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朝奸臣,吾乃万古一帝!
繁体版

第105章 啊哈哈

    秦政心道,哪里会有其他的将士不服?恐怕是你们这些老臣才会有所微词吧……

    “爱卿多虑了,厚赏军功,正可激励更多英才为国效力,他们几人此番有抗击匈奴、救驾之功,受的这个封赏完全应该,况且,他们从军多年,霍将军更是身具帅才,自然能够服众!”

    秦政见其似乎还要多言,一摆手,道:“寡人其实早有打算,如今北秦多处兴战,前不久几乎将王城的拱卫守军都调遣了出去,此时王城正处于空虚之际,自然需要特殊行事,更何况抗击匈奴之战,其军功不单单是自卫,更有击溃异族、提升国力威望的效果,特殊情况行特殊之事,这才是真正的赏罚分明!”

    “大王圣明。”

    胡整没了话说,躬身退回行列。群臣齐呼万岁,此事就此成为定局。

    秦政扫了一眼尚有疑虑的李三思一眼,微笑道:“两大军营招募新兵重建事宜,还请老丞相多多主持操劳,尽力协同百官,配合他们的工作……”

    “启禀大王,重新打造盔甲刀枪、选购战马、重建营房……在在都要用钱,请大王让户部拨款支用,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

    话音一落,户部尚书大摇大摆来到殿心:“回大王,国库空虚,无钱拨款。”又是这么一句没钱。

    上一次的时候,国库中大概只有不到百万两银子了,几乎什么都做不了,经过王城保卫战之后,更是不知道亏空了多少钱,说国库没钱应该是真话、

    秦政道:“无需动用国库,寡人从缴获匈奴人的六百万钱财里,分别挪用两百万两银钱供虎豹营、羽林军重建支用,老丞相意下如何?”

    李三思沉默了一会儿,心中还是对此前的事情抱有不妥心理:“钱财虽能激励国民从伍,可王城内的兵源可能不太够,要知道若是能够免战,谁又会参军上战场呢?而且,若是大肆招兵,或许会影响国家的农业生产,导致北秦会有些穷兵黩武的忧患。”

    “嗯,丞相说的不无道理,大肆招兵确实会影响农业生产,因此寡人正要说这件事呢……”秦政还想着如何推行新的改革制度,谁知,老丞相这就帮忙了。

    正好将不久前商鞅写在奏折上提到过了一些改革措施,其中正有农业、军事、法律等方方面面的改革内容。

    秦政一挥手:“商鞅出列,将为增强北秦国力的全新改革措施给诸位爱卿道来!”

    商鞅面容肃穆,很快站了出来。

    他深吸几口气,知道这是推行理想抱负的重要时刻,若是能够得到大王的首肯还有文武官员的支持,那么他对于北秦的贡献将会永远被历史记住!

    随着北秦的今后发展,或许还能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文人立言、武官封侯……这都是自古以来人人追求的目标。

    商鞅将全新过的改革措施意一一道出:“启禀大王,微臣通过观察北秦多年来的发展,为了谋求更好的发展方向,这才思虑出来了种种改进方案,希望大王、以及各位同僚能够审视一二……”

    简单的开场白之后,他将自己思虑了多年的各种对于国家的政令改进方案都一一道出。

    具体的事项为。

    一.发布《垦草令》,作为变法的预热。《垦草令》以粮食作为手段,想方设法刺激农业生产,增加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农民数量,而减少“只吃不生产”的人口数量,通过限制人口流动、引导商人务农、削弱贵族特权、禁止粮食买卖、打击游说升迁等措施加强农耕,让秦国实现了“国富”。

    二.改革户籍制度,实行什伍连坐法。让邻里之间互相监督检举,“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轻罪重罚,让百姓不敢触犯法规,这样秦国的百姓治理变得极其简单、令行禁止。

    三.推行小家庭制,“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也就是说,家里有两个以上成年男丁还没有分家的,就要两倍征税。这个举措显然可以强迫男丁参与劳动、加快成家立业、拉动家庭经济,还能起到改变风化的作用。

    四.奖励军功,禁止私斗,“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商鞅通过严惩私斗,奖励军功的手段,力图让百姓“勇于寇战,怯于私斗”。这样百姓在国内就很容易治理,而在对外战争中则为了战功而悍不畏死。

    五.鼓励耕织,严管商业,“勤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也就是说“耕织达人”可以免除徭役,而从事生意或者不学无术致贫的,就把他们的妻儿收为官奴。

    六.废除世卿世禄,地位尊卑和军功挂钩,“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爵位高低直接和田宅衣服,以及它们所体现的个人地位挂钩,而爵位只有从军功中获得。没有军功,就连王室成员,也不能获得爵位。这样军功成了普通人上行的唯一通道,也成了贵族们保持优越地位的唯一选择。

    七.禁止父子兄弟同室而居,“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这是对秦国风俗习惯的调整,“父子兄弟分居”可能一定程度上还能促进秦人的生育。

    归根结底,商鞅变法的目标是建立以耕战为中心的军国体制。

    通过一系列的举措,有效地把秦国转化成为强大的战争机器。

    在和平时期,秦国以耕种为第一要务,想方设法保证农业生产;战时,全民皆兵,而且有全新的“二十等爵制”,为了获得军功,士卒们悍不畏死。

    可以说,老秦人们除了农耕就是战争,一心只想兼并天下,其他业余活动全然没有,这样一个国家,再加上奋发图强的君主,只怕不强也很难吧?

    ……

    商鞅在大殿上侃侃而谈,将自己的改革计划纷纷说了出来。

    他并不是不知道,其中的不少措施必然会遭到朝廷中不少王公贵族的抵制,因为很多地方就侵犯了他们的利益。

    比如军功制:

    其一,“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这就是说凡立有军功者,不问出身门第、阶级和阶层,都可以享受爵禄。军功是接受爵禄赏赐的最必要条件,直接将国家改造成了战争机器,打仗才是最快的改变阶层的手段。

    其二,“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这是取消宗室贵族所享有的世袭特权,他们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仅凭血缘关系,即“属籍”,就可以获得高官厚禄和爵位封邑。即使是秦王的家族成员,如果没有军功,也要被取消贵族的资格,不得以血缘关系取得官爵利禄。异姓的贵族更不得享受世袭特权。

    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打破了贵族垄断统治地位的制度;只要有功劳,不管出身如何,都可以受到封赏,这就极大削弱了贵族的影响力。

    商鞅将这些东西都大致讲了一遍,当然,没有像总结出来的这么直白,经过了一些官方语言的修饰。

    可朝中的各种官员都不是傻子,混迹官场多年的他们,自然能够轻而易举的将内在含义听出来。

    这商鞅分明就是想要撬动他们贵族的根基,打破世袭传承制度,实在是坏透了!

    虽然在商鞅讲述的时候,诸臣迫于大王的威信,没有开口打断,但都是在互相交头接耳,心中对于这种举措更是嗤之以鼻,哪有这么改革的?他们寒门子弟都有机会入朝为官了,位置就那么多,那他们这些贵胄怎么办?

    穷苦出身一点的官员倒是觉得没什么,可越是地位显赫的越是觉得这种改革措施不可取。

    诸臣心思各异。

    秦政在商鞅讲的差不多后,想着下方的诸臣问道:“商君将国家改革措施大致讲了一遍,诸位爱卿以为如何?若是没有什么异议的话,秦国变法就将从今日开始推行全国!”

    话音刚落。

    朝中大臣纷纷开口、

    “大王,不可!”

    “绝对不行!”

    “这些改革措施简直就是骇人听闻……”

    “没必要推行改革,祖宗之法不可废!”

    ……

    各种声音响起,这倒是在秦政的意料之中,提出了这些改革会极大削弱‘宗族’、贵族们的利益。

    他们屁股就坐在那里,必然会为自己的利益说话。

    可秦政要动的就是他们的利益,为了这一步,他已经谋划良久了,从一点点确立威信、再到把控全国军队就是为了推行改革。

    唯有这样改制,才能快速让国家强大,否则想要在他这一代统一神州大陆不过是妄想罢了。

    秦政挥手压了压下方的杂声,洪声道:“首先明确一点,改革是一定要改的!”

    “我秦国之所以被赵阳国和邱月国侵犯,甚至匈奴人都跑来插一脚,这正说明了北秦如今很弱小,别人才敢来侵犯,因此改革是非常有必要!”

    “至于如何改,商君刚刚提出了一套较为系统的改革措施,如果众位爱卿有什么好的建议、或者是意见都可以提出来,商讨计较!”

    大王显露除了自己推行改革的决心,话音一落后,其他想要阻止改革推行的人都纷纷打起了退堂鼓。

    他们最想的自然就是一成不变,那样自己的利益虽然不会变多,但相对来说也不会变少,至于绝对上的多少,他们才不会在乎。

    秦政见他们有陷入交头接耳中,继续说道:“老丞相,你来说说对于商君提出改制的看法。”

    众多官员纷纷将视线放在了李三思的身上,希望他能为自己等人说一句“公道”话。

    李三思也没有让他们失望,躬身答道:“回禀大王,老臣觉得改革方法不妥。”

    “有何不妥?”

    李三思思虑片刻后,开始讲出自己的看法:“商君提出的改革方案,看似非常具有效率,但实际效果却还未可知,他的举措完全将百姓‘物化了’,推行的是霸道,而老臣一直主张的是施行帝道,再不济,用王道也是极好了!”

    “哦?丞相难道有更好的改革措施?”秦政微微诧异。

    他没想到一直像个不倒翁,啥都很少管的丞相只会说出‘祖宗之法不可废’的言论,没想到还有自己的一套讲解,但是想要听听了。

    李三思继续号说道:“如今世道已经大改,效法尧舜禹的帝道,已经不可取,诸国中更是没有一个施行此等方案的,不说也罢。”

    所谓的帝道,指的就是黄老无为的治国思想,强调小国寡民,顺应天道,淡化统治者的存在感,讲究无为而治。

    可现在天下纷扰,各国都在以兼并他国为目的,讲究无为的话,那真的极易落得一个‘无作为’的下场,

    “倒是王道,大王或许可以考虑一二,”李三思接着补充,“王道即是推行仁政……孟子曾有言: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众臣听着纷纷点头,觉得丞相说得对,推行王道正是自西周以来的制度,维护的也是他们宗族的利益。

    可秦政却很明白,他们口中的王道就是西周建立的宗法制社会,王道治国,说白了就是将之春秋时期就开始摇摇欲坠的宗法制社会,可现在都是战国了,时代变了,重新撑起来,那么还有这种可能性吗?

    更何况,推行王道的条件也没有啊,你想种田,可大环境不予许啊,其他‘虎豹豺狼’都在四周环伺,他们哪会让你安心发展啊。

    想要推行王道,时间上、条件上、环境上,都不予许。

    现在只有霸道,才能更快地让北秦崛起,从一个中等偏弱的国家,开始变为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