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我知后世六百年
繁体版

第52章 雄起吧

    在杨宪刚一离开,老朱便迫不及待地开口,道:“你小子这么快来与咱解释这些事情,只是因为你对咱的忠心,还是从你的那些梦境中看到了什么?”

    这么问可就没意思了?

    到底是什么老朱心里知道就行了,干嘛要问出来自欺欺人呢。

    “当然是忠心啊。”

    “侄儿对伯父可一向忠心耿耿。”

    老朱瞅了眼常茂,放下茶杯道:“就你小子那心思,咱还能看不出来。”

    “杨宪这左丞干不久吧?”

    说着,冷哼一声道:“咱让他去制衡李善长,期望他有一天能取代李善长。”

    “他倒好,直接和李善长明争暗斗了。”

    “就他那点城府,斗得过李善长吗?”

    “现在更好了,为了增加自己的筹码都学会找外援了。”

    “他也不想想,有人既然挑起了这事儿会只往中书省送一份密奏吧?”

    “奏事不得越中书,真以为咱离开中书省就成聋子瞎子了。”

    “你小子倒是聪明,会这么快把这事儿报给咱。”

    “你要敢拖到明天,你常家老老少少就去大牢过年去吧。”

    “咱能有几天固然是有那些文臣武将的辅佐,但不是离开你们某一人这朝堂就转不了了。”

    “想在咱眼里皮子底下玩这些花活等下辈子吧。”

    老朱抱怨了一顿,常茂也没说话。

    说到底,他还是气别人耍着玩。

    过了良久,老朱这才道:“你不是知道后六百年的事情吧,你给咱说说有人挑这个时候爆出这些事情是为了什么?”

    这件事情本来就已经脱离历史轨道了。

    “此事臣的梦境中并没有。”

    “没有,你就自己想。”

    老朱不忿,道:“没有,你就自己想。”

    “你每天的吃喝拉撒睡都要靠你那什么梦境吗?”

    “没有那些东西,你难道就不活了。”

    既然不是依靠梦境去解决,那他干嘛还要他去想呢。

    常茂笑了笑,道:“伯父是否有让太子娶我姐的意思?”

    这本就是老朱故意向世人显露的信号,要不是这个信号还不会出了这事儿呢。

    “继续说。”

    常茂顿了一下,道:“显然有人要么是不愿让我姐做这太子妃,要么是有人想让别人和我姐平分秋色。”

    他每天往大本堂跑,还能不知吕氏也进了宫。

    “你说那人是谁?”

    “吕本之女?”

    听到这,朱元璋立马重视了起来。

    “应该是吧?”

    “历史上在我姐生三皇孙朱允熥难产死了之后,吕本之女便被立为了侧妃,也给他所生之子赋予了皇位继承权。”

    “在太子殿下驾崩之后,吕氏之子朱允炆被立成了皇太孙,并为了太孙即位清扫障碍发动了蓝玉案,所有功臣宿将几乎被屠杀殆尽。”

    “之后靖难之役与太孙指挥不当有大关系,也与京中再无武将可派同样脱不了关系。”

    “当然,燕王是个合格的武将,他手下培养了一批精锐。”

    “若非这批人,大明的结果或许更差。”

    常茂说这么多也是为了让老朱明白,哪怕将来即便朱标还是驾崩了,他也该考虑别再立朱允炆了。

    这步棋估计是老朱走的最差的一步。

    听了这些,老朱缓缓道:“你说咱发动了蓝玉案,你常家也在其中吧。”

    他们家和蓝玉的关系早就割舍不断了,这也没什么好否认的。

    “在。”

    “那个时候能打仗的也只有徐允恭了,可惜因徐允恭和燕王的姻亲关系,太孙又不信任徐允恭。”

    “先派了耿炳文,又派了李景隆,也就是李帅的儿子,近八十万大军全都损失殆尽。”

    “在太孙削藩之初,周王代王等被羁押进京,贬为庶人像狗一样关押着,后来又逼得湘王举家自焚儿子,在最后靖难之时又专门下令不准伤燕王。”

    “这样前后反差之举不是一个侄子该做的,更不是一个皇帝该做的事情。”

    “这也就是燕王雄才大略,才使大明国祚长达二百七十六年,但凡发展成晋时的八国之乱,五胡乱华之事再次上演。”

    “前已有北元近一百年的统治了,而且在海外诸国已经迅速崛起,但凡我们内部再一次混乱,我华*夏恐真就得亡国灭种了。”

    说着,常茂拜倒在地,道:“无论将来怎么发展,还请伯父能为民*族大义所虑。”

    “我常家哪怕是大明都可亡,唯有我中*华民*族永远不可亡啊。”

    这是他发自肺腑的,也是这么多话中唯一一句真的。

    老朱瞅了常茂一眼,道:“你小子难得有这份心了。”

    说着,常茂站起身。

    “伯父是不知道,若干年之后外族坚船利炮打开国门,我泱泱五千年的奇珍异宝都被劫掠一空,甚至地下煤炭等不可胜资源都被一船船偷盗出去。”

    “就是伯父所在的应天,我三十万百姓被集体虐杀,全城三分之一的铺子被抢劫一空。”

    “娘送儿郎上战场,很多地方男丁打光了妇人顶上,有不少不满十岁的娃娃兵都上了战场。”

    “十几年的保家卫国中,差不多有四千五百人因战而死。”

    “四千五百万啊,伯父!”

    “那样的场面伯父没有亲眼所见,倘若是亲眼看见过必然也会有与侄儿一样的选择的。”

    “在那种情况下,个人荣辱生死又算得了什么,国家大义民*族仇恨才是至关重要的。”

    “尽管这些距今还有五百年,但伯父的每一个决定都牵一发而动身。”

    “侄儿实话实说,自从唐宋之后我们已经不那么领先于海外了,现在的大明不过是勉强比别人强一些。”

    “等到后来威力较大的佛朗机炮都是从海外引进过来的,人超越别人不容易,落后于人也就是一眨眼的事情。”

    “仅是今天这么一个微小的差距,后世子孙或许得用几百年的时间去赶超。”

    “侄儿现在也想明白了,侄儿的那个机遇是为了避免民*族苦难的,而不是让侄儿在那个机遇上混吃等死的。”

    既然有这个机会,除了让自己逆天改命外,还应该给这个国*家给这个民*族做些什么。

    老朱又不知道后面发生了什么,要是再发展成之前那样可就不好了。

    对这些事情,老朱久久都没说话。

    老朱小农思*想是很重,盼望老婆孩子热炕头,只要朱家子孙好那才是真的好。

    但民*族大义是刻在每个人心中的烙印,在听到常茂说的这些,老朱多少还是会深思熟虑一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