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辅佐刘备从徐州开始
繁体版

第十一章 兖州谋【2】

    刘备询问了糜良的意见后,直接定下了带勇猛之士出兵的打算,配足一千人。

    而后刘备也没有客气直接向陶谦要兵,要粮,要钱,开始组建他的千人猛士军团。

    其实在刘备从陶谦那出来,直接来找糜良问询意见,糜良心中的os是这样的:尼玛,这还没有决定好要当刘备的谋士,这个刘大耳就先把我当谋士用上了。我才十四岁啊,还是一个童工啊。我要举报,举报刘大耳“虐待”童工。呃,当然这个虐待是心灵上的虐待。

    原本糜良还想着能不能插上手帮忙,没想到刘备手下另有能人。

    陈群陈长文,历史上“九品中正制”的开创者,也是曹魏律法《魏律》的主要创始人,妥妥的内政90+的人才。

    陈群在曹操第一次攻徐时,与刘备相识,而后一直交好,处于半投靠的状态。

    刘备也没有客气,直接就使唤上了。

    反正在刘备心里已经把陈群当作自己人了,既然是自己人,已经确定好让这个员工到公司了,那么提前上岗没问题吧,也就是早一天晚一天的事。当然,在刘备的心里也包括糜良。

    虽然刘备现在感觉到徐州的两大代表人物糜竺与陈登都对他表现了亲近之意,但毕竟现在这两货是正儿八经的徐州官职,在陶谦手底下讨生活。在刘备心里不能因为人家表示亲近,就可劲用他们。用起陈群与糜良就没有这个负担了,因为他们都是白身。

    其中,看重糜良一是糜良确实有才,二是比较隐晦的小心思,向徐州人士示好。虽然刘备还在陶谦这漂着呢,没想好下一步怎么走,但这不妨碍他接受徐州人士的示好。

    钱,粮,人的调配在陈群手里处理的井井有条,省却了刘备很多功夫,让刘备再一次感动的热泪盈眶,往日处理这些琐事都耗去了刘备大部分的功夫,哪像现在只专心选哪些人就好了,就算是选哪些人,这些人用什么样的标准。都是刘备听取了糜良的意见,根据糜良的要求选取的。

    事实上,糜良采用的是一端四分之一刻的选人方式。这是门槛标准。

    按照《孙子算经》的记载,一端即五十引即五百丈,一丈又为十尺,一尺换算到现在的计量单位约为23.1cm。故一端换算成现在的计量单位合计约为一千一百米。

    同样,汉时采用百二十刻时制。即把一昼夜化为一百刻,换算成现在的时间也就是一刻为14.4分钟。

    糜良再将一刻分为四份,取四分之一。

    他在弄计时标准时,颇费了他的一番心思,每到这时,他都无比怀恋现代的计时方法,多方便,时分秒。哪像到了这里他研究漏刻都研究了他半晌。

    说到漏刻,他就想起了沙漏,想起了曾经看到过的五轮沙漏。

    要不是现在时间赶不及,可以将无轮沙漏研究出来。糜良如是想道。

    要不是他知道一刻为十五分钟,再根据心中的时分秒换算,不然跑步标准都难倒他了。

    最后,换算成现代时刻,只能按照一千米大约三分四十秒的标准来选拔。

    再精确的标准,糜良也没有办法。

    除了糜良所说的这个硬性标准,因为不能使用马匹,只能昼伏夜出,所以糜良将跑步当成了硬性标准,其余的就是看你臂力,武艺等汉军常用的挑选精壮的方法。

    另外还有一条,每五人中必须有一个能说会道,机敏的人,以能应对突发情况。

    再加上入选后会有比较高的俸禄,所以兵卒的热情还是挺高的。

    因为刘备都是以训练为理由选拔士卒,对外理由是挑选护卫。

    郯城县的曹军细作将消息传回去后,曹操也只当是陶谦怕了,挑选勇士准备当作后手避难罢了。

    短短三日,刘备就凑足了一千士卒。

    当然,当他选出百名士卒后,他就率领这百名士卒出发了。

    原本糜良也想跟着一起去的,但刘备嫌弃他体弱,脱离队伍速度,就婉转的劝他不要去。

    当糜良表现的担忧时,刘备就从队伍里推出一人,田豫田国让。

    “国让,亦有大才。”

    田豫,田国让,糜良自然认识,曹魏的北疆名将,允文允武般的人物。

    只是糜良有些好奇,他怎么在这里,他不是幽州人吗?

    细问之下才发现,原来早在刘备在幽州时期田豫就跟随他了,到现在已有四五年之久了,真正的元老云从。

    但后面又如何跑到曹操那去了,糜良这就不太清楚了。

    既然田豫在刘备的队伍里,糜良就放心了不少。

    剩下的九百余人就由关羽率领,紧随其后,起殿后作用。

    在这里,糜良终于见识到了历史上威震华夏的关二爷。

    长髯,红脸,偃月刀,关公的标配。

    见到关羽的那一刻,糜良终是露出了崇拜的神色。

    关羽是他最为喜爱的三国人物,没有之一。

    关羽也是他了解三国的起点。

    但他的这一崇拜眼神,把关羽弄得莫名其妙。

    原本关羽是瞧不起这种世家豪强子弟的,但是这种崇拜的眼神将他弄破防了,毕竟伸手不打笑脸人。

    糜良的这种态度让周围人具是不懂。

    完全变了一个人似的。

    不再是糜竺眼里知礼守礼的好弟弟;刘备眼里谈笑风生,典故信手拈来,博学有才,有傲气的糜子能了。

    私下里不光刘备还有糜竺都问过他,他也只是淡淡的回答,“你们不懂,这是一种情节。”

    见都问不出什么,再加上刘备准备出兵事宜,糜竺也在州牧府里忙忙碌碌,这件事也就抛之脑后了。

    只有张飞张三爷每次见到他时候都调侃一句,其他人也都不说什么了。

    没错,这段时间糜良与张飞混熟了,最近张飞一直在怂恿糜良喝酒,“说什么是男人就得喝酒。”

    糜良因为身体原因,再加上年纪偏小,每次都拒绝,但张飞每次都乐此不疲。

    刘备出兵后,隔了数日,关羽也出兵了,这次糜良跟随,因为起到掩护作用,故而行军不快,糜良也就跟上去了,毕竟是自己出的计策,也不能撒手不管,关羽拗不过他,只能让他去了。

    张飞则是留守军营,统率剩余的兵卒。

    ...

    当糜良他们赶到泰山时,兖州已然乱了起来。

    话说当日刘备一行人轻装急行来到兖州地界后,就将人四散而去,每五人一队散到各县,说曹操即将大胜归来,各部作战如何勇猛。

    又说曹操在徐州,又杀了哪些世家豪强。

    每一县所传各有差别。

    这是糜良交给刘备的方法,只说中立的流言,或者一些曹操在徐州九真一假的时件,随着时间的发酵,再加上有人在幕后把控,很容易将传的话按照预料的方向发展。

    三人成虎,铄口成金。

    原本传递的比较是正常的话,但到后来不知怎得就变成了曹操回来将要大开杀戒,杀光所有反对,诋毁他的人。而且每个人对这话都深信不疑。

    再加上曹操的各级官员做了错误的决策,禁止流言的传播,而且捉了一些人,这就更加让人深信不疑了。

    连远在冀州的袁绍都发信问曹操是怎么回事。

    虽然刘备等人尽可能截杀送信的信使,但终究有人将信送到了曹操的手上。

    得知此事的曹操意识到事情坏了,对已经攻入襄贲城的士兵无奈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曹操想要退兵了,但终究是晚了一步,兖州的火终是烧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