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兴衰录
繁体版

第10.3 公孙瓒征战幽州,刘伯安怀柔乌桓

    当初,张温出兵凉州,从幽州征发三千乌桓精骑,公孙瓒被张温看中,任命为都督,统帅这支骑兵前往凉州作战。公孙瓒,字伯圭,辽西令支人,家中世代为二千石高官。因其母亲为小妾,地位卑贱,不被家族喜欢和看好。公孙瓒相貌俊美,声音洪亮、机智善辩,得到太守赏识,遂将女儿嫁给他。此后太守出钱对他大力培养,先后师从刘宽、卢植。公孙瓒学成归来,在对少数民族作战中勇猛无比、立有战功,很快举为孝廉,不久升为涿县令。

    渔阳人张纯,曾为中山太守,自视甚高,向张温自荐,要求统领这支骑兵,不想却被张温拒绝,张纯内心不快。同郡豪强张举,曾经当泰山太守,也对张温不满。于是张纯与张举联合辽西的乌桓国丘力居发动叛乱,张纯自称“弥天将军”,安定王,率军攻打蓟中,顿时幽州大乱。公孙瓒启程刚走不远,闻讯马上回军攻打张纯。公孙瓒率骑兵突袭,张纯毫无防备,被打得大败而逃。公孙瓒因功升为骑都尉,就这样公孙瓒误了张温的军令,反而开启了别样的人生之路。

    后来叛军又杀护乌桓校尉公綦稠,攻占右北平,杀死右北平太守刘政。攻占辽西属国诸城、杀死辽东太守阳终。张举自称天子,寇掠幽、冀二州。叛军入侵渔阳、河间、勃海,一直打到平原。叛军所到之处,攻破城池,大肆杀人抢掠。公孙瓒连年与张纯的叛军战斗,虽然经常打胜仗,但张纯的叛军却不断壮大,人数高达十万,公孙瓒不能控制。

    中平五年(公元188年)朝廷派中郎将孟益为帅,率骑都尉公孙瓒讨伐张纯。年底,公孙瓒在石门与张纯叛军大战,张纯大败,丢弃妻子儿女越过边塞逃走,所抢走的男女全部被夺回。公孙瓒对叛军死追不放,孤军深入辽西管子城,反被丘力居率部包围。

    朝廷任命刘虞为幽州牧,负责幽州事务,刘虞,字伯安,东海郡郯县人,汉室宗亲,曾任幽州刺史,在鲜卑、乌桓、夫余、濊貊等外族威望很高,任职期间少数民族朝贡不断,不敢越界侵扰,百姓编写歌谣赞颂他的功德。刘虞到达蓟城就任幽州牧,一改以前强力镇压政策,对少数民族采用怀柔手段。接着精简军队,广布恩惠,派遣使者告诉乌桓国,要他们停止反叛,朝廷将会对他们宽大处理,免除他们犯下的罪责。乌桓国马上上表臣服于大汉。刘虞又悬赏通缉张举、张纯二人。

    公孙瓒在管子城坚守了二百多日,粮食吃完了就吃马匹,马匹吃完了就煮弓和盾上的皮革吃,最后军队连吃的东西都没有了,于是和士卒们诀别,分散突围。乌桓士兵也同样饥饿困乏,刚想追赶公孙瓒,没想到乌桓国王已经听命于刘虞,再次臣服于大汉,于是命令军队全部撤退到柳城。

    公孙瓒突围后带领士卒往回走,当时天寒地冻,大雪纷飞,大部分士兵饿死在路上。公孙瓒侥幸捡回一条性命。朝廷拜公孙瓒为降虏校尉,封都亭侯,又兼领属国长史。

    张举、张纯二人只得逃到塞外,张纯被手下王政杀死,首级送给刘虞,刘虞因功被升为太尉(没有上任),封襄贲侯。

    公孙瓒统率兵马在边境一带抵御边寇,每有敌情,总是一脸怒气,如同寻找仇人,看到敌人的踪迹就冲杀过去,有时不分昼夜连夜作战。边寇知道公孙瓒的名声,害怕他的勇猛,无人敢和公孙瓒对抗。

    公孙瓒经常带领几十名善射之士,骑着白马,作为左右翼,自称“白马义从”。乌桓更是互相转告,要避开白马长官。于是画了公孙瓒的像,作为箭靶,骑在马上练习骑射,射中了就高呼万岁。敌寇从此远逃塞外。

    公孙瓒对刘虞很不服气,两人政见不合。公孙瓒主张以武力征服少数民族,刘虞则以怀柔的方式治理幽州,并且收到了显著成效,附近各州的百姓大量涌入幽州,幽州财政收入大幅增加,出现欣欣向荣景象。少数民族首领纷纷派遣使者来见刘虞,公孙瓒却暗中捣乱,派人在途中暗杀使者。游牧民族的首领知道后,便绕道来见刘虞。刘虞爱民如子,而公孙瓒却经常纵兵抢劫百姓。刘虞上报朝廷撤掉驻防军队,把公孙瓒的军队也撤了很多,只给他留下一万兵马,屯驻右北平。而公孙瓒却要求继续增加兵力。

    公孙瓒在幽州已经封侯了,那么他的同门师弟刘备的情况究竟是怎么样了呢?且听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