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辅佐刘备从徐州开始
繁体版

第三章 家宴

    《礼记》载:“凡进食之礼,左殽(yao第二声)右胾(zi第四声)。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脍炙处外,醯(xi第一声)酱处内,葱渫处末,酒浆处右。以脯脩置者,左朐右末。”

    虽是家宴,但每道菜摆放位置却还是有讲究的,位置不能放错。

    即左边放带骨的肉,右边放炖肉。饮食放在左边,羹汤放在右边,脍浆放在肴胾(肴是带骨的肉,胾是切成大块的肉),醋酱油放在肴胾之内,蒸葱佐料放在末端。酒水放在右边。

    汉朝时,实行的是分餐制,在屋内铺满筵,筵上面则称为席,故又称为“筵席”。

    西汉后期案的出现改变了往日将菜肴放在席上围绕而坐的饮食习惯,饮食前往往举起案以示尊敬,风靡在两汉。

    “举案齐眉”说的就是东汉梁鸿每次回家妻子都将案举至眉前,以示尊敬。

    当然,这是糜府的家宴,虽食物按照仪礼摆放,但其他的确没有太大的规矩。再加上仅有四人,人数不多,仅是两两相对而坐。

    堂屋是坐北朝南的,糜竺糜芳坐在堂屋右侧以为尊,糜良糜贞坐在左侧次之。

    应是家宴,歌舞就省了,两两对坐也靠的较近,不似正规宴会般两者坐的较远。

    宴会开始后。

    糜竺起先开口,对着糜良言道,“你元日时在外间,不能祭祀祖宗,此次回来待宴席过后,好好休息一日,等到明日随我回朐县,告祭祖宗,向祖宗道罪。”

    “唯。”

    糜竺听到答话,轻轻颔首,不再说话,但场上气氛一滞。

    最后还是糜芳开口打破了凝滞的气氛。

    “既然长兄已经开口说完了正事,那接下来就是我们兄弟姐妹的聚餐时间了,都活跃起来。”

    “来,小三,过会跟哥哥我还有长兄,你的姐姐说说你的这一路的见闻吧。”

    “咱们家往日家宴都食不言寝不语,失了宴席的乐趣。今日为小三接风洗尘,规矩不重。贞儿,小三,都随意点。”

    而后喏喏的补充了一句。

    “长兄事先也是同意了的。”

    “但也不能太过,礼不可废,仅此一次。”糜竺听到此,插口道。

    糜芳看见大哥严肃的神情,到底不敢开口,只嘟囔了几句,也没听楚说了什么,只是悻悻的拿起桌上的是筷子捡起菜来吃。

    说到底,也是糜竺积威甚重。

    能不重吗?

    徐州糜家上万人的仆从族裔,遍及中原的糜家生意网。

    都压在他一人身上。

    也是他一人将糜家提高到如此的声势。

    他们的父亲在糜竺不及弱冠就去世了。

    之后就靠着糜竺一个人撑起了这偌大的家业,并且抚养弟弟妹妹长大成人。

    在弟妹心中一直都是严父般的存在。

    糜良看着悻悻吃菜的二兄,时不时的向他这边瞅来;还有大兄,颇显严肃的脸上也不时的流露出一股好奇的神色,更不用说在一旁小声催促的糜贞了。

    于是,只能结合原身的记忆再加上回程一路上的见闻挑挑拣拣的说了,当然,也是避重就轻,特别凶险的场景都被他一笔带过。

    期间,其余三人也时不时的插手谈话,一时间气氛重新热闹起来,好不热闹。

    说到精彩处,会有赞叹。

    说到凶险处,也有惊呼。

    待这话题说完,宴席也差不多到了终场。

    最后以糜竺几句话结束了这次的宴席,“三弟,这次出去虽是经了一次生死,但也是收获巨大,正所谓祸兮福所至,谁又能知晓呢?”

    感叹了一下,接着又道,“转眼间三弟今年已是十四了,要能明辨是非了,今时遭了一遭,以后能立起来,在这乱世活下去,待我百年之后见到父亲,也能告诉父亲终是能不负他的所托。”

    说完,话锋一转向糜芳说道,“你三弟今时已是变化良多,你也要收收你的性子,别整天跟着不着六的人混在一起。”

    “兄长,那些人都是我军中交到的好兄弟。”糜良忍不住的辩解道。

    “跟着曹家的那个混混子,在军营里混沌度日。”

    听到糜芳还敢反驳,压不住心里的薄怒,不由呵斥道。

    见糜芳沉默不言,终是缓和了口气,道,“你该成一个家了。”

    听到成家,糜芳脸色涨红,想要说什么,终是呐呐闭口不言。

    糜竺见糜芳的神情,终是没有多说什么,而后转头向糜贞说道,“贞儿,贞儿倒是你们这几人中最让我省心的,只是...”

    脸上浮现一股哀色,而后幽幽的开口道,“只是这几年该许配人家了。”

    “许配人家?”糜良心里咯噔一下。

    “对啊,糜贞这位原身的姐姐也到了嫁人的年纪了。”

    要是以往只凭着记忆里的印象倒是对此事没有多大的感觉,但今日一天的相处下来,糜良已经把这个温婉的女子当作是自己的亲人了。

    “还要任由历史上那般被糜竺许配给大了她有将近十余岁的刘备吗?要知道刘备对待兄弟是没话说,但要说他对待女人,终归是不如对待兄弟。不然也不会说出‘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的话语来,更不用说在历史上他几次的兵败都将妻子抛弃了。”(这里糜良记错了,是刘备在演义中说的)

    按照糜良的希望里,他希望糜贞这个名义上的姐姐能觅得佳偶,平安快活的度过一生。

    “看来得好好的思索一番了”糜良心里暗暗的想到。

    除了这个小插曲,这一餐下来,糜良倒也吃的尽心。

    虽然在路上已经吃过汉朝时的饭菜,但吃汉朝时的豪强宴席还是第一次。

    古语云:食不厌精,烩不厌细。

    虽少了现代餐饮的很多调料,但菜肴也是别具风味,不似常人说的那般难以下咽,反倒有种别样的好滋味。

    但直到最后糜良突然想起一事。

    他归家已是许久,确是没见到糜竺的妻儿出来。

    糜良记得记忆里兄长已然娶妻,并育有一子了的。

    记忆里的长嫂总是雷厉风行,处理事情井井有条,还有小屁孩糜威总跟个小大人似的,爱跟着二兄耍枪弄棒。

    但这么久没有看见他们。

    终是忍不住心底的好奇心,问了出来。

    “大兄,长嫂呢?”

    “哦,你长嫂啊,你长嫂所在外家今年遭了兵灾,家里人口十不存一。曹操退兵后回去看了一次,临近元日又回来过了一个元日,等到元日过完,你长嫂便带着威儿还有幸存的族人又回去了。”

    “只是...”糜竺说到这顿了顿。

    “尸体太多了,事物太庞杂了。”

    “幸而我糜家帮了一把。”

    “不然处理完外家的事情不知要到何时,怕是遥遥无期了。”

    “你昨日来信说今日到家时,你长嫂那边的事已经完结的差不多了。正准备返程呢。”

    “她不知你何时归来,我只回了信,言你近期。她怕赶不上你的回程,故而前日回信说,若没赶上你到家,言你不要怪罪她。”

    听到这,糜良连忙拱手行礼,说,“不敢,不敢。”

    糜竺瞅了他一眼,也不管他,继续说道。

    “若你再慢上几日的话,也许能赶上你长嫂归家,现在估计还是在路上了的吧。”

    说着,不免有些惆怅,端起眼前的酒杯自饮了起来。

    糜良在糜竺说着话的时候,注意到糜芳与糜贞二人虽已是吃完,依然踞坐在案桌上,等待糜竺的完事,真真的刻在骨子里的礼仪啊。

    这就是东汉啊。

    就连糜家这样的商人豪强,都能如此规范着礼仪,更无惶那些真正的世家大族,累世公卿,经学世家了。

    糜良心里这样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