罚晋
繁体版

第10章,新兵营

    五胡华乱之首祸刘渊,年轻时一直被匈奴当做质子寄养在洛都,几经转折,得到成都王司马颖的赏识,迁其到邺城,授予了匈奴监五部军事之职。

    不过这个五部监军仍然只是一个遥领的虚职,中原对匈奴始终都有戒备,直至成都王兵败身亡之前,都不曾放刘渊回匈奴。

    刘渊在中原生活了二十多年,亲眼目的了晋室直线衰败的现状,常以书信联络故家。

    刘渊的堂祖父,匈奴左贤王刘宣,早在太安年间就有起兵反晋的意图。彼时,刘宣便派了呼延攸来邺城联络刘渊。刘渊得信后,假为父亲刘豹送葬之名,请求返回匈奴,不过,遭到成都王司马颖的拒绝。

    故而,匈奴的叛乱延迟到了六年之后的永嘉年间,方才成事。

    陆蔚在心中估算了一番日子,看来眼前这位呼延攸还真是来为刘渊递消息的了!

    “原来如此。”陆蔚微微点了点头。匈奴不似中原,没有那么多教条和成见,为了筹集物资,即便是刘渊的妻昆和侄女都得亲自入市。

    不过也不难看出,在这个时代生存,谁都不容易。

    “敢问尊驾大名,今日幸得尊驾相助,一定铭记大恩于五内。”呼延攸恭敬的请问道。

    “某,后将军参军,陆蔚陆茂元。”陆蔚回应了句。

    纵然他现在知晓刘渊已生叛心,却也完全不可能去向成都王告密。

    一则,时下的刘渊本就无法返回匈奴,二则,当务之急自己还得应对家门危机,三则,说句不好听的,六年之后刘渊起兵造反,其针对的目标也是司马氏。

    再退一万步说,告密也得有人信才是。

    陆蔚让费慈等人收拾了羊皮,旋即往南出城而去。在南郭路过一处草市,一行人又去草市寻衣铺,将羊皮改制成衣。

    一应琐事处置妥善,这才前往了部曲新辟的杜湾营。

    陆蔚与费慈在杜湾营留宿了两日,直到全营一千五百员全部招募完成之后,他与高坦等十名借调而来的资深门人,给全营进行了编队。

    晋制,军中五人一伍,设伍长,两伍一什,设什长,十什一队,设队主。队上设幢。理论上,十队为一幢。然而在实际作战中,幢的编兵数并无定数,少到两百五十人,多到五百人,更多也可能到一千人。

    但凡统领千人以上,则需加将军号。

    他决定在杜湾营里暂设大、小两幢,大幢一千人,小幢五百人。

    高坦由督伯将升任为幢主,负责带领十队组成的大幢。另从十名门人中选出一位名叫乔邵的壮士,亦提拔为幢主,暂时统领五百人的小幢。待到开拔之后,府营与杜湾营合一,则两幢各置千人。

    高坦原本就负责管带府营,彼时合一,无论新旧部曲,都不会有异议。

    其余九位门人,则根据资历、武艺,分别任督伯将和队主。

    乔邵是吴郡人,年岁与高坦相仿,不过伴陆机已有二十年之久。之前在府营时之所以屈居高坦之下,终究还是在武艺和胆魄上略逊高坦一筹。

    眼下部曲扩充,陆蔚提拔一名吴郡元从门人,同样是为了让部曲的中层军官们,形成均衡的格局。高坦毕竟是南蛮奴出身,久居元从门人之上,迟早会引众人不满。

    两幢并列,各自都有新兵稀释成分,若能形成良性竞争,也算是一件妙事。

    至于伍长、什长则暂时空置。

    陆蔚心中早有计划,这些下级军官,将会在日后展开集训的过程中,根据新兵表现,陆续进行提拔。此一举,或多或少还能在新兵们训练时一定激励。

    对于杜湾营的新兵们而言,这么多年以来,就没见过士大夫、权贵们的足履染上过营土。别说眼下尚未出征,即便是征战在外时,那些世家出身的高级将领们,也都是在佐僚、仆役们精心照料之下,施政布令。

    这两日里,陆蔚也与兵士们一同用了餐。

    军营中的伙食,因为眼下并未开拔在外,多是蒸麦饭配咸米汤水,间或还有一些蹲鸱(dun、chi)叶、扁菜等蔬菜。

    蹲鸱乃芋类,本是士大夫钟爱的食物,底层兵士自然吃不上,只能吃一些蹲鸱的叶子。

    至于肉类,哪怕最便宜的腌制肉,几乎也很难吃上一回。

    唯庆幸,每日三餐都能给足饭量。

    不过,陆蔚心中有所估算,照这样供餐,几乎与州郡里的世兵们并无两样。但世兵本来就不以征战为主业,更多的精力还是投在务农上。

    原本,各个将军的部曲也都会被主将调去私用,或务农,或守园林,或修宅起楼,甚至偶有外出郊游时,都得让部曲从伴,端茶倒水、生火做饭。

    陆蔚所求,当然不是要将这支部曲充作常规辅兵来培植,这只部队,可是要在危急关头搭救陆氏一门性命的。

    尤其眼下留给整训的时间不多,要想在一二月之内,使这支部曲训练得略有小成,势必是要加大训练强度,而强度上去了,营养也必须跟上才行。

    此事,他记在心中,待到正式训练开始后,一定要尽可能调整本营的三餐供应。

    与高坦、乔邵商议后,杜湾营的正式训练定在兵装领取后的第二天。

    这天一早,陆蔚让费慈先行回后将军府,将全营目前编队予以录籍,同时遵照自己的特别交代,着手开始准备本营训练时期的三餐加餐,顺带的,也安排一下府内的牛车,稍后帮衬着运输兵装。

    而他本人,则与高坦一起,点齐了五百新兵,带着营内仅有的五、六架牛车,启程前往武库领取兵装。

    晌午时分,陆蔚与后将军府遣来的牛车汇于武库殿门前。

    陆蔚与高坦一并入了武库,递了条陈,准备领取一千五百兵的兵装。武库这两日里已经将这笔兵装搬到了外殿,一应手续画签罢了,便可以叫人进殿搬运。

    三国后期,基层士兵的披甲率已经大幅提升,哪怕是一支偏师的士兵,至少都能获得一件两裆铠或者筒袖铠,好一些部队,则在这些基础铠甲之上,再多一二数的披膊、护肩、护膝、甲裙、护胫、面铛等部件。

    至于武器,刀、盾、枪、弩是为标配,若有其他特殊作战需求,则需主将自掏腰包打造。

    故而,这一次的搬运量不算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