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我知后世六百年
繁体版

第39章 你为了自己吧

    听了常茂的一番话,三人才终恍然大悟。

    “你的意思是让这些人先对外给百姓治病,一方面方便于百姓另一方面也可以积累经验?”

    朱标顺着常茂的分析,很快给出了自己的理解。

    “你说可以对症治疗,你是知道方法了?”

    在朱标之后,朱元璋也很快做出了询问。

    对这些,常茂又一一做了回答。

    “可以把这些太医外派出去,让他们去各行省各军中实践去治疗病患,每年或者隔上一段时间就召他们回京考核轮替在京的太医。”

    “凡排名落后者次者剔除京中,再次者清除出太医院,更次者剥夺行医资格子孙后代都不得行医。”

    “只有如此方可让他们有紧迫上进之心,不至于他们在既定的位置上站着茅坑不拉屎,荒废了医术也耽误了病患。”

    不止是在大明,历朝历代的太医都有一个共同的毛病,那就在对宫中贵人诊治时不敢用猛药,温和滋补的汤药用上些时日往往会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

    从神农尝百草到现在,已经好几千年的时间,医学发展还是有些缓慢了。

    常茂这样做除了为马皇后和朱标以备不时之需外,也是想通过这次机会为大明的医学事业做些贡献出来。

    当前仍有很多难以攻克的病症,很多百姓还在受病痛折磨之苦。

    这样做尽管不至于攻克了所有疾病,但但凡能有指甲盖那么大小点进步,也必然有不少人能从中受益了。

    顿了一下,常茂又道:“据说后世人们从牛身上的溃疡处提炼出一种叫牛痘的东西可以预防天花,至于如何提炼出来的这个就不得而知了。”

    “所以,这便需要培养太医的创新意识,可以鼓励他们去攻克疑难杂症,凡有人能在这上面做出贡献,朝廷可以对他们适当予以奖励。”

    “当然,上行下效才算最佳。”

    “朝廷可以在太医院专门设立个这种衙门,先以天花作为试验的第一个病症。”

    “在有了方案的前提之下,十五年时间或许没办法彻底攻克天花,但为伯母治疗大抵还是可以的。”

    这也是目前的唯一办法了。

    历史上曾有人说,马皇后的病是由朱雄英传染的,而朱雄英又是他外甥。

    换句话说,若能攻克天花他才是最大的受益人。

    虽说他还可以把宝压在朱允熥身上,但朱雄英的优势要比朱允熥大很多。

    能保朱雄英,还是要保朱雄英的。

    话题既然已经说到了这儿,常茂也就顺杆往上爬了。

    历史上,他爹洪武二年七月七日从开平南归,行至柳河川因卸甲风突然病逝。

    现在距他爹病逝不到一年时间了,也有必要从现在起就做好预防了。

    总得来说,他爹其实并没什么大毛病,就是征战回来汗还没落下去就喜欢洗冷水澡。

    这种一冷一热的冲击,对身体损伤肯定大。

    只要改了这毛病,再配些活血化瘀汤药的滋养,应该可以避免这方面结果的。

    “伯父,侄儿想去找我爹学学领兵,可以吗?”

    就常遇春那性格,告诉他别卸了甲就洗冷水澡,他能嘴上答应就不错了又哪会真的去听。

    还是有必要,亲自去看着他的。

    对这,朱元璋显然不认可。

    “你不是拜了宋濂为师,要跟着他学习吗?”

    “你不是为了躲咱吧?”

    “不行,你不能走。”

    这人疑心怎这么大啊。

    就连朱标也在相劝,道:“茂子,宋先生对你褒奖有加,你在这方面还是很有天赋的,至于领兵打仗将来有的是机会,不急着这一时的。”

    他是不急这一时,可他爹着急啊。

    “臣已经和宋先生学到了学习方法,即便在军中也可以自己学习,跟在我爹身边还在能从实践中学到他的用兵之法。”

    “当前大明军队如虎添翼,用不了多久或许就要刀枪入库了,臣担心往后再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在常茂这番理由下,马皇后倒也帮忙劝了几句。

    “重八,茂子在伯仁身边有他护着也不会有什么危险,要不就让他去吧?”

    “茂子有了本事,也能接上一代将帅们的班。”

    培养年轻一代武将是很有必要,但现在还远不到这个时候。

    朱元璋冷哼一声,没好气道:“你是为他考虑了,你问他说的是不是真话?”

    这话说的,好像是他不知好赖了。

    他要但凡好说话的话,他干嘛犯得着这样。

    在马皇后探究的眼神中,常茂笑了笑,道:“侄儿确实还有别的意思,侄儿这不是怕伯父担忧吗?”

    说着,常茂便道出了实情。

    “真的?”

    现在的朱元璋还用得着常遇春,常遇春要有个什么三长两短于大明也是个很大损失。

    “当然了。”

    “侄儿怎会拿我爹的生死开玩笑。”

    他或许是有些小毛病,但大方向上肯定没错。

    听了这,朱元璋也重视了起来。

    “让你娘去。”

    “就你管得了常十万吗?”

    “从那些太医院选几人过去,让他们做你爹的随行医士,同你娘最近几日就过去。”

    一切都安顿完了后,朱元璋这才恍然大悟,道:“你小子给咱出那主意莫不是就是为了方便你爹的吧?”

    他常家是比不过朱元璋,但找几个郎中给他爹做保健还是能办到,没必要非得找他找来的那些不可。

    “侄儿又不是个公私不分之人,侄儿那几个想法句句肺腑,是想了好几天才终于想到的。”

    没有的事儿,肯定不能认了。

    “屁的公私分明。”

    “不知是谁刚刚还想从咱身边溜走,别忘了你的身份,你既是个伴读那就要做好你伴读的本分。”

    朱元璋白了他一眼,两句便戳破了他。

    “行了。”

    “你既给咱出了主意,那你就抽时间去见见那些太医,顺便给咱拿出个具体章程来。”

    这么看来,朱元璋是听进他说的了。

    “那大本堂...”

    大本堂每天几乎都是满课,哪有时间再去办太医的事儿。

    “这就和咱无关了。”

    “宋濂才是你先生,教不严师之惰,他要愿意给你放水,咱也管不着。”

    这不是耍无赖吗?

    他明明知道以宋濂的严苛,是不可能在这方面网开一面的。

    “伯父,您这就不讲理了。”

    根本不给常茂辩驳的机会,朱元璋便开始挥手赶人了。

    “少废话,别等咱揍你。”

    “滚蛋!”

    说不过就赶人,不愧是洪武大帝。

    “好了,茂子。”

    “走吧!”

    朱标拉着常茂,和他一起离开。

    “太医院那里有事你先去忙,宋先生知道你干的是正事也会适当宽纵一下的,耽误的功课你抽时间补上就行了。”

    “其实,这段时间有你在老四都开始用功了,可见你这个伴读做的还是很有成效的。”

    在爹疼娘爱兄弟和睦的环境中长大,朱标自然也就养成了宽仁谦恭彬彬有礼的性格。

    一般情况下,朱标都是以赞赏为主的。

    当然,若碰到什么触碰他底线之事,他也有如朱元璋那般狠辣的秉性。

    他这样的人其实是做皇帝的最佳人选,将来能如唐太宗李二那般也不是不可能。

    只可惜,历史上天不遂人愿,朱标早早就英年早逝,为自己也为大明留下了无法弥补的遗憾。

    大雨不知什么时候就停了,除了青砖铺的路有些湿润外,一路上都没见到一个水坑。

    在整个皇宫中,排水系统是非常发达的。

    雨下的再比下再大,都不会永远出现积水。

    “国琦去旧宰相府的事情坐实了,目前已被革除功名开除国子监了。”

    “王璞和张杰两人对国琦拜访宰相府知情不报,也被免去大本堂伴读回国子监读书了。”

    这些伴读说白了都是为陪朱标学习的,多年的同窗之情,少不了会成为朱标将来的宠信之臣。

    除了自身学识能力之外,更多也需要合格的人品。

    这几人还没怎么着呢,就把官场上的坏毛病学了一大堆,这样的人能留在朱标身边吗?

    他们的结局,常茂已经想到了。

    还能留着他们的性命,也算朱元璋网开一面了。

    “老四住的地方到了,你有什么需要就让他去安排。”

    “实在不行,就去找母后。”

    朱标还要回东宫,朱棣则和马皇后住的不远。

    “谢殿下。”

    “明天见。”

    和朱标拱手告别后,常茂这才进了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