是和大哥二哥相比而已。

    他们兄弟三人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对彼此……最起码早些年是很了解的,所以他对大哥二哥没有什么怨念。

    但是他接受不了老爷子宁愿重用朱瞻墡这个毛头小子,也不愿意重用自己这个结果。

    他朱高燧也是陪着老爷子靖难的人,就算是不如先后三次救老爷子于生死危难之际的二哥,难道还比不过朱瞻墡这个黄口小儿?

    但现在……

    朱高燧虽然很不愿意承认,但他的内心深处却一直有一个声音在告诉他。

    你真的不如他。

    他不敢在高原上肆无忌惮地屠杀泰宁卫和福余卫,因为他知道,一旦自己这么做了,自己的未来将会成为一眼看到头的平淡。

    他更不在交趾一把火烧个一了百了,因为他知道,一旦自己这么做了,自己的未来就会被锁死在交趾,而且还会和现在一样,被不间断的监视着。

    但是,朱瞻墡却敢。

    想到这里,朱高燧长叹一声,心有不甘,但却又无可奈何。

    事实上,朱高燧现在仍旧是主观意识作祟,还没有能够完全理解朱棣为什么宁愿重用朱瞻墡,而不重用他的原因。

    事实上,不是朱棣没给过朱高燧机会,而是他没有把握住。

    历朝历代的皇帝,都知道分配不均会引起兄弟阋墙,如果是一般人家的话也就罢了,但在皇室,一旦出现兄弟阋墙,所产生的恶果就不会小。

    但是!

    人和普通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丰富的情感,然而,有道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丰富的情感导致几乎没有人能够做到真正的理智,哪怕是无比清楚自己的私心会造成多么严重的后果,朱棣还是选择给两个儿子不该有的偏爱。

    当年,大明定下迁都之策,但是兴建新都和迁都是需要时间的,在这段时间里,朱棣选择让自己这个小儿子去顺天府处理事务。

    这是他的私心,因为他不想让自己的儿子和自己的兄弟、侄子们一样,做一个混吃等死的藩王。

    这本是朱高燧改变自己人生的机会,但奈何他没有把握得住。

    但凡朱高燧的屁股稍微干净一点,朱棣都不会在迁都之后干净利落地把他赶去封地。

    朱高燧有私心,他和他的二哥一样,对太子之位有觊觎之心,只不过相比于他那傻愣愣的二哥,他隐藏的更好一些罢了。

    但仅仅只是好一些。

    然而朱瞻墡不同。

    无论是上次北征,还是这次的交趾之战,朱瞻墡都是在立下大功的同时,又犯下大错,甚至都做不到功过相抵,而是过大于功。

    这样的做法无疑是最让皇帝安心的,不用担心朱瞻墡有非分之想,因为有非分之想的人不会这样自毁名声。

    退一万步讲,就算是他有非分之想,在狼藉的名声下,他也不可能成功。

    这才是朱瞻墡和朱高燧不同的地方。

    但是!

    这只是人们根据常理所推断出来的,朱棣是这样,朱高炽也是这样,然而实际上结果如何,谁也不敢保证。

    大道五十,天衍四九,人遁其一。

    无论是什么事,无论是多么的确定,也不排除有反转的可能。

    -----------------

    交趾,演州府。

    如今的朱瞻墡还不知道中原有着怎样的轩然大波,又有着怎样的暗潮涌动。

    不过,就算是他知道也没时间去管,因为他现在正忙着呢。

    忙着追捕黎利。

    南掌使臣返回南掌之后,南掌那边显然是勘明了利与弊,当即就派人前往长山山脉,开始追捕黎利。

    黎利能够和大明相抗多年,自然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见微知著的本是还是有的。

    南掌的反常,黎利虽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所导致的,但他大概能猜到应该是朱瞻墡这个不按照常理出牌的人威胁到了南掌,让原本坐山观虎斗,准备渔翁得利的南掌,如今不得不以身入局,成为一颗棋子。

    黎利原本的计划其实很好。

    交趾和南掌虽然有仇,甚至南掌去年还突袭了交趾的蓝山军,但那其实是一场误会所导致的。

    当初学着陈季扩一样起兵反抗大明的并不是只有黎利一个人,黎利只是成功的那个人罢了。

    交趾在陈季扩死后到黎利建立后黎朝的这段时间内,有很多人选择起兵,最后自然是没有任何疑问的失败了。

    因为占婆国正处于内乱之中,各方势力都想取得大明的好感,从而得到大明的承认,这对于他们能否成为国王很关键。

    所以,交趾起兵失败的地方首领大多选择逃往南掌,而后来黎利成功的建立了后黎朝,之前一个和黎利有过节的地方首领有恨,就开始挑拨南掌和黎利的关系。

    最终,南掌和黎利反目成仇,南掌甚至派兵突袭了黎利发家的地方蓝山。

    既然是误会,那就能够解除,大不了低个头,多让点儿利益出去,黎利是这么想的。

    不过说得再怎么好听,主要原因也是因为占婆国内的几大势力急迫的想要得到大明的承认甚至是册封,如果能够擒获黎利这个反贼,自然是个刷大明好感度的好机会。

    所以,黎利逃往南掌并且打算和南掌和解,更多的还是无奈之举。

    但是现在,随着南掌的动作,逃往南掌的想法肯定是不可能实现了,黎利只能再次改变路线。

    南掌可不希望朱瞻墡迁怒于他们,自然也开始全力追捕,并且将这个消息告知了朱瞻墡。

    而朱瞻墡之所以从交州府南下来到演州府,也是因为在南掌给他的消息中,黎利最后一次露面是在演州府西面的长山山脉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