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州天星志
繁体版

第六章 灭杀钱润,筑基有差

    “阁下真是好手段,竟能将尸体碎块化作血玉髓。”只见夏乾身后八卦剑疯狂旋转,将血玉髓纷纷打落,他看着半空中的“钱白衣”戏谑讥讽道。“难怪啊,钱白衣拼死也要把你封印在龙椅之上。”

    那獠听到“钱白衣”这个名字,仿佛被戳到痛处一般,还想对他冷嘲热讽一番,不过很快又摇了摇头,右手抓住左手手腕,猛地一拉,发出阵阵嘶吼之声,以骨为剑脊,以血肉为刃,炼制处一柄血红长剑。那獠持长剑,摆好架势,如离弦之箭一般冲向“门户大开”的夏乾,正当血骨长剑即将贯穿夏乾胸膛之际,只听一声清脆的当的一声,一时间黑白红三色灵气爆裂开来。

    夏乾持双生剑挡下了这一刺,不过二人也因灵力爆炸倒飞而出,二人皆是趁此良机,夏右掐剑诀控八剑,钱持骨剑挥血斩神剑。八卦对天干地支,两不相让,五行剑气纵横,血玉之髓激射。二人先后落地,竟同时朝对方斩刺出数到剑气,纵使二人闪转腾挪,亦是挂了彩。血玉髓化刺,刺入夏乾要穴,黑白二气或化剑影刺要穴,或化剑斩断经脉。

    二人踱步相视,那獠喘着粗气,看着夏乾那睥睨天下的表情,不禁周身恶寒,难免忆起了当年钱白衣的眼神,心中讥笑道:“不过是一个练气大圆满罢了,怎么可能敌得过我筑基修为!”可越这么想,心脏就跳得越快,当年钱白衣就以元婴初期修为几乎就要灭杀了自己。“怎么回事,为什么我只有练气大圆满的修为了?难不成是他的黑白剑气?”

    正当那獠惊讶于自己的修为之际,一道阴阳二色的剑光向它猛地袭来,其速之快如脱缰之龙马。“这招是······,速度怎么这么快,就连钱润也没有······”那獠低下了头,看见那条钱白衣成名绝技所致的剑痕,那条险些将自己一刀两段的剑痕。它转过头去,看向了夏乾,抚摸着身上原有的一条剑痕,心中怒火更甚。

    只见它强控骨血宝剑,一剑斩出,欲以血魔斩同归于尽。岂不料夏乾竟回旋飞出,不仅以此接近那獠,还借势躲开了血魔斩,更是借助回旋之力使出“刃舞”,黑白剑气化作龙形,四次连续斩击将那獠绞成四段。

    那獠人头落地,目眦欲裂,不甘地狂啸着消散了。那獠身死,血红飞剑血色褪去,重归六丁六甲神剑。八卦剑六剑灭而归于道袍,右手唤回离剑,朝着那獠的尸身斩出一道火焰,随后将乾离二剑收入剑鞘之中。

    正欲收回双生剑之际,灰烬中,又有一人身影显现,正当他刚刚凝聚成身形,还未开口说话之际,夏乾持双生剑随手斩刺出两道剑气,对方还未说一个字便倒下了,而后夏乾掷出双生剑,化为黑白双鸦,如同料理神剑门人,将他处理了。

    待双鸦“啄食”完,夏乾终于知晓了事情的全貌。原来着黑白殿是为了镇压钱润斩杀一魔的一魂三魄所建。结界则是为了削弱妖魔神通修为。甚至自己还分出一道神念,试图于一千五百年后,也就是在今朝,亲手灭杀此獠。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一千五百年间,分念与残魂断魄相互吞噬,成为了一个全新的,独立的意识。不过还未闯出什么名堂,就被夏乾灭杀了。夏乾阅后,心如止水,自言自语了说了一句话,为二人定了性:“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

    不过更让夏乾欣喜的是,通过双鸦之威能,他得到了钱白衣引以为傲,神剑门现以断绝的正统,《神行迷踪剑诀》原本,以及他一生修行的心得。紧接着他便开始打扫起阴阳殿宇来,搜刮战场起来。

    半个时辰后,夏乾收获颇丰,得了不少丹药药方,符箓制写之法,用材奇异的法器,同时还收取了阴阳殿宇的一小部分还算完整的建筑构件。随后依照钱白衣记忆,以秘法催动六丁六甲神剑,作为阵眼,定了个解除结界的时间点。自此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跃,隐匿身形,东躲西藏,直至东方发白之际,回了自己位于村镇附近的洞府小窝,设好防御法阵后,呼呼大睡起来。

    而后的日子里,夏乾便开始精读神行迷踪剑诀,并在一些时日的思考取舍之后,舍了九龙剑诀,改修神剑迷踪剑诀起来。而修了这神行迷踪剑诀后,甚至发现了秘境一役是所受的暗伤。这让夏乾庆幸自己改修此剑诀了。

    终于在二十岁生日,八月十五中秋节这天清晨,于一处山野僻静,无蛇虫,灵气充盈地势平坦之地,吞服了筑基丹,开始冲击筑基了。

    修仙常识

    根据八州-天星公布的《修仙统计志》,三灵根修士只需吞服三颗标准筑基丹便可筑基成功,双灵根修士,属性相生一颗标准筑基丹即可,属性相克两颗即可,单一灵根修士及特殊体质修士无需吞服筑基丹。

    四肢不全者,所需标准筑基丹数,根据不全的数目以及部位所定,根据计算推论,最严峻的情况为八枚标准筑基丹即可进阶。

    而夏乾这个金水木三灵根先是根据《修仙统计志》的标准,吞服了那两颗被他劈为两半的筑基丹和一颗灵气第二盛的筑基丹,花费三天,筑基失败,第四天于晨时又再次吞下两颗筑基丹,于傍晚筑基成功,可又于半夜跌回练气圆满,最后没办法,将剩余的筑基丹全数吞下,这才在第五天清晨再次筑基成功,并于傍晚确幸已然进入筑基期,夏乾才精疲力竭地回到了家里,躺在床上,越想越委屈,哭了起来。

    “八颗筑基丹,满打满算算他十三颗标准筑基丹,就算是凡人吃了这么多,都可成筑基了。怎么会这样,难不成,我真的没有修行天分吗?”而后便觉体内灵气紊乱,夏乾也不管了,自怨自艾道:“不管了,不管了,跌回去就跌回去吧,我不管了。”而后便昏昏成成的睡了过去。

    不知睡了多久,半梦半醒之中,夏乾忽觉全身燥热,阵阵发疼,只觉炽热的灵力于自己的经脉中四处乱窜,似是要将他经脉撑爆一般。“卧槽,灵气不是应该只处于三丹吗,怎么全在我的经脉乱窜啊。”突然,只觉断臂处,骨髓中涌出数股阴冷粘稠玄黑色的灵气。阴阳二气如龙虎一般,在其体内翻涌,相生相克。可终究是阳气更盛,将阴气死死压制在断臂处。

    “啊啊,好疼啊,有人吗?快救救我!”夏乾哭喊道。阴阳二气于断臂处相争,使得断臂处疼痛无比;经脉忽冷忽热,疼的仿佛要断了一般。“你是谁,为什么会出现在我家?”朦胧之中,夏乾看见一女子坐于床头,将她那芊芊玉手搭载了他那左肩上,一股冷得恰到好处的阴灵气借由经脉,游走于四肢百骸之中,抚平了自己体内阴阳二气的争斗。

    “谢谢,谢谢你救了我。”言罢夏乾又再次昏昏睡去。

    ······

    “这里是哪?”夏乾睁开了双眼,嗅了嗅味道,自言自语道:“是香薰吗,好像还有些糊味。”夏乾拉开纱幔,四下张望。“是女子闺房,看着家具,多半是大户人家的。”言罢慌忙起身,穿好衣服,刚没走几步,腿脚一软,差点摔在地上,还好那女子正巧走进房间,玉手一抬,用灵力将夏乾扶了起来。

    夏乾看向门口,向纱幔那段的女子倩影唱喏道谢。那女子走到夏乾跟前,夏乾只是瞥了一眼,而后慌忙低下头,沉默不语。那女子不是他人,正是那当日身着蓝白霓裳裙的掩月宗老祖。“脸这么这么红啊,是哪里不舒服吗?”那女子微微笑道。

    夏乾抿了抿嘴,随后就像倒豆子一般,唱喏致歉道:“晚辈,先前在秘境之中言语多有冲撞,欺骗前辈,今日前辈不计前嫌救晚辈于水火,晚辈感激至极,晚辈身无长物,恐唯有此储物袋和袋中之物,才可报答前辈恩情。”言罢便双手呈奉上一精美储物袋,其中为阴阳殿区域所得之宝。

    “抬起头。”女子道。夏乾便微微抬头,见那女子面容清丽,虽有些许笑意,但整体感觉还是冷若冰霜。夏乾羞红了脸,又稍稍低下了头。

    “来,坐下,坐在床上。”女子向夏乾招了招手,示意他坐在自己身边,而夏乾如同鬼迷心窍一般坐在了她的身边,低下了头。

    “我还不知道你的名字,你叫什么?”女子笑问道。

    “晚辈姓夏,名乾,乾坤的乾,没有字。”夏乾说完此话,惊出一身冷汗,心中暗道:“我怎么这么轻易把我真名说了出来?莫不是她用了法子?不可能啊,我不可能一点都没察觉道啊。”

    “那个,我能知道前辈的名字吗?”夏乾说完扭捏着手,在心中暗道:“怎么回事,我应该不会这样,为什么我会问出这种问题啊?祸事了,祸事了,本来简单地道个歉,表达一下感激之情,再出点血,便可安安稳稳地离开,我怎么会问这个问题?”

    “小女姓梅名云,表字清月,是掩月宗掩月真君关门弟子。”说着话时,夏乾又鬼使神差地向梅云看了一眼,只见她还是那般言笑晏晏,那冷若冰霜之神情稍缓。

    “不对,此处定是有迷幻法阵,待我念上那常清静经,且试上一试。”夏乾心中这般想着,不知怎的,竟正声念起了《太上说常清静经》。

    “夏乾,不对还是给你取个表字吧,就取麒麟子,表字麟儿吧。麟儿念那四诀可是没用的哦。”梅云这番话甚至可算到挑逗这一份上了。夏乾不知是听到这番言语,还是《清静经》实在是难念,不免是面红耳赤。

    “嗯,小看你了,你究竟是何来头,身具清风山,神剑门,神隐派三家之道统。”此经念毕,梅云似是恢复了那般冷若冰霜之态。夏乾只觉神朗气清,刚想直起身之际,便觉一股威压将他牢牢地固定在这闺床之上,夏乾看向梅云,不知在何时,二人又靠近了几分。

    夏乾哑然不语,梅云却道:“看来这对你很重要啊,我就不问了,有什么疑惑,你可以问,我会给你解疑。”

    “晚辈,为什么会在前辈的闺房之内?”夏乾问道。

    “你筑基出了岔子,不知为何成了元阳体,并深受其害,我刚好在附近,忆你两年前的善心善举,便将你带了回来。”梅云还是那般冷冰冰地道。

    “前辈,小子愚钝,何为元阳体,还有小子臂膀内那股阴灵气又是怎么回事?”夏乾抿了抿嘴问道。

    梅云怔了一怔,似是没料到夏乾会问这个,正了正声道:“元阳体属于纯灵之体的范畴,至于臂膀内的那股阴灵气是太阴凝水。”

    夏乾神识于识海遨游一番后,并无所得而后问道:“纯灵之体,这么说小子就了然了,不过这纯灵体质不都是先天的吗?”

    梅云听后,青眉微蹙,心中暗道:“为何他对太阴凝水毫不在意,即使是我,也是从一本古老典籍知晓的,找他的求知欲应该会问个不停啊?”心中虽有疑虑,却面不改色地向夏乾传授这一修仙新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