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我知后世六百年
繁体版

第41章 竟当绿叶了

    进了太医院,常茂便步入了正题。

    “从民间找来多少郎中了?”

    孙守真二话不说,招呼人取来名单。

    “找了五百三十二人,到了四百八十人,还有五十二没报到。”

    接了朱元璋的旨意,二虎便把人散出去打探全国各地的名医了,凡有真才实学传言不虚者都成了被征召的对象。

    由太医院出具文书,各地官府开具路引,限期赶赴京中报到。

    目前,最后期限还没到。

    常茂接了这些名单,一页页仔细翻看着。

    毕竟是经检校之手办的,这些郎中叫什么名字,籍贯在哪里,祖上三代是干什么的。

    本人救治过多少人,治好了多少,是否有失误致死的,最擅长治哪种病,在乡中的风评又如何。

    这些在名单全都一一记录,比亲自见他们还要直观很多。

    总得来说,检校也是有好的方面的。

    “孙院使见过这些人了吗?”

    葛景山回道:“在下算见过了。”

    “他们来报到时,是在下负责接收的。”

    常茂把这些名单放下,这才道:“不知可有特别出色的?”

    要有出色之人,也可以特别关注。

    葛景山摇摇头,道:“没有。”

    旁边的孙守真则很快补充,道:“民间能识字的人本就很少,在前元的四等人的差别区分之下,更是少有百姓会送子弟去读书。”

    有元一朝,估计是百姓识字率最低的时候。

    但凡民间要多几个识字的人,百姓起名也不会只以行序称呼了。

    朱元璋的爹叫朱五四,爷爷叫朱初一。

    而他爷爷叫常六六,祖爷爷叫常重五。

    这些,不都是没有文化的表现吗。

    孙守真顿了一下,接着又道:“学医不亚于科举,百姓不读书自然很难有机会学得懂。”

    “但凡行医之人子弟学艺不精或不愿意学习者,那便会从他这一代就断了传承。”

    “更何况,有的人不愿外传,能留下来的东西也就更少了。”

    “学的人少断了传承多,医脉自然也就不昌了。”

    对此,葛景山也忍不住点头附和。

    他们身处其中,也就更了解内情。

    常茂转念一想,问道:“学医的人既然那么少,把这么多的郎中都招致京中,那民间百姓若要看病岂不就更难了?”

    朱元璋心中是装着百姓,但在马皇后和朱标百姓,不管是百姓还是江山那都得靠边站。

    即便他想到了这,为了马皇后也顾不上了。

    孙守真和葛景山话没多说,也算是默认了常茂的疑虑。

    之后,常茂提了他与朱元璋的建议。

    让这些编入太医院,然后外派行省和各军。

    在一定时间后再对他们医术医德等作出考核,凡合格之人可调回京中,不合格之人直接剔除出去。

    孙葛二人毕竟是行内人,看的要比他深远一些。

    二人简单考虑了一下,孙守真道:“既要征召这些人进入太医院,那也算是吃上了皇粮,俸禄也需从朝廷来出。”

    “上位那儿...”

    多养活五百个太医,这可不是个小数目。

    以大明目前的财政,恐很难办到这些。

    常茂笑了笑,回道:“这个简单。”

    “可以由朝廷在民间设立医馆,所得盈利一方面养活这些人,另一方面也可用作培养新的医者,以及攻克疑难杂症之上。”

    “两位看以为如何?”

    全民免费看病哪是那么轻易就能办到的,这些人即便是由朝廷委派下去,那该怎么收钱还得怎么收的。

    即便在后世,也没哪家医院免费看病的。

    孙葛二人这几天都在愁这么多人太医院如何安排得下,倒是没考虑过把这些人外派出去。

    听了常茂的话,孙守真眼前一亮,道:“常伴读这办法倒不错。”

    葛景山也在旁附和着,道:“这样一来的话,既可以让太医院掌握民间百姓治病的情况,也可以不断更新太医院的医术水平。”

    有了这两主官的同意,往后的行事便容易了。

    “人吃五谷杂粮哪能不生病的,食是百姓的天,那医就是百姓的地。”

    “在某看来,太医院不仅要负责宫中的诊治,还要担负起天下百姓的健康来。”

    “这也是一个医者的分内职责不是?”

    在常茂的这一番长篇大论中,孙葛二人再不把他当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外行了。

    孙守真随之起身拉着常茂,道:“老葛,你立马让人把那些郎中都喊过来,让常伴读帮忙把把关。”

    他来不就是为干这的?

    不过,也不用非得急于一时。

    常茂摆摆手,道:“葛同知既然已经看过了,那某就不去看了。”

    这些人毕竟是检校选上来的,大方向上肯定没什么问题。

    “某的这些建议已经与上位说过了,上位让某拿出个实质性的章程来。”

    “某过来也是想问问两位,如何才能给这些郎中定个名次,又按什么标准去委派这些人。”

    刚是见见那些太医有什么用,拿出最后的结果才是最重要的。

    孙守真想了想,道:“名次倒是好定,太医院也有自己的一套选拔标准,往往是给出几个病症让他们开具方子。”

    “就是如何委派,那个...”

    常茂既都把这事儿告诉朱元璋了,可见他不仅仅只想了这么多。

    “那依常伴读,该如何委派。”

    这毕竟是需要他们一块完成的事情,常茂不能把他的想法全部和盘托出,至少也得让他们知道个大概。

    “这个不着急。”

    “某还有个想法的着重考虑一下,可以在各科专门留人攻克疑难杂症。”

    “当然,不管是下面的医士还是民间的郎中,只要他们有对疑难杂症上的突破,太医院可以对他们予以一定的奖励。”

    “总之,太医院要重视起这事儿来。”

    “另外,除了委派这些郎中下去,还要在民间专门培养懂医术的人。”

    “百姓没钱看病那是朝廷的问题,若是拿着钱还找不到郎中那就是太医院的问题了。”

    “对吧?”

    只要他们愿意做出改变,常茂的这番话也就有用。

    孙葛二人微微沉吟,谁都没有马上说话。

    “你们好好考虑一下。”

    “等所有郎中都到了后,剩下的事情再商议。”

    “如何?”

    就常茂说的那些他们也得考虑一下,现在要是拿主意的话也都都被常茂牵着鼻子走了。

    常茂告辞要走,二人那是求之不得。

    “好,好...”

    “等所有郎中都到了再说。”

    从太医院出来,朱棣这才有了说话的机会。

    “你今天不见那些郎中干嘛不早说呢?”

    常茂是又装了一把,朱棣什么都没捞到,光是来给他当绿叶是了。

    “我也不知道还有郎中没到了啊。”

    常茂来之前的确是不知道,他本来是想先见了那些郎中,然后再与孙葛二人说那些事情。

    当然,他没来之前也也觉着孙葛二人一个内行人不会听他一个外行人的话,并没想到刚见面就聊那么久。

    想不到他们还挺好说话的,说着说着一下就说了那么多。

    “那殿下,要不我们出去逛逛?”

    朱棣跟着常茂出去过好多次了,但每次都是晚上,还从没有白天出去过呢。

    “真的?”

    是他把朱棣诓出来的,这也算是给他的补偿了。

    “当然!”

    “反正宋先生也给了假,现在也算是自由活动的时间。”

    “大不了晚上晚睡会,补上了不就行了。”

    少年人肯定向往外面那花花世界,听常茂这么一说当即便应允了下来。

    “好啊。”

    “那赶紧走。”

    朱棣在前面跑的飞快,深怕被人给拦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