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皇位是骗来的
繁体版

第七十章 我怎么生出你这么个蠢货

    “求收藏推荐票”

    “郡王,我先去了。”

    赵乾乾话音一落,就迅速跑开。

    这速度,一点都不符合他这个身材。

    这是一个灵活的小胖子。

    赵薪不由感叹道。

    人有梦想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照理说赵薪不该打击小胖子追逐梦想的脚步。

    奈何一者他没有这个时间,有些事情铺开来,轻易停不下来。

    二者,这个时代经商的确不是什么好出路。

    不是未来那个时代,资本想掌控着市场,有些国度更是资本掌控着国家命脉。

    有宋一朝,宋是华夏历史上经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达到了封建社会的巅峰。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经济军事力量永远是衡量一个国家强弱最直观的两个概念,大宋之经济,毫无疑问处于这个时代最顶尖的地位。

    宋自建国初期,赵匡胤便提出了“商税为例”,但是由于古代小农经济的影响,宋朝初期以征收农业税为主。

    虽有三司掌控商税,但自宋神宗元丰之前,其大头都只是盐铁税而已,其余商税基本不多。

    整个大宋时期,虽说商业及其繁荣,但国库最主要的收入,还是农业税收。

    有人曾经说过,若是按照宋之商业发展,再不过数十年时间,必定为致使资本主义的萌芽。

    作为一个新兴的阶级,商户必定不会长久心甘其低下的社会地位,也不会甘心只是作为士大夫阶层的附庸存在。

    自然,这还是仁宗赵祯年间,商贾重利,还远远达不到意识觉醒的地步。

    大宋富饶……藏富于民,但却远没有后世想的那般美好,平民仍旧只是在挣扎存活而已。

    财富大多被掌控在商贾和地方宗族手中,平民百姓不仅要应付繁重的税收,并且还要努力存活。

    有的,不过只是一个士农工商之中的一个农字而已。

    赵薪摇摇头,不再想这些事情。

    大宋这种格局,并非一朝一夕所形成的,可以说是华夏历史的一种必然惯性。

    即便是赵薪这个后世灵魂,熟知历史的走向,想要彻底改变这个格局,也不是瞬间能成。

    这需要一个铺垫,不然就只能彻底以兵灾打破这个固有的格局,而后再在那百废待兴的局面上建立新的秩序格局。

    他可没有那个野望,再者说了也没有那个必要。

    其实,他对这个时代这个国度是抱着极大的好感的。

    “走,赵九,我们先去吃个午餐,让濮阳王府准备一二,再去收帐。”赵薪轻摇折扇说道。

    “好。”作为一个大吃货,赵九愉快的应答一声。

    今日出门,他可是专门摸了你袖袋的,里面带着些许通宝。

    大概有两吊的样子,这还是他找雨荷先借的。

    找一个婢女借钱,整个大宋也就只有他一个主人,更不用皇室中人了。

    至于赵薪倒是没有什么感觉,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事情,他是铁定干不出来的。

    今次,自然不是去樊楼。

    先不说这点钱财,去不了樊楼。就说樊楼的菜式的确不符合他的口味,何必再去受罪。

    整个汴京什么都缺,唯独不会缺少食肆和人口。

    樊楼风光虽好,却也不适合自己。

    “赵九,你想吃些什么?”赵薪民主的问道。

    “郡王,属下听说徐氏肉汤店不错,只是以前没机会去。”赵九认真的说道。

    美食作为他为数不多的爱好之一,自然需要认真一些。

    “好,那我们就去许氏酱鸭店,听雨荷说他们家的酱鸭在开封是一绝。”赵薪一槌定音的说道。

    赵九顿时愣住了。

    既然都有想法了,为何还要征求我的意见?

    幸好,酱鸭也是不错的。

    对于吃货来说,一切怨念止于美食。

    没有事情是一顿美食不能解决的,若是有,那就两顿。

    许氏酱鸭店的确是雨荷推荐的,据她自己说,进宫之前她家在这里。

    …………

    文昌街极为宽阔干净,就是两辆马车并排而行,也是能够错开的。

    赵尘黔仿若鹌鹑的跟随在软骄一旁,自小他就对这个老父亲有着天然的惧怕。

    即便他是其儿子,但每次看着那一双阴翳的目光,便仿若被毒蛇盯着一般。

    鼓起不多的勇气,赵尘黔轻轻的说道:“父亲,你为何要耗费两万贯购买这破权杖,难道真有什么内幕不成?”

    不提还好,一提赵允骞顿时火起上涌,喝骂道:“我怎么生得你这样一个污浊蠢货,那小……安南郡王都这般做了,难不成这拐……权杖还能落入其他人手中不成。”

    若不是他明白,赵薪这局就是设给自己踩的。就是没有这个不成器的东西,也会有其他缺口。

    赵允骞,早就顺其拐杖打他了。

    这一遭,就是他明知道这是一个坑,却也必须跳下去。

    赵薪之前以西方蛮夷国度之规则,说这拐杖是权杖。象征着他濮阳王府的权力和地位开始,他就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他若是不想在汴京名誉扫地,就只能接下了。

    若非是所谓的权杖,谁特么会耗费这般大的心力去造这样一柄昂贵的拐杖?

    官家赵祯都过着勤俭纯朴的生活,若不是所谓权杖,造价两千贯的拐杖,整个汴京城的人,只怕是会当做他疯了吧。

    赵薪为何要在众多勋贵子弟面前作出拍卖这一番行为,无非就是将这拐杖是权杖一事坐实。

    众口铄金,真假已经不在重要。

    赵允骞活了大半辈子了,那里会不知这个事实。

    既然是象征濮阳王府权力和地位的权杖,自然不能被让人拍卖走。

    可以说,这个不成器的东西,不过是加快了这个速度而已。

    既然濮阳王府之人,都在购买这东西,那还有假的不成?

    因此,在赵薪布下这局开始。

    这两万贯,他就必须舍弃了。

    “父亲,孩儿……”

    赵尘黔话还没说完,就被赵允骞打断了,道:“回去之后禁足半月,回府之后自己去找你大哥受罚。”

    赵尘黔不明所以,却也不敢抵抗,只能答道:“父亲,我明白了。”

    濮阳王府最不缺少的就是所谓的公子,若是他不听话,只怕没有好果子吃。

    …………

    在开封城就没有所谓的秘密。

    瞬间,濮阳郡王以万金购买回自己权杖的事情,就已经在开封遍布。

    这一刻,人们都想看一看。价值万金的权杖,到底是何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