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舍再续
繁体版

第四十三章富春度马图卷(6)

    赵希远自从从那囚牢中被放出来后,便宛如一个行尸走肉。

    原本朝气蓬勃、意气风发的他,如今已变得面黄肌瘦,双眼无神,整个人也仿佛老去了十几岁一般。

    那段日子里所遭受的非人待遇,简直已将他的元气彻底击垮。

    通体酸痛的他只能靠着下人的搀扶,一瘸一拐地回到自己位于金陵城中的宅院。

    一路上,行人们见到他这副模样,都难掩惊诧之色。

    赵家族中哪位不知他是才高气伟、翰墨飘香的大家?

    如今却是这副半死不活的惨相,实在让人触目惊心。

    “听说他是被牵连到这次暗杀皇帝的案件中,所以受了非人折磨。真是可怜啊!“

    “唉,朝廷动不动就搜捕无辜士人,难怪谁都不愿仕进了。“

    赵希远置若罔闻,只是勉强挪动步伐,尽快回到家中。

    途中偶有熟识的亲朋好友前来问候探望,可他都下意识回避了,仿佛已丧失了与人正常交往的勇气。

    进了家门,赵希远便立即歇息在自己卧房。

    下人们给他简单包扎了一下,又熬了一些补气养身的汤药喂给他服下。

    可是赵希远看上去依旧虚弱无力,整日昏睡不醒,偶尔醒来也是无精打采、行止飘忽。

    赵家的亲友们见状都很是心痛。纷纷上门劝说,希望能让赵希远重新打起精神来。

    然而他始终无动于衷,只是用那双黯淡无神的眼睛望着每一个人,随后又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就这样,赵希远在家中静养了大半年之久。

    原本他是打算进京觐见,为大宋王朝出谋划策的,可如今这一切美好的理想都已化为乌有。

    那段经历,彻底摧毁了他满腔的热血和抱负。

    日子一久,朝中大臣们见赵希远迟迟没有踪影,也都以为他只是暂时闭关修养而已,于是不时会有人派人前来询问。

    可每每到了赵家的大门口,看到的只是赵希远那副死气沉沉的模样,便也都难免惋惜叹息。

    “唉,画坛能人竟如此没落,真是可叹啊!““

    权倾朝野的秦桧曾几度亲自登门,希望能借赵公子振作,可惜终究是徒劳无功啊。“

    赵希远对此只是报以淡淡一笑,随后又像往常一样陷入了漫长的失神。

    对朝野大事,他已全然失去了曾经的热忱。

    “也罢,这朝纲倒是给我们赵家平白折腾了一回,我已经不想再去凑什么热闹了。“

    赵希远摆摆手,宛如一个疲惫的老人,对外界的纷扰已全然失去兴趣。

    这一日,赵希远独自一人坐在自家的小阁楼上,眺望着窗外的景致出神。

    只听外面一阵骚动,似乎有一伙人骑着马匆匆赶来,领头的那人满脸喜色,高声叫嚷着:

    “我们的岳飞大将军已经攻克金国大营,只等朝廷一声令下,必将一举将金人赶尽杀绝了!“

    听到这般好消息,赵希远不由得眼睛一亮,激动万分地站了起来。

    自己曾经的夙愿,终于就要在岳飞将军的手中实现了!

    谁知那人话锋一转,续道:“只不过朝廷刚刚又释放了十二道金牌,要将岳老帅召回京中,真不知为何如此决断啊!“

    “什么?!“赵希远闻言,不禁浑身一震,双手更是不住发抖起来。

    他大步走到窗前,惊恐地望着那人,艰难地问道:“你......你确定是真的吗?“

    “自然是真事啦!“那人点头如捣蒜,“只等岳帅师回到京中,我们就可以立即开怀痛饮了。

    当真太好了,终于可以与金人......“

    可他话还没说完,只见赵希远突然捂着嘴,猛烈地咳嗽起来,好像胸口梗着什么东西一般。

    接着,几丝鲜红的血液便从他的指缝中迸了出来,溅落在了一旁刚作好的一幅画上。

    “呃啊......!“赵希远痛苦地呻^吟了一声,便失去了意识,重重栽倒在地。

    人们被这一幕惊呆了,连忙去扶助赵希远。

    可是很快,就有人哭丧着脸说:“快......快请太医来!公子他........他这次恐怕是撑不住了啊!“

    就这样,那曾经风华绝代的大家赵希远,就这么猝然翘辫子了。

    他的一生原本可以谱写出一曲曲英雄的悲壮哀歌,可最后却不了了之地黯然陨落。

    那时流传最广的说法是,赵希远听闻金人暂时得以保全,岳飞大军也遭到召回的消息时,骤然悲痛欲绝,遂心疾发作而亡。

    这位才高气敏、曾几度想要挽救大宋的读书人,就这么遗憾地离开了人世,终成遗世孤芳的遗憾。

    而那副被他溅上鲜血的画作,后来也被赵家的人津津乐道地留存下来,供世人瞻仰。

    那是一幅描绘春日渡江的写生画,可上面赫然有几朵血红的印记,正与那明媚的春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副画便成为了赵希远生前最后的杰作,也被后世冠以“怆红春“之名,寓意耐人寻味。

    而此时做梦的小王突然惊醒,庆幸原来是梦,可真的是梦,那感觉为何如此真实…那疼痛感为何我会感受如此之深…那人是不是就是我啊…

    而此时已经是第二天了,老板也回来了,只是第一次见到的他的表情是一种很失望的表情。

    而他也终于明白了赵希远作那幅《富春渡马图卷》时的意气风发少年郎,弯弓射日。

    而老板没有告诉小王这副画其实是赵希远前往皇宫前画的:

    赵希远送走了姜谷之后,赵希远整夜没有合眼。

    他头脑中汹涌澎湃,思绪万千:既有对重振大宋的憧憬和向往,也有对朝堂权谋的困惑和不解。

    这时,窗外天色微微泛白,一缕朝阳穿过纱窗,在案几上投射下温暖的光线。

    赵希远注视着那道光芒,突然灵机一动,便兴致盎然地提笔作画起来。

    他先是遥望窗外,似乎在凝视远方的某个场景。

    随后,笔锋纵横驰骋,浓墨淋漓在宣纸上勾勒堆砌,很快,一派雄伟壮丽的景象就在赵希远面前徐徐展开了。

    那是一幅充满动感的大场景画,描绘的是一支骠骑大军在江面行军的情景。

    只见江面之上,千万骑兵浩浩荡荡、铁蹄直踏,气势如虹;江岸之旁,树木玫瑰,几幢城楼高耸入云。

    而在这支骑兵队伍的最前方,可以看到一面彩旗迎风招展,旗影微微飘扬。

    赵希远笔走龙蛇,将这番场景描绘得栩栩如生。

    他那热情洋溢的笔法,好像在对那支大军热血扬威呐喊;“大漠孤烟“、“铁骑闪电“、“大汗金甲“、“千里马“……

    这些词汇无不把他内心的豪情万丈完全诠释了出来。

    一出手便是这样一幅巨制,可见赵希远对复兴大宋的决心有多么坚定。

    整个画作笔力遒劲有力,气韵雄浑恢宏,令人过目难忘。

    这副富有战斗力和强劲动感的巨作,后世被称为“富春渡马图卷“。

    就连后世赵希远的得意门生张路也对此画赞赏有加,称赵家“金陵画坛之最“云云。

    就在赵希远创作完毕,欣赏着这幅巨作时,一阵敲门声打断了他的思绪。

    他疲惫地站起身来,打开房门,却见一个小厮笑嘻嘻地站在那里。

    “老爷,茶楼那边的老板哑舍让小人给您捎个话,说是盼能瞧瞧您的新作了。“

    赵希远一怔。不知怎的,哑舍那个老板对自己的画作向往已经成了惯例。

    于是赵希远这才想起,前几日自己就是在哑舍的茶肆遭到了人身攻击,只是当时大家都被争吵的焦点所吸引,反而忽视了老板的殷勤请求。

    “这样吧,你就把这幅画带去给他吧。”

    赵希远沉吟片刻,指着这幅“富春渡马图“说道。

    “啊?老爷这幅作品......“小厮似乎被这画作的气魄所惊到,不由得面露难色。

    “放心吧,这本就是要被世人瞻仰的。”

    赵希远神色坚定,显然对这幅画抱有极高的期望,“快些送去吧,只有让更多人欣赏到它,它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小厮只得依言,将这画作小心卷起,快步离去将它送往哑舍的茶肆了。

    而赵希远则重新陷入了对这幅画的沉思和欣赏当中......

    很难想象,在赵希远追求理想的这一路上,这副巨作竟然是他留给后世的最后遗产。

    当这幅“富春渡马图“在画坛流传开来时,评论家们无不对其气魄磅礴、气吞山川赞不绝口。

    直到几百年后,它也被人们奉为宋代画坛的顶级巨作之一。

    而这幅画的创作,也见证了赵希远在那个关键时刻内心的彷徨和抉择。

    走向自己理想道路的第一步,就是要为之扫清一切障碍和芥蒂。

    这或许就是赵希远临别之作富有如此豪情万丈之气概的原因吧......

    而后来经老板几度流传,传到了现在。

    而小王最终还是临摹出了赵希远最逼真的一幅画。

    “北伐…”只是听见哑舍深处传来风笛,随后消散在空气中。

    小王将两幅画都带走了。没有留下任何遗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