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所至,皆为大明
繁体版

第109章:不战而息祸

    朱瞻墡的确是去交趾了,但是他并不是完全走了,他还留下了影响。

    交趾这块大肥肉,而且还是大明先后和陈季扩、黎利争了长达十五年的肥肉,如今终于落到了自己的口中,大明又怎么会不急着咽下去呢?

    别的先不说,交趾的地理环境就很不错。

    交趾是一个蘑菇形状的国家,北部地区是蘑菇的伞盖,这里地势复杂,山脉纵横交错,山林密布。

    无论是陈季扩还是黎利,他们和大明相抗衡的主要底气之一就是交趾北部的复杂地势。

    到了交趾的中部以及南部地区,也就是蘑菇的伞柄位置,地势就和北部的伞盖完全不同了。

    交趾的中部和南部是一个狭长地带,从云贵高原延伸出来的长山山脉是交趾的天然屏障。

    西北到东南走向的长山山脉,在西边把交趾和南掌隔开,等到了南边,西北到东南走向的长山山脉又把交趾和占婆国隔开。

    而交趾所占的,是靠近海边的平原。

    这里是很好的耕地,尤其是在朱瞻墡处理了几乎是整个交趾的百姓,把交趾的植被烧得一干二净之后,这里就成了无比肥沃良田。

    单说这点耕地的话,大明可能不会放在眼里,但这里是交趾啊,是能够让稻谷做到一年三熟的交趾啊!

    ……

    一是因为拖了十五年的交趾已经快成为大明的心病了,二也是因为耕地的事情,所以朱高炽在听儿子分析过后没有任何犹豫。

    当天,朱高炽就前往乾清宫请示了老爷子,在得到了老爷子的许可之后又以最快的速度传消息给六部,让六部开始着手准备百姓迁移和官员调任的事情。

    官员调任这种事情,朝廷是可以直接拍板决定的,有人不愿意没关系,因为总会有人愿意的。

    但是,迁移百姓就不同了。

    当然了,迁移百姓是必须的,不是说没有百姓愿意过去这件事就算了。

    只不过,如果有可能的话,不管是朱高炽还是朝臣,都希望是百姓自愿迁移过去,而不是被朝廷逼着过去。

    百姓自愿过去能够减少很多麻烦。

    不过,就算是这样,事情的实施也得分阶段。

    在迁移百姓的选择上,朱高炽已经定下了首选的决定:两广、江西、贵州和湖广这些地方。

    之所以选择这些地方,主要是有两种原因。

    第一,因为朝廷已经决定要负担此次百姓迁移路上的消耗,本着能省则省的原则,朱高炽自然希望这些百姓是出自那些距离交趾相对比较近的地方。

    第二,这些地方的局势比较复杂。

    永乐一朝,其实是一个很矛盾的时代。

    后世人都知道永乐盛世,但所谓的永乐盛世,其实……怎么说呢?应该说是有歧义吧。

    从文化、政治、军事实力以及对其他国家的威慑力量这些方面来看,永乐时期无疑是盛世。

    但是,如果从民生的角度来看,这个所谓的盛世……怕是有些名不副实。

    还是从两点出发,来看看永乐时期的民生。

    第一,永乐时期各个阶段的人口数量。

    洪武三十五年(即建文四年,因为永乐朝不承认建文一朝,因此废建文年号,沿用洪武年号),大明的人口数量约为五千六百万。

    而到了永乐二十一年,人口数量降低到了大约五千二百万。

    一个盛世,却出现了人口数量降低的情况,而且降低了近十分之一。

    第二,代官养马。

    其实代官养马只是一种缩影,但却也反应出了一定的问题,每年都有很多的百姓因为不能按时向朝廷上交马驹而被迫变卖家产、田地,甚至是子女的。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永乐这个被称之为盛世的时期,民间叛乱几乎是从未停止过。

    永乐元年,江西永新百姓叛乱。

    永乐二年,忻城百姓叛乱。

    永乐三年,浔州、桂州、柳州百姓叛乱。

    永乐四年,河南南阳百姓叛乱。

    永乐七年,李法良叛乱。

    永乐十年,广西莫彦恭叛乱。

    永乐十一年,武冈叛乱、婆洞破案乱、贵州普亮叛乱。

    永乐十二年,吴者泥叛乱。

    永乐十三年,四川戎县叛乱。

    永乐十四年,山西广灵叛乱。

    永乐十五年,汀州、沙县、嘉兴叛乱。

    永乐十六年,昌平、靖州叛乱。

    永乐十八年,唐赛儿起叛乱。

    永乐十九年,韦万皇叛乱。

    永乐二十一年,柳州叛乱。

    永乐二十二年,浙江长兴叛乱。

    从这些叛乱中能看得出来,永乐朝最安稳的时期是永乐四年到永乐十年,这段时间内只有一次叛乱。

    而除了这段时间之外,几乎是年年都有叛乱发生。

    叛乱几乎是年年都有,而叛乱的重灾区则是在江西和两广这周边地区。

    百姓叛乱,说白了就是没过上好日子,因此朱高炽才决定从这些地方挑选迁移交趾的百姓。

    这样一来,因为距离较近,朝廷的花费减少了,二来也可以减少叛乱的发生。

    不过,也因为这些地方都处在南方,而且几乎都是大明最南的部分,所以消息的传达比较慢。

    然而,好巧不巧的是,当朱瞻墡搭乘宝船队的船只离开太仓刘家港之后,迁移交趾的消息刚好发酵起来了。

    之前朱瞻墡火烧交趾一事传开之后,可以说是闹得沸沸扬扬的,不过在百姓的口中,朱瞻墡反倒是成了一个杀伐果断的有功之人。

    之前就说过了,百姓的想法很简单,朱瞻墡火烧交趾的这种做法虽然在官员和朝廷看来过于残忍了,但在百姓看来,朱瞻墡的所作所为能让他们的亲人减少上战场的次数。

    再加上朱瞻墡恰好刚刚离开太仓刘家港,因此浙江的百姓们就理所应当的认为朱瞻墡是去交趾善后的。

    当然了,他们也没猜错。

    想想看,交趾的原住民被朱瞻墡一把火烧没了,现在去交趾是最有可能分到最好的土地的。

    朱瞻墡这个解决了大明先后两次战事的“战神”在,交趾以后恐怕也不会有什么不长眼的人进犯。

    除此之外,朝廷还给迁移交趾的人减免赋税,甚至还负担迁移路上的消耗……

    当这些消息传到了浙江叛乱的百姓耳中后,浙江叛乱……不攻自破了。

    原因无他,愿意把脑袋别在裤腰上和别人去谋反的人,有一部分是有野心的,想成为人上人的,但更多的还是走投无路的普通百姓。

    如今有活路了,而且这条路的前景比大部分大明百姓都要好……

    谁能不心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