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利时代
繁体版

第85章

    枸贵通知了一下龙哥,告诉他最近一个月,自己出去一下。然后收拾行礼,坐上从之加哥到西丫图的飞机,在西丫图转乘轮船去保留地的河口。

    在出发前,枸贵就通知了解珍,让他派人去接自己。

    到河口下了船,枸贵才发现,这里已经俨然成了一个小镇的模样。至少七八十栋三四层高的小楼,坐落在河口的南边,远处有一个小型燃煤发电厂,高高的烟囱向空中喷着黑烟。

    “资本主义果然力量大!”枸贵心里在诅咒。这才多少天,满打满算,还不到两年,荒凉的河口,居然大变样了。

    只要有赚钱的机会,资本就会蜂拥而上,哪怕是这个地点在地狱!

    “族长大人!族长大人!”

    枸贵远远地听到有人在呼唤自己,目光从那些小楼转过来,发现是杜孟山他们亲自来接自己。

    枸贵迎上去,一一跟杜孟山、汗科及一众族中长者相拥抱。

    杜孟山胖了,白了,脸上的皱纹都少了很多,看起来有些富态。

    “老杜,看来族里的生活水平很有提高啊!你这个样子,还能去打猎吗?”

    老杜听了,脸有点红,不过胸脯却拍得嘭嘭响:

    “族长,您放心,俺老杜虽然肉长得多了点,但是只要您一声令下,咱们刀山上得去,火海下得去,绝不皱眉!”

    “叔,您就别吹了!五个婶婶都在家等着您呢!您还能上得了山,下得了海?”汗科在旁边打趣道,族中一众长者都开心地笑起来。

    “老杜,你居然有五个老婆啦?”枸贵睁大了双眼。

    杜孟山老脸一阵通红,不过却透露出一丝小得意:“咱族里不是人口少吗?我这样费心尽力,还不是为了我们族里着想。”

    “还是老杜深明大义,堪称我族楷模!晚辈佩服佩服!”枸贵抱拳夸奖,众人捧腹。

    “族长您千万别这样夸奖我。我还想着呢,等你长大的那一天,咱们全族给您盖一个大皇宫,您在里面三宫六院七十二妃,生出一皇宫的孩子,那才叫真英雄呢!”老杜的乾坤大挪移,一个忽悠,就把众人的视线又转到了枸贵头上。

    “咳咳!那不叫皇帝,那是种猪,农村专门给母猪配种的那种。”枸贵难得的脸羞红了,咱最伟大的理想,也就是找十个八个红颜知己而已,哪像这些坏家伙,还要生一皇宫孩子,太腐败了。

    十二月份了,整条河都冰封起来,人根本没法走。

    步行是不行的,但是有狗拉雪橇啊!

    其实老杜他们如果不来,枸贵就会招呼无人机,把他的冰雪装备送过来,绝对拉风烧包。

    一群爱斯基摩犬、高加索犬、泰西洲牧羊犬等杂交出来的大狗,拉着三个大雪橇,在冰面上飞速前进。只用了两天的时间,就到了保留地。

    路上老杜不断的吹牛,说保留地现在变化如何大,枸贵是不相信的。罗马用了几千年时间才建成,咱们的保留地虽然不是罗马,但也是一个国家的首都不是?

    结果到了地头,枸贵吃惊的程度比在河口还大。

    只见连片的建筑,至少有一平方公里那么多,居民区、医院、商店、旅馆鳞次栉比,街道上往来的行人虽然没有城市那么川流不息,但也有小城镇的规模样子了。

    “族长大人,怎么样?没有让您失望吧?我们这两年,可是费了老大气力了。那形容词叫什么来着?三过家门而不入、废寝忘食、夙夜难寐…….”

    老杜又开始自夸的节奏。

    “嘿,吹,接着吹!我估计,这里的楼,你一块砖都没有搬过。你会盖楼吗?那可是现代化的高科技。还有,你会用各种家电吗?”枸贵揶揄道。

    “杜叔现在还不敢摁开关呢!你不信,可以在他兜里找找,保证能找到一个小木棍。他总是用木棍去按开关。”汗科毫不留情地揭露了杜孟山的老底,让所有人都开怀大笑。

    原来杜孟山住进新房子后,不知道怎么就被电了几次,从那以后,他坚决不碰电器,不接触开关,听人说木头绝缘,就在兜里放了一根小木棍,每次要开灯,就掏出小木棍摁开关。开始族里很多人不明所以,还学着老杜去做,直到老杜酒后失言,众人才知道原委。

    族里很多人都知道这个笑话,让老杜极没有面子。

    当天晚上,枸贵没有睡,而是直接去了五指山谷。

    这是解珍要求他去的。

    雪橇在谷外停下,枸贵给拉橇的狗儿们解了绳套,任由它们呼啸进谷,自己懒懒地跟在后面。

    谷口被拓宽了,变成了一条水泥路,地热的作用下,整个五指山谷里,一点冰雪的影子都没有。

    从谷口向里望,灯火通明,很多洞口都建设了玻璃房子,灯光从琉璃房子里透射出来,在漆黑的夜里,显得格外璀璨。

    枸贵走到老族长原来独占的那个小木房子前。现在的小木房子,仍然保留着原来的格局,只不过在外面罩上了一个更大的玻璃房子。

    当然,那个老骗子、老戏精,现在不可能再住在这里了。他的戏码演完后,就开始了逍遥人生,天天神神叨叨地忽悠那些从各个国家来的考古人士。

    你可别认为这些唠叨没有价值。确切的说,他说的每一个传说,都会被当成历史经典,与那些文物联系起来,于是一连串的历史逻辑便被考古人员们“发现”了。考古工作,有时候“穿凿附会”比真正的研究更重要,因为考古面对的都是零散的信息,不是连续的记录。这个时候,哪个家伙脑洞大开,能把穿凿附会的东西,说得比别人更有逻辑性,他的结论就是真理,就是“历史真相”。

    枸贵进了主洞,看到一身白大褂、左手拿着个放大镜、右手平持着一个小泥炉的解珍同志,哦,也就是莱温斯基教授,正在给学生们讲解他的发现:

    “陶炉,编号5589,高约十八厘米,外壁直径七厘米,上盖有出烟孔,下有活动抽板,可以把炭灰倒出来。年代,疑似七千年前,文明区域,红山文化。功能,应该是用于暖手,其次用于温酒,具体是哪一种,待定。”

    说完,他小心翼翼地把陶炉递给一个学生,学生赶紧拿出游标卡尺,开始精确测量,每测量一组数据,就报给另一个学生进行记录。

    枸贵看到这里,心里想到:“作为一个杰出的职业学术骗子,真得不容易。自己造出的东西,居然还有功能待定一说,这就是留坑啊!”

    解珍看到枸贵进来,示意他的学生们继续研究,自己带着枸贵走出去。

    五指山谷中心的湖泊,在灯光下升起隐隐的薄雾,在灯光下,把整个山谷打扮得跟个仙境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