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生活
繁体版

第二十一章 出名要趁早

    慕姗姗不在的日子,林子轩觉得时间过得特别慢。

    以往下了班两人可以骑着车子在京城的胡同里转悠,周日选一个安静的地方呆着,随意的闲聊,那时候总觉得时间一晃就过去了。

    他明白这种感觉叫做思念,思念把时间给拉长了。

    他不想过多的陷入这种情绪之中,决定找点事情做,让自己忙碌起来。

    进入九月份,从《京城文学》杂志社转过来不少信件,都是读者来信。

    在这个年代,读者和作者的交流大都是通过信件,一般是寄到杂志社,在信封上写明“转交某某某”的字样,这样杂志社就会把信件转交给作者。

    如果不写明这一点,杂志社就会自行拆开信件,按照信件内容决定是否转交给作者。

    作者想要知道读者对自己小说的反馈,也可以向杂志社索要读者来信。

    随着《顽主》关注度的提升,读者给杂志社的信件不断增加,《京城文学》便一起给林子轩送了过来,有上百封之多。

    林子轩在广播电台就负责拆信,回家之后还是拆信,这让他哭笑不得。

    不过,他也想看看读者的意见。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重量级的文学杂志或者报刊讨论过《顽主》,这说明这部小说还没有进入主流文学圈子的视野。

    华国的文学评论家要么是没看过这部小说,要么是看过但不怎么重视。

    说到底,相对于传统的主流文学而言,《顽主》过于标新立异,属于非主流范畴。

    这上百封信件大多是诋毁和批评,认为《顽主》是在给社会抹黑,用理解和赞成的态度描写社会上的混混和痞子,这是思想错误。

    有那么多真善美你不去歌颂,却赞扬这种假恶丑,这是社会的倒退。

    看到这种信件,林子轩直接扔掉,他没有挨骂的习惯。

    赞扬他的信件同样不少,应该都是年轻人,字里行间洋溢着热情,鼓励林子轩继续写出这类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

    其中,有一封信引起了他的注意,这是一封来自蓉城的信件。

    蓉城不是京城的周边省市,《京城文学》的影响力似乎到不了那么远。

    林子轩打开信件,信纸的抬头是巴山电影厂。

    这时候,每家单位都有自己的信纸,信纸的最上方会印上单位的名称和地址,一看信纸就知道写信人所在的单位。

    就算不是这个单位的人,也和这个单位有所牵连。

    写信的人叫做米佳山,是巴山电影厂的一名导演,拍摄过几部电影和电视剧。

    巴山电影厂设在蓉城,是华国六大电影厂之一,这些电影厂都是国有企业,按照国家的计划来拍摄电影,自主性不强。

    如今拍摄电影的权限逐渐放开,下面的电影厂可以有选择的拍摄影片。

    米佳山身在蓉城,自然看不到《顽主》,不过他有个京城的朋友把《京城文学》邮寄给了他,让他看看这篇很有意思的小说。

    的确很有意思,米佳山看完后做出了评价。

    这部小说的构思巧妙,情节荒诞,画面感很强,对白俏皮风趣,就像是平时聊天一样,和以往的小说都不同。

    他感觉如果拍成喜剧电影一定能受到观众的欢迎。

    他一边向巴影厂的领导推荐这部小说,一边给林子轩写信,邀请林子轩写电影剧本。

    巴影厂的领导看了《顽主》,并不觉得如何好,就是一帮人胡闹,而且主题思想不大对头,有宣扬不正之风的嫌疑。

    米佳山在厂里算是老人了,以往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很有人缘。

    他这次坚持要拍摄《顽主》,厂里的领导也不好太过阻挠,在劝说无果后和米佳山签订了一份导演责任制合同。

    合同要求电影要完成百分之五十的利润率,完不成扣罚工资两年,停止拍摄两年。

    按照米佳山的估计,拍摄《顽主》大概需要50万到60万的投资,电影上映之后要给电影厂赚90万才算是完成了合同。

    这个数目不是电影票房,而是净赚的钱。

    可以说,米佳山有点孤注一掷的味道了,两年的工资,好几千块呢。

    他是真的看好这部小说,觉得华国的喜剧电影应该有所突破了,在和厂子里谈妥后,他从蓉城出发,前往京城。

    他想尽快的和小说的作者谈谈,还要挑选一批演员。

    《顽主》是一部京味十足的小说,电影肯定要在京城拍摄,否则拍不出小说的精髓来。

    在京城的林子轩看了米佳山的信,并没有怀疑这人是个骗子,这年头用拍电影骗钱的人还没有,都是国有企业,随便打个电话就知道底细。

    不过他没怎么放在心上,米佳山只是透露出有拍摄《顽主》的意图。

    林子轩很清楚这件事阻力很大,从他接到的来信就知道读者意见严重分歧,想把这部有争议的小说拍摄成电影并不容易。

    电影厂会同意出资拍摄么?

    这个时候还没有民营的电影公司,也没有私人投资拍摄地下电影的情况,何况不是光有资金就行的,还需要上级主管部门的审批,这些都是麻烦事。

    他给米佳山写了一封回信,表明只要电影获准拍摄,他愿意把小说改编成剧本。

    一个星期后,林子轩下班回家,在家里看到一位微胖的中年人,带着眼镜,眼神温和。

    林伯清正在和中年人闲聊,那人看到林子轩,便从沙发上站了起来。

    “想不到小林这么年轻,我来自巴影厂,我叫米佳山,你叫我老米就行。”米佳山热情的说道,“你的信我收到了,电影审批的事厂里正在办,问题不大,咱们可以先筹备起来。”

    “您坐,甭站着,我先去洗把脸。”林子轩赶忙说道。

    米佳山有四十多岁,和林伯清年岁差不多,林子轩有点不好称呼,他没想到这人这么急。

    他到外边的水龙头那里洗了脸,稳定了情绪,返回了房间。

    他很清楚,一旦《顽主》被拍摄成电影,被全国观众所熟知,他会因此而成名,相对应的,对他的批判也会接踵而至。

    但管他呢,有句话说的好,出名要趁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