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西伯利亚打地鼠
繁体版

218 老子打的就是精锐

    姐妹俩一个是俄罗斯王后,一个是英国未来王后,乔治一个都得罪不起。

    插队不插队的吧,只是安抚那些没资格插队的人而已。

    即便喊“人人平等”最响的法国人和美国人,也不认为真正的“人人平等”有实现的可能,那不过是乌托邦的幻想而已。

    贵族集团本来就是阶级社会的受益者,贵族优先,大贵族更优先,王室处于食物链顶端这些概念天经地义,乔治作为王室成员,脑壳被美国人忽悠傻了才会信美国人那一套。

    找乔治开后门的人真的多,谁还没有个三亲四故的呢。

    能开的后门,乔治就开了。

    有些没皮没脸的,比如小尼古拉四奶三表哥家不知道是几奶的老丈人就算了,弯子拐的那么远,亏你还能记的清楚。

    恐怕军规都没有记得这么熟。

    乔治的受欢迎程度,远超贝阿德预料。

    一直到乔治提前离开,贝阿德都没有找到和乔治深入交流的机会。

    这也没关系。

    宴会上找不到机会,贝阿德第二天就直接来橡树营找乔治,这里比宴会上更适合交流。

    既然沙皇不在场,贝阿德也就没有再兜圈子。

    “如果你到美国建厂,美国政府将会提供征地、税收、以及政策上的照顾——”

    “工厂用地免费吗?”

    乔治直接提条件。

    “可以!”

    贝阿德满口答应,美国的地盘虽然没有俄罗斯的大,可一个工厂又能用多少地。

    “水电交通呢?”

    乔治终于体会到外商有多爽。

    “如果你选择把工厂放在第一州,我现在就可以答复你。”

    贝阿德是特拉华州人,这个州是最早加入美国联邦的州,所以又被称为第一州。

    “特拉华么,也不是不行——”

    乔治可以考虑。

    “那么就可以,工厂的水电交通,都由特拉华州负责。”

    贝阿德在成为国务卿之前,是特拉华州参议员。

    “免税期多久?”

    乔治的要求多,尽可能为自己争取利益。

    “1年如何?”

    贝阿德也是老女干巨猾,一年能把工厂建好吗?

    “三年免税,五年减半,十年后全额纳税。”

    乔治不废话。

    “从现在开始计算吗?”

    贝阿德爽快到让乔治吃惊。

    这时代的美国人,还真是务实呢。

    这话说得,一直到老大哥倒下之前,美国都很务实。

    “那么就只剩最后一个问题了,我需要贷款。”

    乔治的贪婪,让贝阿德很欣慰。

    贪婪好啊。

    要是一点缺点都没有的话,贝阿德反倒怀疑乔治的诚意了。

    “多少?”

    贝阿德担心乔治狮子大开口,美国政府没有铸币权。

    美国发行货币的权力,掌握在美联储那帮希伯来人手里。

    所以昂撒人就把控军权,不给希伯来人插手军权的机会。

    这算是美国版本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了。

    “100万美元——”

    乔治的话刚让贝阿德轻松一些,紧接着又让贝阿德的心悬起来。

    “——只是第一期。”

    汽车是个复杂的工程,想造出物美价廉的汽车,就要将产业链全部放在美国。

    早期只能从海参崴进口零部件,到美国组装。

    这就是贝阿德重视乔治的原因。

    因为乔治带给美国的,不是一座组装工厂,而是一整个产业链。

    只是100万美元的话,贝阿德还是可以接受的。

    条件提完,那么就是承诺了。

    “我会尽快完善美国国内产业链,尽量从美国雇佣工人,为他们提供丰厚的薪水,您应该知道,我名下的企业,工人从来没有因为薪水闹事。”

    “美国工厂的第一辆汽车,将会成为美国总统的座驾,短期内,美国工厂每月的产量不低于100辆,最终的产量有多高,取决于美国的市场有多大。”

    贝阿德对乔治的态度还是很满意的。

    这也是没办法,这时代的美国,在欧洲国家面前,真没多少底气。

    1887年当下,欧洲依然是世界中心,美国虽然在奋起直追,但在欧洲这些古老帝国面前,美国的形象就是暴发户,受尽白眼。

    此时的美国,南北战争刚结束不久,重建工作还在进行中。

    在白令海峡,美国和加拿大发生纠纷,加拿大因有英国的支持而态度强横。

    在萨摩亚群岛,美英德三国展开了多年的争夺,贝阿德任国务卿后采取积极的外交政策,年初设法召开了一次三强会议,以处理三国在该地区的利益争端,但未达成任何协议。

    所以俄罗斯的友谊,对于现在的美国来说就非常重要。

    乔治知道美国的潜力有多大,不会和时下的欧洲诸国,以及俄罗斯的大公们一样,因为美国人的暴发户形象,就轻视美国。

    考虑到海参崴,以及俄罗斯帝国的未来,乔治也会争取和美国人搞好关系。

    有了这个前提,乔治和美国人的合作,就双向奔赴。

    霍文和伊万诺夫,同样是双向奔赴。

    霍文并没有轻信范布尔登提供的情报,先派人前往范布尔登提供的地点侦查,确定当地有大量俄罗斯人活动,霍文才率领部队出击。

    范布尔登提供的情报还是很详实的,将兰沙苏丹国的军队人数,装备水平,以及训练水平等情况和盘托出。

    霍文不敢拖延。

    根据范布尔登提供的情报,兰沙苏丹国的实力,每一天都在增强。

    荷兰国内关于是否增援东印度的决定争吵不休,没有几个月休想得出结论。

    几个月之后,就算国内的援兵抵达,可兰沙苏丹国征调的数千土著军队也将训练完毕,到那时要征服兰沙苏丹国,就将付出更大代价。

    当然也可能到那时,兰沙苏丹国的实力已经膨胀到无法征服的程度。

    所以霍文不得不兵行险著,主动出击。

    为保万无一失,霍文兵分三路,自己亲率中路大军,直捣橡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