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 早就看你们不顺眼了
格奥吉还在圣彼得堡的时候,就曾很羡慕乔治的自由。
乔治虽然没人管,可乔治名下资产多啊,圣彼得堡市内有叶卡捷琳宫,市郊有橡园,莫斯科也有庄园,随便乔治怎么折腾,谁都说不出三二一来。
沙皇是全世界最大的地主。
格奥吉和尼古拉虽然是王子,名下的资产还没有乔治多呢。
所以尼古拉把人藏在橡园,也就可以理解了。
想在圣彼得堡建一座金屋,也不是做不到,对于尼古拉来说,是很容易的事。
尼古拉是王储,现在又有钱,想在圣彼得堡盖个房子,简直不要太简单。
可问题是圣彼得堡市内他不安全啊。
尼古拉就算在圣彼得堡建一座金屋,也不可能来去自如,万一路上被人丢炸弹,后果将会很严重。
反倒是距离加特契那宫最近的橡园,是最好的地方。
既安全,又安静。
关键经过乔治几年的努力,橡园的基础设施相当完善,道路交通条件和安保措施都很完善,让尼古拉自己做,都不一定能做到乔治这么好。
不,不是不一定。
而是肯定。
“你看上哪儿了?我跟你换——”
尼古拉跟乔治一点也不客气。
亚三最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
亚三之所以将阿穆尔封给乔治,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担心尼古拉成为沙皇后,把圣彼得堡封给乔治。
这肯定是开玩笑了,但是以乔治和尼古拉的关系来说,也并非不可能。
亚三登基后,就让弟弟谢尔盖去莫斯科,并且同时将莫斯科总督,和莫斯科军区司令这两个关键位置,全部由谢尔盖一肩挑。
格奥吉的身体迟迟不见好转,多半靠不住。
米哈伊尔才8岁,跟尼古拉的年龄差距太大,玩不到一快去,感情也不深。
所以等尼古拉成为沙皇后,乔治会成为尼古拉最信任的人。
现在尼古拉还没有成为沙皇呢,已经有成昏君的苗头了。
“不用,反正我都住在橡团,橡园送你了——”
乔治大方,什么你的我的,都是咱们的。
“那怎么能行呢,我可不能占你的便宜。”
尼古拉态度坚决,乔治越是不要,尼古拉越是要给。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再拒绝就有点不识好歹了。
尼古拉还是很大方的,给乔治找的地方比橡园大一倍,而且庄园内还有一个长大约3公里,宽500米,面积约1.5平方公里的小湖。
关键是地方距离加特契那宫也不远,而且有铁路经过。
乔治无所谓,既然尼古拉这么坚持,那乔治就要。
尼古拉很感激,连房子都帮乔治盖了。
这一次不再是乡村木屋别墅,而是和叶卡捷琳宫差不多的宫殿。
或者说是城堡。
房子的标准虽然上去了,可建筑周期也会相应增加,估计一两年内不可能完工。
这段时间,乔治还是得住军营。
伊格那耶夫康复后,继续返回保加利亚当太上皇。
橡团已经回到圣彼得堡。
沙皇接连遇刺,尼古拉对加特契那宫的安保重视,提高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橡团是俄罗斯帝国最强大的军团,理所当然的被尼古拉任命为皇宫卫队,乔治回到圣彼得堡之后才发现,自己又成了孤家寡人。
也不算孤家寡人吧。
尼古拉只是把橡团的士兵调走,把军官留给乔治,让乔治重组橡团——
这一次不是军团了,而是橡树师。
既然是师,乔治的军衔,也理所当然的升为少将。
这可不是保加利亚那种野鸡少将,而是俄罗斯帝国的近卫骑兵少将。
乔治虽然是近卫骑兵少将,橡树师却不是骑兵师,而是标准的步兵师。
不是尼古拉不再爱乔治,而是尼古拉一时间筹不到足够多的战马,所以橡树师只能是步兵。
和以前的橡团一样,橡树师并不隶属于近卫军,而是归沙皇王储直接指挥。
既然不是近卫军,也不是地方部队,那乔治也就不需要遵循俄罗斯陆军的编制。
乔治直接按照橡团模式,扩变成三三制步兵师。
除了三个步兵团之外,橡树师还拥有炮兵团,工兵团、通信营、辎重营、野战医院等编制,全师总兵力1.3万人。
这个编制相对于陆军来说是有点小的。
此时俄罗斯帝国的陆军,一个师差不多1.6万人左右。
俄罗斯的陆军师是两旅四团制,一个团下辖四个步兵营,典型方块师。
和方块师相比,橡团的配置更合理,用于辅助的兵力更多,作战兵力虽然减少了,战斗力却会更强。
叶罗欣去了符团,
橡树师这边三个团长缺了一个。
乔治不想找尼古拉要人,干脆让杨科夫去当三团团长。
“公爵,我想去步兵团——”
瓦西里不想带领炮兵团了,更希望带领部队亲赴一线杀敌作战。
“你们呢,有要求赶紧提——”
乔治现在也算兵强马壮,德米特和安德烈、瓦西里的军衔全部都是大校,距离将军也只有一步之遥。
对于很多人来说,从上校到将军虽然只有一步之遥,却终生都无法完成这一步的跨越。
对于德米特和安德烈、瓦西里来说,只要他们的条件符合,他们就可以得到晋升,根本没有人能和他们竞争。
这就是跟对老大的好处。
“公爵,能不能给部队装备一些卡车,那样的话,部队的机动力可以得到大幅提升。”
德米特被米柳京带在身边言传身教十几年,眼光还是不错的。
“不太现实,那玩意儿现在产量低,故障率高,对于道路交通的要求也很高,三五年之内,估计没希望。”
乔治也想给部队装备足够多的卡车,可这事儿吧,乔治说了不算。
如果只是乔治的卫队,那装备就装备了,反正一两百人,也不需要几辆卡车。
橡树师1.3万人,想改编成摩托化步兵师,最起码要1000辆汽车,把海参崴的工人累死,一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