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后的感悟
繁体版

知识

    “知识工作者”,“知识改变命运”,“知识是当下最稀缺的资源……”

    有关知识的论述很多,但真正理解知识的人很少。

    数字化时代最大的赋能,是让我们所有人可以充分的、高效的、低成本的拥有信息,这是以往各个时代都没有的,但是,信息即知识吗?我们真的拥有知识吗?拥有“知识”的前提,我们要学会区别数据、信息、知识。

    ——春暖花开

    对于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人来说,最大的挑战是怎么去甄别知识。

    ——春暖花开

    2006年12月26日早晨,正在普吉岛海滩散步的10岁英国女孩蒂莉·史密斯,“突然看见海水开始冒泡,泡沫发出咝咝声,就像煎锅一样,海水在涌来,但不再退去”。她一下就认出这是海啸即将来临的迹象,并向人们发出了警告,从而挽救了大约100名在泰国此处海滩上的人。

    一个10岁的孩子之所以能挽救众人,就是因为她掌握了与海啸有关的知识。有关海啸的知识已经被转化为她的个人知识,所以当她看到相关现象时,马上知道海啸即将到来。

    智慧与年龄没有直接关联,千万不要认为年长的人就有智慧,重要的是,能否把信息转化为知识并在行动中运用知识。

    这个故事触动了我思考,在信息过载的今天,我们如何甄别知识,以及它所产生的价值?面对知识时代,如何准备?

    如何理解知识,需要区分三个核心概念:数据、信息、知识。

    很多企业说,“我们有大数据了”,“我们要做数字化转型、要成为数据公司”。这些说法都是对的,但我会问,你们要把数据拿来干嘛?他们几乎都回答不出来。

    普遍的观点认为,数据是未被加工的数字和事实。很多时候,人们认为数字可以说明一切,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数字只是数字而已,数字是事实,但是并不能说明什么。

    比如,一家公司今年的销售额特别好,比去年增长了60%,按道理来说这是值得称赞的。但是,我却和这家企业管理层探讨,60%的增长是否有意义。因为企业的增长还需要放在行业和市场中衡量。

    真正重要的是,企业的增长需要超过行业平均增长率。当管理者看到行业平均增长率为68%时,他们意识到,60%的增长率并不值得骄傲。

    增长60%是一个数字、一个事实,但是并没有完全说明增长的意义。如果不对数据进行加工,数据对做决策的帮助就是有局限的。以自己预设的偏好根据数据做决策,只会害了自己。

    因此,我们需要在数据的基础上,进入下一个概念:信息。

    “信息”是经过加工的“数据”

    信息是处理过的数据。信息之所以能作为决策的依据,正是因为其包含了对数据的处理。

    我曾去一家企业调研,该企业领导者介绍,自己的企业是行业第一。我问企业领导者:保持第一的位置多久了?他说,12年了。我接着问:企业的增长如何?他说,最近5年没有增长。我继续问:12年第一,5年都没有增长,其意义如何?

    我希望和这家企业在这个问题上展开深入讨论,以此厘清问题所在。这就是如何对待信息而不是数据的问题。“12年第一”这是一个数据,“5年没有增长的第一”这是一个信息。

    如果只是关注“第一”这个数据,而没有关注“没有增长”这个信息,再过一段时间,这家企业就会失去第一的位置,这才是令人担忧的地方。

    记住,不能停留在数据里,而要过渡到信息中,信息是处理后的数据。没有经过加工的数据,是没有办法成为价值判断的依据的。数据经过加工成为信息,才可以帮助我们展开价值判断。

    不过,这还只是第一步,如果需要深入地解决问题,就需要继续向前推进,由信息过渡到知识。

    知识是由对信息的鉴别、判断而产生的,知识是鉴别过的信息。一个人拥有信息,是不是就拥有了知识呢?答案是否定的。

    想要拥有知识需要经历三步:

    第一步,找到客观数据的真实来源;

    第二步,对其进行加工处理,使其成为信息;

    第三步,做出个人判断与鉴别,最终形成个人的相关知识。

    只有经历了这一过程,你才可以讨论并拥有知识。

    在信息过载的背景下,最大的挑战就是有效区分信息和知识。应对这个挑战,需要回到知识的定义中所提到的“知识是属于个体的”内涵。知识与事实、程序、概念、解释、思想、观察和判断有关。

    一些人喜欢转述别人的观点以表达自己的理解,这并没有错,但是如果在大部分时间里,你都依赖这样的表述方式,那么说明你还没有掌握知识,还没有学会将数据内化成个人的信息,那么就不具备掌握知识的前提条件。

    拥有真正的知识对个人而言不是容易的事情。数字技术可以帮助人们掌握海量数据,也使加工海量信息变得更加容易。但是,如果没有对这些信息进行个人内化,我们就依然是知识匮乏的人。

    在知识时代,知识匮乏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

    人们对知识的理解存在很多误区,例如,一些人把别人的知识当成自己的知识,而事实上,别人的知识只是你的信息,你必须对别人的知识做出鉴别和判断并进行转化,而后这些信息才会变成你的知识。

    所以,知识最重要的特征是个人化。检验知识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你能否把其他人的信息和知识变成自己的。

    智慧是一个知识流,特征是“知行合一”

    下面介绍智慧生成的过程

    智慧是一个知识流。形成智慧的知识流动链,需要先有数据,这是一个未加工的、客观的事实;数据经过加工,变成信息;再经过鉴别,即认知的过程,才成为知识;把知识应用到行动当中,就形成了智慧,智慧是在应用知识之后才产生的。

    拥有智慧的人会充分获取数据,将其加工为信息,形成认知并落实到行动中,这就是知识流动链。

    所有当有人问“我读书多会不会变得有智慧?”时,我会回答“一定会的”。因为多读书是一个非常丰富的输入行为,当输入后能够内化转化,最后沉淀为知识时,你形成智慧的可能性就会变得更高。而如果你读书少输入得少,那形成智慧的可能性必然就会少。

    结束语

    知识为什么是有价值的,有智慧的?正是因为它内化为一个人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它就能真正解决问题,所以,我特别强调“知行合一”,这就是知识的特征。

    如果我们学了非常多,但没有解决问题,亦没有创造更大的价值,那你没有拥有知识。拥有知识的人,一定是可以解决问题和创造价值的。(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