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真的只想作死
繁体版

第六章 马皇后庇护的人?

    就在朱标伪装成一个中书省官员去亲军都尉府的时候,中书省右丞相汪广洋也得知了吏科给事中“上奏触怒天子”被亲军都尉府抓走的消息,而这个消息是胡惟庸告诉他的。

    汪广洋可不愚蠢,年近七旬又是从乱世中走出来的老头子,那心眼多的跟莲蓬似的,岂能是个善茬。

    洪武四年,汪广洋就从胡惟庸被任命为参知政事判断出皇帝对他们这些老臣不满,从那一刻起,他这个尚书省左丞相就做好了急流勇退的打算。

    可如今他退不了,自从李善长辞职回家并负责修建中都,他汪广洋就成了大明名义上的宰相,尚书省右丞相。

    如今已经是洪武六年正月,汪广洋正在考虑通过什么方式辞掉宰相,哪怕去边远地区当行省参政也行。

    就在汪广洋在家琢磨的时候,仆从来报,胡惟庸到了府门外。

    汪广洋惊骇欲绝,这个时候,胡惟庸找上门来,如果是为了公务还好,要是为了私事,那可就专门戳朱元璋的眼珠子了,但他又不能拒绝胡惟庸进来。

    瘦瘦高高的胡惟庸一进门也没跟他客气,直接了当道:“右相可知,陛下设立六科给事中之用意?”

    汪广洋怎么可能不知道,但嘴里却说道:“自当是为了江山稳固。”

    “好一个江山稳固!”胡惟庸讽刺一笑,道:“右相还真是精神得紧,不过昨日下值,本官看到吏科给事中杨帆被亲军都尉府的毛骧亲自出面带走,似乎是打入了死牢,等待审讯。”

    汪广洋头皮一麻,也不回话,更不怕得罪胡惟庸这个心胸比李善长还狭窄的权臣,直接将其亲自送出了大门。

    在他看来六科给事中的设立,反倒是皇帝不愿杀戮功臣的表现。

    “如今陛下亲自下诏抓走吏科给事中,那就意味着,陛下很可能要动手了!”汪广洋心惊胆战。

    家仆错愕:“这能说明什么?”

    汪广洋轻哼一声,朱皇帝在登基之初就说了不愿如汉高祖一般,性复猜忌,而诛夷功臣之家,简单来说,就是兄弟们一起打天下,那自然要一起共享荣华富贵,更是发了免死铁卷。

    有朱元璋这句话在前,淮西功臣集团也就越发的飞扬跋扈,而浙东的文官集团却想着争权夺势,这让朱元璋越来越不满。

    不过此时的他也许还对打天下的兄弟有些感情,或者不愿意打脸自己当初说的话,所以还打算用正常手段解决问题,这才有了六科给事中这一官职。

    “可如今吏科给事中被亲军都尉府抓走,那是十死无生的局面!”汪广洋哀叹道,“老夫没记错的话,此人可是皇帝心腹,比当年杨宪还要受信任!”

    然而这么一个人被抓走,在汪广洋看来就意味着六科给事中的设置成了一纸空文,他们起不到监控外廷的价值。

    那么按照洪武皇帝的风格,当这些常规手段不起作用的时候,他会如何解决问题?

    杀人!

    掀起一浪又一浪的案子,诛杀功臣!

    惊恐之下,汪广洋顾不上原本考虑的辞职计划还有什么破绽,他当即授意自己的门生在御史台对他这个宰相进行弹劾,急不可耐要离开应天府了。

    比起汪广洋的谨慎,胡惟庸只觉着机会来了。

    离开汪广洋府邸后,胡惟庸直奔亲军都尉府,他此去就一个意图,杀死奉诏监视他的杨帆,为自己代替汪广洋任宰相树立威信。

    可当他到亲军都尉府门外,所见一幕令他魂飞魄散。

    一辆极其简朴,但上面雕龙画凤的大车,静悄悄的停靠在门外。

    那是马皇后的銮驾,天底下没有任何一个人敢借用。

    这辆车出现在这里,是不是意味着马皇后亲自过来了?

    胡惟庸心思灵敏,一眼便看懂了这辆车出现在这里的真正用意。

    马皇后来没来都不用深究了,这辆车出现在这里的意思,就是要让他胡惟庸这样的权臣长点脑子,别试图趁此机会对杨帆,对六科给事中下毒手。

    换句话说,六科给事中,马皇后保定了,这个杨帆,马皇后也同样保定了。

    当然这并不代表马皇后对杨帆有多喜爱,她只是为了他们老朱家的江山,要保留六科给事中这一监控外廷的棋子。

    所以胡惟庸不能不怕,甚至比看到皇帝的銮驾出现在此还要惊慌。

    天下人都知道一个事实,洪武皇帝要杀谁,谁不一定就会死,因为还有个马皇后会帮忙说话。

    可如果马皇后要杀一个人,不管你是谁,你都没活命的机会。

    反过来说,马皇后要保的人,就算是胡惟庸李善长也别想残害,否则,皇帝会吃了你。

    可惜,胡惟庸猜错了,来的并不是马皇后,而是太子朱标。

    此时的他穿着一身中级官员的衣服,带着一肚子疑惑来到亲军都尉府时,忽然想起杨帆可是见过他的。

    六科给事中,那可是皇帝给他准备的班底,每个人他都见过,现在要想隐藏身份,只能不显露真容,因而朱标让毛骧准备了一个斗篷,穿着斗篷走了进去。

    监牢内,杨帆正百无聊奈,等着朱元璋下旨杀他,这时,毛骧走了进来,对着杨帆说道:“杨帆,圣上差人来问话,你要好好回答,知道不?”

    “臣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明朝,为了天下的黎民百姓,没有任何人指使,陛下何必再让人来问询,只请速速赐我一死!”杨帆冷冷的说道。

    他哪里不知道,朱元璋怀疑自己身后有人指使,最可能的就是淮西勋贵,所以才又找人来问询,却不知道,他做这一切的目的真的只是为了求死而已。

    “好一个为了大明朝,为了天下百姓,按照你所说,当今陛下就是一个独夫民贼了?”这时,一个声音慢慢响起,里面夹杂着怒火,正是朱标。

    朱标虽然很欣赏杨帆的直谏,但对于父亲朱元璋同样是崇拜不已,此时听到杨帆依旧大发猖言,他顿时有些愤怒,当即冷冷说道。

    闻言,杨帆定睛望去,只见不远处有个带着斗篷的男子,虽然看不清他的面貌,但看他露出的官服,显然应该就是毛骧嘴里说的,皇帝派来询问他的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