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皇位是骗来的
繁体版

第五十二章 一出好戏

    “求收藏推荐票”

    好吧!

    包老头感谢赵祯倒是没错,这五百贯毕竟是从官家私库之中掏出来的。

    皇帝私库的建立源自于唐太宗李二,在李二之前,基本都是国库私库不分。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那时候宣称整个天下都是帝皇的,那里还会分公私库。

    有宋以来,随着太祖太宗两任帝皇的一系列的举措政策,王权得到了巨大的巩固,中央集权越发强大。

    顾名思义,此乃中央集权,而非彻底的皇权,一般也就开国两任皇帝,能够彻底掌控朝庭乃至整个天下。

    其余帝皇……其实也受到了中央文臣的桎梏,就如现在的官家赵祯……若想要下发政令。

    首先要经过中书舍人草立词头,之后要送达门下审核,门下经过审核之后,认为官家这份圣旨有问题的话,是可以拒绝加盖门下印章的。

    也就是说……这份圣旨即便是发下去,也是不符合律法的。

    这个时代文臣集团不仅仅压制武将,而且还起到了限制皇权的作用。

    若是赵祯想要动用国库为私用的话,便要得到门下的认可,之后才是户部划拨。

    这样极为麻烦,即便是作为大宋官家,也要遵守这个规则,不可能有愉悦。

    这下便体现到了私库的用途……乃是皇帝私人宝库,其中的财物任凭他处置,这样就省去了极多的麻烦。

    有了赵祯赐予的这五百贯,显然已经绰绰有余,并且还有绝大的好处,包拯在官场上纵横数十年,片刻就想清楚了其中的关键。

    此刻就是他这号称铁面无私的的包拯,也不由送了一口气。

    官府的微信一般来自于武力和公信力,若是缺少其中一项,以后的政务是极难铺开的。

    开封武力来源稳固,一者数量众多的三班衙役,一者附属开封的禁卫军。

    至于公信力,则来自于开封府衙政令的一言而定,绝不会轻易的朝令夕改。

    这次既然消息已经泄露,并且还是出自衙役之口,便已经成为定局,不可能轻易改变。

    “包公,接下来的动作,显然已经了熟于胸了,虽说官家让本王协理,但一切看包公行事了。”赵薪抱拳执弟子礼,说道。

    “老夫自当尽力,郡王且看便好。”包拯答道。

    他自然也明白,官家让赵薪来协理此事,一者刷一刷民望,毕竟他以后是有极大的可能继承那个天下之主的位置。

    再者便是学习一些政务的处理,一般皇子被封为皇太子之后,就要接手开封府尹的职位。

    这在整个大宋,是一个惯例,赵祯还是皇子的时候,便在开封府尹的位置上干过。

    只是赵祯皇子多幼而夭,自然不可能被封为皇太子,自然开封府尹也没人。

    因而只能让官员同开封府尹,代理府尹行事,而并非正式的开封府尹。

    包拯的这个职务,也只是权知开封府尹而已,除了皇子之外,无人能够做到开封府尹。

    赵薪还仅仅只是郡王,自然没有可能授开封府尹,但赵祯既然让他熟知政务,这就是一个信号。

    若是不出意外,他便是以后的皇太子。

    “包公,你家师爷公孙先生呢?”赵薪扫视一眼,看着并无公孙策的踪迹,继而问道。

    “他去同户部那一群老抠,扯嘴皮子去了,老夫看着他们就甚烦,但开封府的资金已经不足,又不能不去申请。”包拯如是答道。

    显然,老头子对户部官员是没什么好感的。

    开封府乃是汴京,就是一府的税收也是一笔大数目,但一府税收是需要上交户部通过审核以后,收入国库之中。

    府衙能够留下的部分,其实并不多,完全不可能充当开封府衙的开销。

    剩下的一部分,自然只能找户部扯嘴皮子,这般才能够划拨一部分下来。

    此时的户部,你若是不去申请,他们只当是没有这回事,自然不会主动为你们划拨款项。

    大宋虽说每年税收是一笔大收入,但三冗拖累着大宋的脚步,不然岂会是这种情况。

    大宋已经在朝着资本主义萌芽的道路迈进,只是大宋有海禁的存在,不然会更进一步。

    所以说,公孙策作为包拯的师爷,去同户部扯皮申请资金,是完全可能的。

    “武牛,你领着四位内监去休息片刻,让他们同郡王一起回宫。”包拯吩咐一旁的开封府捕头道。

    一般这些事情都是公孙策处理的,奈何这位公孙先生去户部了。

    “是,大人。”既然如此,武牛也只能接手了,道。

    而后,武牛便便领着四个内监走进了府衙后堂。

    府衙四个年轻气壮衙役,这才接手四个小太监的活,抬着五百贯通宝朝着前衙门而去。

    包拯走在最前面,赵薪紧随其后。

    …………

    开封府衙作为东京城的衙门,早期建立的时候,倒是极为宽敞。

    奈何距离开国扩建之后,其后上百年的时光,大修的次数并不多。

    进入赵祯时代之后,三冗则更加恐怖,用在府衙修建上的资金更加少,看着颇为寒酸破旧。

    但还是能够用的,至少看着不是危房。

    想想也对……连皇宫一些不常用的地方,都有些漏水,而没有翻修,更不用说这只是府衙而已。

    哟呵。

    走出前衙大堂之后,赵薪被那场面吓了一跳,衙门之前虽然有衙役的阻拦。

    但百姓聚集着实有些多了,一眼看去只能看到人头攒动,黑压压的一片。

    而且后面还有极多,看不到身影。

    这就有些麻烦了,此时并没有身份证,虽说开封府有户籍证明,但终究是没有照片的。

    到时候一个个排查,其实极为麻烦。

    但要是让那些可怜的女子来辨认,则太过不人道。

    这时候,那些女子对于开封府衙外大部分人来说,只是陌生人罢了。

    即便二人在街上相遇,也并不会知晓她前尘往事。

    一旦她们出来辨认自己的家人,这就被曝光了,她们之后的生活便只能在指指点点中度过了。

    显然,包拯并不会动用这些方法。

    大不了,衙役文书幸苦一些。

    包拯站在大堂之前,面容不怒自威,大声吼道:“今日之事,诸位应当知晓。尔等且想好,在我开封府衙文书手中,凭户籍路引登记之后,进入后衙认亲。”

    瞬间,堂下百姓面色清一色的变换,有好有坏,当真是一出变脸的好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