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舍再续
繁体版

第五十一章楚酒樽(3)

    金陵的六月,蝉鸣聒噪,知了在梧桐树上拉起夏日的序曲。

    金陵大学文学院的答辩厅里,却是一派严肃的学术氛围。

    陆星辰站在演讲台前,PPT上是他论文的题目:《穿越时空的对话:论屈原诗作中的历史洞察力与现代启示》。

    “因此,我认为屈原不仅是一个伟大的诗人,更是一个具有先见之明的政治家。”

    陆星辰总结道,“他在《离骚》中写道'世人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这不仅是一种自我标榜,更是对当时政治腐败的深刻洞察。

    如果楚怀王听从了屈原的建议,也许楚国就不会被张仪所欺,也不会在商於之战中大败。”

    答辩委员会的专家们面色凝重。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教授,正是楚辞研究的权威钱伯文,

    开口道:“陆同学,你的论点颇有新意。但是,你如何证明屈原确实预见了张仪的诡计?

    历史文献中并无直接记载。你的论文缺乏实证分析,恐怕只是一种基于想象的推测。”

    陆星辰心头一紧。他几乎脱口而出:“我亲眼见过屈原,他确实...”话到嘴边,他猛地闭口。

    那个“梦“太过荒诞,说出来只会被当成疯子。

    另一位专家接道:“再者,你过于美化屈原。历史上记载,屈原也有狂妄自大的一面。

    他自比圣贤,甚至声称自己'与天地兮同寿'。

    这种自负,也许才是他最终被流放的原因。”

    陆星辰攥紧拳头,指甲嵌进肉里。“你们懂什么?”他在心里怒吼,

    “我亲眼见过他那忧国忧民的神情,听过他据理力争的话语。

    你们这些只会读死书的学究,怎么懂得那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好在,陆星辰最后还是忍住了。他深吸一口气,勉强维持着学术的腔调:“诸位教授提出的问题很有见地。

    关于实证,我认为可以从屈原的其他作品中找到佐证。

    例如,《九章》中'人民不见天子面,犹如星月蔽于云',这难道不是对君王与民众脱节的精准描述?

    至于自负一说,我认为那更多是一种文学手法,是以夸张比喻来抒发情感...”

    答辩总算平安结束。陆星辰走出教学楼时,暮色已深。

    蝉声依旧,但在他听来,却如同屈原的悲叹。

    他掏出手机,给自己点了一瓶白葡萄酒,配上几串烧烤,准备在宿舍里消愁。

    回到宿舍,陆星辰一屁股坐在书桌前。

    桌上的青铜酒樽在夜色中泛着幽幽的光,似乎在诉说着什么。

    他拿起酒瓶,咕咚咕咚灌了几口。

    “见鬼,我可是亲眼见过屈原,你们竟说我不懂他。”

    他自言自语道,酒精让他的声音带上几分哽咽,“屈原啊屈原,你在天之灵会不会觉得冤枉?

    这些学究,只会钻研字句,哪里懂你的心境?”

    不知不觉,酒瓶见了底。陆星辰晃晃悠悠站起身,一个踉跄,手中的酒瓶倾斜,残酒哗啦啦全倒进了青铜酒樽。

    “哎呀,”他嘟囔着,“这可犯了禁忌。那个什么老板说过,不能往里倒水...不过,这是酒,应该没事吧...”

    话音刚落,周围的景象开始扭曲。

    …

    宿舍的墙壁如同水中倒影,渐渐模糊,继而化为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

    青砖铺地,朱漆门窗,挂着楚地特有的蛇纹锦绣。

    陆星辰发现自己站在一根檀木廊柱后,而前方的大厅里,正在上演一场激烈的朝堂辩论。

    屈原站在厅中,但此时的他已不复当年的神采飞扬。

    他的面容憔悴,眼中却燃着愤怒的火焰。

    他的长袍有些褶皱,似乎已有几日未曾更换,头上的兰草冠也不复精神。

    “大王,”屈原的声音嘶哑却铿锵,“臣虽失信于王,却未失信于国。

    张仪所谓六百里土地,实乃六里!此等欺君之罪,岂能轻饶?”

    楚怀王端坐于上,神情阴晴不定。他的鬓角已有微霜,显然这些年的政治漩涡也令他憔悴。

    左右立着几位大臣,为首的是个身着紫袍的中年男子,陆星辰认出他是与屈原同朝为官的靳尚。

    “大王勿听屈子胡言,”靳尚阴阳怪气地说,

    “他素来狂妄,今又听信什么'河神'之说。如此谵妄之人,岂能委以国事?”

    “正是,”一个婀娜的声音插入。陆星辰循声望去,只见一位美若天仙的女子从屏风后走出。

    她一袭红纱长裙,发间簪着明珠,正是楚王的宠妃郑袖。

    “妾身闻屈大夫常言与天地同寿,又道自比伯夷叔齐。如此狂悖,已非人臣之礼。今又道听途说,实在荒唐。”

    陆星辰气得浑身发抖。他恨不得冲上前去,告诉楚王真相。但他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一幕。

    屈原似乎也意识到大势已去。他的声音低沉下来,带着绝望的悲愤:“世人皆醉我独醒,众人皆浊我独清。大王若不思虑,臣恐楚国...”

    “够了!”楚怀王突然拍案而起,“屈平,朕待你不薄,何以至此?

    朕不管你是听信鬼神还是狂妄自大,你已失去为臣之道。

    即日起,免你朝中一切职务,退回江南老家思过!”

    殿中一片哗然。陆星辰看到屈原的肩膀微微颤抖,但他还是挺直了腰板,长揖一礼:“臣屈原,遵旨退朝。”

    屈原转身时,目光恰与陆星辰相遇。

    那一刻,陆星辰仿佛看到了千年的沧桑。

    屈原的眼中有愤怒,有失望,更多的,却是一种近乎绝望的坚持。

    “孺子,”屈原的声音只有陆星辰听得见,“你所言果真应验。

    但即便知晓结局,吾亦无悔。忠言逆耳,此乃自古常理。

    吾只恨...恨此朝堂已无容身之地,恨此山川已无容身之所。”

    陆星辰想说什么,但喉咙哽咽。他想告诉屈原,你的名字将流传千古,你的诗篇将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但此时此刻,这些话语显得如此苍白。

    正在这时,宫殿的景象开始崩解。

    陆星辰惊恐地看着屈原的身影在朦胧中渐渐淡去。

    最后一刻,他似乎听到屈原低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陆星辰猛地睁开眼睛,发现自己趴在宿舍的书桌上。

    窗外晨光熹微,一只麻雀在窗棂上啾啾鸣叫。

    他揉了揉酸痛的脖子,目光落在桌上的青铜酒樽上。樽中空空如也,哪有什么酒的痕迹。

    “又是一场梦?”他喃喃自语。但那种悲凉和愤怒的情感如此真实,以至于他现在还能感受到那份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