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雄儿传
繁体版

21 天下

    乌飞兔走,日暇给,蜀汉国,由傅姜维主持的延新政正轰轰烈烈的开展,执政的姜维立志效法诸葛丞相,用三年间劝农讲武、积蓄国力,然后率师征北伐,与北方的司马家一争雄长。

    与此同,魏、吴两国国各自也的动静。

    首先魏国国祚终于走到了尽头。子继父业的司马炎第二年顺利篡夺皇位,依样画葫芦,按照汉魏故事行禅让之举,从魏帝手夺取了子之位。

    至此,司马家三代孜孜倦作家门之举,终于司马炎手完成,魏晋嬗代后期阶段平静的画了句号了。

    得到位的司马炎投桃报李,努力让支持司马家的所朝野士都得到了相应的回报。

    刚刚建立的晋国任命安平王司马孚为宰,郑冲为傅,王祥为保,义阳王司马望为尉,何曾为司徒,荀顗为司空,石苞为司马,陈骞为将军,八位德高望重的朝廷重臣号为“八公”,组成了晋国朝堂的顶层势力。

    同,以曹魏皇室孤立无援的弊害作为警戒,晋国立国之初就封宗室,赋与更多的职权。

    所封的二十七王之,若以司马懿一辈确立房支,共六房支的成员受封为王,若以数量而论,则以司马孚一支为最盛,其房支之内共十封王,除司马孚本之外,尚七子(望、辅、晃、瑰、珪、衡、景)二孙(分别为司马望之子洪、林)。

    司马懿一支位居其后,共九封王,其六司马懿之子(斡、亮、由、骏、彤、伦),三司马昭之子(攸、鉴、机),司马一支三(权、泰、绥),司马询一支一(遂),司马进一支两(逊、睦),司马通一支二(陵、斌)。

    次封王的程,没一司马炎的子孙,连司马懿一支封王数也如司马孚一支。

    司马炎诸子没受封为王的主原因于其尚处于襁褓之,并无封王承担政治责任的能力,但也以从窥见帝系之孤弱。

    诸王之,反倒以十封王的司马孚一支丁兴旺,多具政治才能,特别司马孚、司马望父子二,对于晋国的建立功勋卓著。

    司马孚作为司马家的活化石,的功绩延续司马家三代,自必赘述。

    司马望宽厚父风,魏朝末年先镇关八年,对抗姜维,威化明肃,后征拜卫将军,领领军,肩负禁卫重任,负责控制曹魏宫廷,由此知,位司马望司马氏家族控制军权的实权派重物。

    从两件事以看到,虽然最终完成了亡魏成晋之业,但登帝位的司马炎相对而言一弱势的皇帝。

    登基已经三十岁了,却并无多少实际的政治历练,既没担当关键性的行政职务,也没领兵征或者镇州郡的经历。

    其父司马昭完成了进位称王、开建五等、制定礼律等几乎所嬗代的准备工作后,距离帝位仅差一步突然病重世。

    以说,司马炎的继位现意外的情况进行的,当距离司马炎被确立为晋世子一年的间。

    短短的一年之,司马炎能建立属于自己的政治班底,其所能依赖的只能父亲留的老臣。

    为了尽快地确立君臣名分,司马炎司马昭世四月后就完成了魏晋禅让。

    但司马炎建立西晋完全依靠父祖遗业,并无自己独立的政治基础,甚至其世子的地位尚贾充、裴秀等重臣的拥戴方才获得的,此之,司马昭一度钟意于继给司马师一系的司马攸。

    而以曹魏政治网络长期形成的累世交往、通婚关系而论,当主导朝廷政治的核心物,无论宗室方面的司马孚、司马望,还功臣的贾充、裴秀、羊祜,几乎都司马炎的长辈。

    此情形,作为一名缺乏政治经验的皇帝,司马炎所能运用政治资源相当限,只能被动地继承司马昭后期形成的贾充、裴秀、荀勖、王沈、羊祜等组成的政策决策核心。

    因此,刚刚即位的三年里,新皇帝司马炎表现得规矩,的一举一行都努力对应儒家礼法对皇帝的德标准,的每一项政令也尽能迎合朝野的舆论心,每一次诏都为显露自己仁厚节俭的作风,以纠正魏氏苛酷奢侈的政治弊端。

    比如说,废除了屯田制度;免除魏宗室的禁锢令;废除部曲将领及州郡长吏纳质于京师的制度;解除魏国对汉宗室的禁锢、撤销了汉朝后裔居住的山阳国的监督卫队,解除了对山阳国的禁制;增加官吏的薪俸;身体力行节俭勤政,洛水之北耕种奉祀宗庙的籍田······.

    然后,新皇帝司马炎极其重视孝,虽然没废除汉文帝以传统的官方守孝制度,但自己却坚持宫三年素食、素服给自己的父母至亲守孝。

    冬日,午后的洛阳城陆陆续续又飘起雪花,皇城层叠的金碧辉煌被皑皑白雪遮盖。

    极殿的广场,一群宦官正打扫甬的积雪。

    晋国皇帝司马炎饭后裹了一袭素色复絮长袍,汉白玉的殿台缓缓踱步,身后跟着近侍官几亲随宦官。

    由于年近岁末,各地累计的奏章少,般散步的候,勤政的司马炎仍让带着朝野奏的公文,一边走一边读,一边批文。

    “刚刚说到哪里了?”

    “陛,刚刚封书说的祭地的礼仪。。。”

    “哦,那朝诸公的意见呢?”

    “朝诸公以为,五帝,即帝也,王气异,故名号五。自今明堂、南郊宜除五帝座。”

    “嗯,那就按照批复准允即。”

    对于篡位者司马家而言,建国之后的礼法容轻视,必须坚决全力重塑乱世被摧毁得摇摇欲坠的礼法框架,使得与新朝的皇权相得益彰,“五帝”件礼法事情,朝重臣诸公都认同已故儒王肃的意见,司马炎也从善如流,一如既往听取朝重臣的意见。

    无其原因,司马炎就王肃的外孙而已。

    司马炎走了一会,停步座朝曹魏皇家留的美轮美奂的宫殿最顶层的台阶,默默看着广场忙碌的群。

    此一阵北风吹,意识稍稍拢了一衣领,一旁伺候的宦官连忙向后招手,让把帝王华盖移遮住雪花,年轻的皇帝也没拒绝。

    “近日陇右地区军报到?”

    “的。”近侍官明显知皇帝会关心什么,当即答,“安西将军胡烈书,说近岁以,蜀兵边境厉兵秣马,屡抄掠,境内胡蠢蠢欲动,恐作乱之患,尤其那内迁的鲜卑胡,渐渐坐之势,而沿边军士兵额多损耗遗漏,乞求发内地军户、钱粮补充戍边兵马。”

    司马炎闻言轻轻皱了皱眉头,“诸公何意见?”

    “朝诸公以为,当着安西将军胡烈得以兵寡为由延玩,既都督陇右诸军事,应会同陇右各郡兵马紧守边境,防止蜀兵入侵,若彻查境内胡真骚动之象,即当先发制,发兵奋剿。”

    “诸公的意见没错,照例批复便。”

    停顿一又,“听闻那邓士载(邓艾),虽然因为轻敌冒进,贪之功以孤师取蜀致使伐蜀军损兵折将,其陇右之好歹还屡破入侵蜀兵、安抚诸蛮夷,使边境无事安堵。怎么到了胡玄武(胡烈)里,就兵粮了,若都督陇右诸军事,都守住西边陇右一段边境,那关、荆州、寿春等地又复何言。”

    “以后胡烈若还只请兵、粮,就按此言,必拿朕目了。”

    “唯。。。。”

    “方才送的,否涉及东吴的书?”

    捧着多份各地书的近侍官立马答话,“陛明鉴千里,襄阳、江夏、寿春等地的军报都到了,言称接各处军情确认吴贼调集兵,只等年春潮涨,吴地兵、船又将举北入侵。”

    司马炎听说后,修长的手微微颤抖,立刻察觉,将手握住了长袍的衣襟。

    近侍官适的住口,等待皇帝消化坏消息。

    说起,吴国的新皇帝跟司马炎判若两,司马炎里坚持守礼克己的东西,吴国皇帝孙皓那里弃如敝履,巩固地位之后,就清算异己,除了一任皇帝孙休的遗孀幼子,还张布、濮阳兴些先帝留的碍手碍脚的老臣。

    然后崇尚享乐,兴土木建造昭明宫,遍征采女充入皇宫,还生削弱吴地世家族实力,迁都武昌的疯狂想法,虽然因为发生了吴地施但之乱最终废弃了想法,还,但其很多事情还丝毫没把朝廷臣吴地族反对意见当做一回事。

    就样一,与司马炎治国理政事事相反,却偏偏能够以国凌国,屡屡挑起边衅,派兵进攻晋国辖区的城邑,掠夺晋国边境的民众财货。

    之孙皓效仿的先祖孙权,组织了一场三路全面北伐,自己率吴都军东关,派的将领施绩袭扰掠夺江夏,另一名吴地将领万彧入侵襄阳。

    三路进军相继失利之后,孙皓又派遣吴国将丁奉、诸葛靓从芍陂兵,攻打合肥,遭到安东将军、汝阴王司马骏的抵抗,丁奉的吴兵才退却回国。

    就像一只讨厌的苍蝇一样,整飞到的面恶心,却还偏偏总一巴掌拍死。

    年轻的晋国皇帝想的入神,眼神显得空洞,双手自觉将衣襟缓缓攥紧,了良久之后才开口,“想那蜀、吴二寇,曹魏之,也曾经猖獗肆虐一,遭受边境将士屡次重创之后,都消停了许多,敢再轻易侵犯边境,为何近年又死灰复燃,屡屡寇边进犯?”

    问题牵扯众多,既涉及到司马家的得位正,即位之初肯定会引蜀、吴两国想挑动心、趁虚而入,还掌握朝野权都一批晋国的既得利益者,通拥立司马家即位获得功勋利禄已经够多了,还能够给子孙继承,攻灭对付吴、蜀两国,反而如寒门身的邓艾等积极进取。

    近侍官自然敢随意回答,心的,“臣想那吴地贼酋孙皓定倒行逆施、胡乱兴兵的,诸边督将整兵筹粮、施展方略,定然能够击退吴兵进犯,只国家初建,事务繁多,朝一之间也腾精力收拾河山、攻灭吴、蜀二寇,所以才暂容得再喘息一。。。”

    司马炎脸色些苍白,双手攥紧了长袍,粗重的喘息了几口,空气化为白色的雾气,随即又消散见。

    “吴、蜀之寇气焰复炽,军报频传,朕宫坐立烦躁,知边境的守将长吏又作如何想的?”

    “边境的守将长吏,戍边备寇,职责所,用心办事,想必都用心尽力的。”

    司马炎目光扫白雪覆盖的广场,语气突然冰冷的,“用心尽力?”

    近侍官观察了一皇帝的神情,看端倪,敢说话。

    别看位年轻的晋国皇帝以仁厚节俭的作风展露,但的外宽内忌性格其实还能够看到一些痕迹的,比如处置石苞一事,司马炎差一点就因为一些空穴风的流言,听近臣羊祜的劝阻,残酷处置掉位为司马家篡夺位居功甚伟的功臣了。

    一切迎合儒家礼法、世俗心的面,位年轻的晋国皇帝也认真谋划,暗地里通种种手段,巩固皇权,抑制宗室、功臣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