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在下有礼了
繁体版

第四十二章 圣旨

    高力士按照李隆基的吩咐去找了张九龄来。但是,后面两人说了什么,而且李隆基宣下了什么样的旨意,这些都是高力士所不知道的。高力士也知道自己这一次的做法,算是给李隆基的心里面留下了一个不好的印象。

    没有多久,天色就暗了下来。

    按照李隆基的吩咐,凌烟阁上面各色的花灯都挂了起来。远远的看去,整个凌烟阁看起来华美无比。

    各位受邀而来的大臣还有各位贤达被太监们接引进了凌烟阁,按照早就已经定好的位置纷纷坐了下来。而位于李隆基的下首第一位的,本应该属于李明辉的座位却空空如也。虽然知道了李明辉今晚不会来赴宴,但是高力士却不敢擅作主张将属于李明辉的座位撤下去。本来就已经让李隆基的心里面不舒服了,如果高力士再这样做的话,那真的是给李隆基上眼药了。

    大家依次坐下了之后,便纷纷和离自己近的人开始闲聊了起来。虽说都是聊一些没有营养的话题,但是对于这一次宫宴空着的那个座位,大家都十分的好奇。知道的人不敢言,不知道人又在互相的打听了起来。

    没过一会,就有太监在台阶之上高声唱到:圣人驾到。

    听了太监的话,大家顿时就肃静了下来,纷纷伏在案几的旁边,对着缓缓走进来的李隆基大声的看礼。

    “吾等参见圣人,圣人福寿安康。”

    “诸位爱卿,诸位贤达都起来吧。今日这宫宴大家不必拘束,该吃吃,该喝喝,朕与各位就是想着闲聊一番。还有关于我大唐的国策,听一下各位的想法。”

    李隆基坐下来之后,对着下面的一众人等笑嘻嘻的开口说道。

    台下众人谢过了李隆基之后,便纷纷入座。

    这个时候,早已经安排好了的节目便开始了。准备起舞的宫女们,纷纷飘飘然的走了进来,长袖纷纷的准备跟随一旁的乐师的音乐起舞。

    这个时候,张九龄站了出来,冲着李隆基拱了拱手,示意乐师先不要急着演奏音乐。

    “圣人,臣有事要说。”

    “准了。”由于提前已经商量好了,李隆基知道张九龄准备说什么,便点了点头。

    “圣人,臣前些日子得知代王爷创造出来一种十分简洁的字体,十分的便于书写,臣便想着如果真的如此的话,那真的是利国利民之大计,便去拜访了代王爷一番。果不其然,代王爷真的是天纵奇才,臣按照代王爷书写的字体对照我们现在用的文字制作出来一本字典,而且臣还和代王爷商讨了一番,王爷体谅天下的黎民老百姓们,还专门给这些王爷口中的简体字编写了一套用于发音的工具。这样一来,我们只要让教书的先生们给孩子们教授一下这些发音的工具,然后孩子们就可以在字典里面查询到任何自己想要书写的字到底是什么样子了。”

    张九龄知道自己说的这些对现在的读书人是有多大的震撼,但是这件事情确实是利国利民,再者说他也到了该告老还乡的年纪了,也不怕得罪人了。

    “而且,王爷告诉老臣,他还专门找了一些人,在按照他的意思对这本字典进行再一次的编撰,到时候完整版出来之后,里面就可以用王爷所说的这个什么字母来查询简体字,而且还可以知道这个字怎么去读,代表的是什么意思。”

    “老臣此次提出此事,是正好我大唐最有名的贤达们都在场,我们可以讨论一下,这字典是否需要普及到民间去。当然了,关于这件事情,圣人和老臣都是支持普及到民间去的,毕竟民乃是我大唐的根本。”

    听到了张九龄的话,那些武将们倒是觉得无所谓,反正这也危及不到他们的利益,反而他们的子孙后代会因此而受益的。

    反应最大的就是那些传承下来的贤达。然后就是那些文官和其他的一些文人们。

    看着自己身旁的人在激烈的讨论着,贺知章的心有些忐忑,看了一眼上方的张九龄,得到了对方安心的眼神之后,不由地苦笑了起来。

    按照之前和李明辉还有李隆基说的,今天这个事情本来是由自己提出来,然后是在朝会的时候提出来的,但是谁曾想,怎么就突然之间被张丞相给提了出来,而且还专门加上了一句:“圣人和老臣也同意推广。”

    这样一来,完全就是把自己保护了起来,不论后面会有什么样的腥风血雨或者是艰难坎坷,自己都只要看着就好了。但是,这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吗?

    贺知章的心里面做着激烈的斗争,突然之间,涌现出来一股年轻时候的热血,他扶着桌子,颤颤巍巍的就要站起来,但是感觉到身后有一双手将自己又按了回去。

    贺知章回过头看了一下,原来按着自己的是圣人身边一位姓洪的老太监。

    洪太监冲着贺知章摇了摇头,然后压低了声音对贺知章说道:“这件事情圣人和十三王爷已经有了决断,你就不用出头了。圣人和十三王爷怜惜你的才情,还望你不要辜负了两位贵人。”

    说完后,洪太监就又悄悄的退了出去。

    看着退出去的洪太监,再看了看上面面带微笑的李隆基还有面色坚毅的张九龄,贺知章一时之间有些热泪盈眶。

    吸了吸鼻子,贺知章强忍着眼眶中的一把老泪,喝了一口酒,没有做声。

    “诸位,圣人已经有了旨意,不日将推行下去。老夫先给诸位说一下这旨意里面的内容,各位心里面也好有个底。”张九龄看着下面吵吵闹闹的样子,皱了一下眉头,开口说道。

    “明日,圣人的使者将带着旨意前往曲阜,到时候也会昭告天下,封孔家的当家为世袭罔顾的文宣王,收天下读书人的敬仰。”

    “而对于代王爷的这本字典,在御封孔家为文宣王以后,也会在各州郡彻底的推行下去,还望诸位告诫族中子弟,切莫阻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