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兴衰录
繁体版

第11.1章:皇甫嵩讨伐王国,董仲颖拒交兵权

    且说皇甫嵩到了右扶风,董卓建议道:“陈仓危急,我们应该赶快救援。”皇甫嵩道:“百战百胜,不如不战而胜。陈仓虽小,但城垣坚固,守卫严密,不容易攻破,根本用不着救援!不如待王国部众疲乏,我们再发动攻击,这才是获得彻底胜利的策略!”王国围攻陈仓八十余天,果然未能攻破。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二月,王国的军队疲惫不堪,解围撤退。皇甫嵩下令进军追击,董卓劝阻道:“不能追击。兵法上说:‘穷寇勿迫,归众勿追。’”皇甫嵩道:“不是这样,以前我们不进攻,是避其锐气;现在发动进攻,是因为他们士气已经低落。我们现在攻击的是疲惫之师,而不是‘归众’;王国的军队正要溜走,已无斗志,并不是‘穷寇’”董卓不服,对皇甫嵩道:“王国狡诈,如果追击,我军必败,张伯慎就是前车之鉴,还望将军三思!”皇甫嵩道:“战机稍纵即逝,如此良机岂可错过,我当以雷霆之势横扫叛军,不容对方有任何喘息之机,岂可让叛军从容撤军。”董卓怒道:“我长期与他们打交道,熟悉他们战法,你不听我的建议,我要弹劾你!”皇甫嵩怒道:“我生在凉州,对叛军战法比你还清楚,既然你不听将令,不敢追击,你就跟在我后面作后援,我去追击!”于是皇甫嵩独自进击,连续进攻,大获全胜,斩杀叛军一万多人,可惜没有董卓的支持,皇甫嵩不能扩大战果。董卓又惭愧又嫉恨,从此与皇甫嵩结下仇恨。

    王国战败回到凉州,韩遂、马腾等人共同废黜王国。他们认为汉阳人阎忠有能力,胁迫阎忠担任首领,阎忠不从,绝食而死。阎忠一死,韩遂等人互不相让,争权夺利,继而互相攻杀,于是叛军逐渐衰弱。

    朝廷见董卓不服皇甫嵩将令,下旨征召董卓为少府,把他调离军队。董卓不肯就任,上书辩解道:“臣手下全是羌胡兵,他们对臣说:‘现在军队粮饷不齐,朝廷颁发的东西也都断绝了,家里的老婆孩子挨饿受冻。’这些人扶着臣的车子,使臣不能上路。羌胡人狼心狗肺,微臣不能禁止,只好斗胆违背旨意顺应他们进行安抚。”朝廷管不住董卓,对董卓很是担心。

    这时皇帝刘宏已经得病,下诏改任董卓为并州牧,让他把兵权交给皇甫嵩。董卓又上书道:“臣既无深谋远虑,又无壮举,承蒙皇上错爱,使臣掌管兵马十余年。士卒与臣亲近日久,留恋臣对他们的养育之恩,都愿意为臣尽力。他们求微臣带他们去并州,效力边疆。”董卓还是不肯听刘宏命令,不肯交出兵权,私自带着五千精锐前往并州。董卓刚行至河东郡,听闻刘宏病危,马上安营扎寨,止步不前。

    皇甫嵩的侄儿皇甫郦向皇甫嵩建议道:“本朝动乱,政治腐败,人民疾苦万分,能够挽回危局的只有大人您与董卓两人而已。现在你们已经结怨,势不两立。董卓奉诏交兵权给您,却上书不交,这是违反皇帝的命令。他见京师紊乱,迟迟不行,这是怀奸。大人您今为元帅,应该依靠国威讨伐,强行解除他的兵权,对上显示了您的忠义,对下除掉凶害,这是齐桓公、晋文公那样的功业啊!”皇甫嵩道:“董卓不听命虽然有罪,但我专诛也有责任。不如正大光明地上奏朝廷,让朝廷处理吧。”于是上书朝廷,董卓更加怨恨皇甫嵩。刘宏大怒,下诏叱责董卓,董卓仍不服从,仍旧驻军河东,观察朝局的变化。那么朝局究竟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且听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