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古籍之刺客信条
繁体版

总017刺韩疑案16:机会到来

    听到仆役传报,严仲子暗自心惊:郑会这么晚还来我处,一定是有要事相商了。到底什么事这样着急?

    多想也是无用,他一边命仆役请郑会进来,一边赶紧穿好绵袍。

    他才把屋内的炭盆拨得旺一些,郑会已经带着一团寒气快步进屋。

    坐在炭盆边,郑会将两手靠在炭火边烘烤着,身体不住打颤。

    严仲子很是钦佩他在宫中的机智进言,此时看他满怀心事,就忍不住问:“兄弟你与国君议事如何?”

    郑会默然不语许久,再叹气说:“无用。”

    严仲子慨叹一声,颓然坐在一边。

    想着自己的良言只是换来国君的奖赏、恩宠,但并未得到完整实施,严仲子心中生出对混乱战国状态的厌恶,恨不得立即找个借口死掉,从而尽快返回21世纪。

    这样想着,虽然处于室内,严仲子觉得身上也是寒凉。他不禁凑近炭盆,也沉默着烘烤两手。

    郑会看着他的手,笑了起来:“严兄的两手似乎皆是鲜血。”

    严仲子回过神来,看向自己的手。果然,在炭火光亮的照耀下,他的手被映得通红。

    苦笑一下,他摇摇头说:“像有何用?不过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人。”

    郑会端正坐姿,俯身向严仲子行了拜礼;严仲子很是诧异,看着他。

    “严兄,机会来了!”郑会低声说。

    严仲子顿时觉得热血在身上翻滚,身前的炭盆似乎被置于胸中,熊熊燃烧着。

    “有机会动手吗?”严仲子低声咬牙启齿地问。

    “明日国君当朝议事,严兄依旧慷慨,那人必上前呵斥。到时,你猛然拔剑,我掩护在后,他必是血溅当场!”郑会义愤填膺地说。

    严仲子眼中湿润,一腔激愤终于即将抒发。

    两人仔细地反复确认于韩傀不备时,猛然出手刺杀的计划。直到雄鸡高唱,郑会才与激昂义愤的严仲子道别,走出院门。

    车夫再迎上前来:“大夫,我们再去找谁‘玩耍’?”

    郑会没有理会车夫的调侃,只是默默地摇摇头,进了车厢。

    “回府!”他隔着绵车帘大声说。

    车夫答应一声之后,马鞭的脆响和马蹄的“嘚嘚”声,再响起于凌晨前最是暗黑的城内街巷中。

    车厢内的小暖炉,散发着寒天冻地之间的难得温暖,郑会双手拢着它,尽可能多吸收一些。

    他低头看见口中呼出的滚滚呵气,像是一道道火焰,只不过这火焰的颜色是白色的罢了。

    对着这白色火焰,他的心中起伏不定。

    十几年前,他孤身飘零到处于大河南岸的魏国都城大梁。因为生活无着,只得尽力巴结可以搭讪的所有人。

    逐渐得到贵人赏识,他凭借着独到的见解和为人处世的豪爽,跻身于名士之列,并小心翼翼地维护着。

    春花再灿烂,也必将毁于夏日的暴雨中;蝉欲要爬到树上高鸣,也许才从蛰伏了数年的地下土洞中钻出来,就被人踩死或者捡走烹炸享用了。

    郑会的人生闯荡之路,也自然不会顺风顺水。

    韩赵魏三国定下攻秦之策,郑会知晓后,担心此次虽然获胜,但必会遭到秦国更为凶狠的报复。

    因此他四处游走劝说,想要阻止这场或许得胜但暗伏危机的战争。

    这消息终于传到魏国国君的耳朵里,后果可想而知。

    年轻激进的郑会,此时只想高呼自己的观点,并不在意其中暗含的凶险。

    接连被告诫、被警示、被训斥、被威胁之后,春花终于遭到了夏日的风雨雷电而凋零,郑会也遭遇了猛烈打击。

    幸好有旧日结交下的大梁城驿长阳刚的密报,郑会辛苦积攒的家资被没。人,孤身来到大梁,倒也还是孤身一人安全地逃出了大梁城。

    大河涛涛,鸥鹭忘机。郑会俯仰天地万物,心生对世间的无奈感慨,想要避世隐居。

    但想着满腹学识和二十几岁的大好年华,他怎能甘心?!

    回望冷漠的大梁城,他心中暗下决心:如果可以,希望能够以大河水冲垮这座无情的城,洗涤这座城里的狂妄无知、虚伪狡诈、贪酷残暴、冷漠无情。

    举目四望,向北去往赵国,向东去往齐国,不仅道路漫长,更还盘查森严。只有南面的韩国距离较近,而且国君似乎也欲有所作为。

    此身生来,就应该受到赏识的人看重。只有如此,彼此才能相知相容,才能相互尊重,共创大业。

    决心已下,郑会在阳刚等人的帮助下,顺利地逃出魏国边境,来到了韩国。

    在韩国,郑会忍下重新开创功业的伤慨,再逐步得到了广泛的喜爱和看重。

    但这样的狂纵地饮酒嬉笑、强作欢颜的虚与委蛇,不是他最终的人生目标。

    他要寻找一切机会,使自己更加荣耀,使报复魏国的大计可以实施。

    机会终于到来。

    韩国国君的确有一番作为,但对于宠臣严仲子和相国韩傀之间的争斗,却把控、调节不利。

    国君或许是想搞平衡的帝王术,但他又没有那份沉厚的胸襟和胆识,终于造成严仲子和韩傀之间水火不能相容。

    郑会藉此,展开他的筹谋。

    此时想起持续、连番地运作,郑会不禁暗自得意他雄才伟略的大计,即将成功在望了。

    寒风透过绵车帘钻进车厢内,郑会却觉得心中有火,身上燥热。他暗自得意地微笑着,眼前已经浮现出即将展开的如意场景。

    熹微的曙光从天际涌出,严仲子整理好衣装,再确认佩剑抽拔便捷。

    他走到院内,在寒风中连呼几口气,就出到院外上了马车,赶去宫城上朝议事。

    街巷边的角落里,荒草上挂满了白色的冰霜,在微微的寒风中摆动。

    道路两侧的树枝上,乌鸦、喜鹊鸣叫着飞去觅食。

    荒草不惧冷寂,鸟雀不畏严酷。

    这是天道。

    战国虽乱,但若能为这荒唐世间贡献微薄之力,真的应该竭尽己力,不敢存逸乐之念。

    这是有善念善为的人应该去做的,也是天道。

    严仲子想到这里,心中不再恐惧,身子不再打颤。

    众官员已经齐聚宫门外,等着上朝的钟鼓声响起。

    韩傀站在最前面,趾高气扬地接受着同僚们的问候。

    严仲子看在眼里,气在心中:好你个奸臣贼子!只想一己荣华,不计国运民生。今日杀你,即便我也身死,也要换得百姓安乐!

    正在恼怒,郑会已经悄悄走近。他用藏在袖子里的手,轻碰了一下严仲子。

    严仲子从臆想中回到现实,看向郑会。

    郑会以眼神示意严仲子暂且冷静,此时的寒冷清晨中,已经响起缓慢而有节奏的钟鼓声。

    众官员不再叽叽喳喳地说笑,都变得肃然,列队进入宫城。

    沿着夯土青砖漫地的甬道前行,寒冷的晨风吹动着官员们宽大的袍袖。这些官员,也就如舞蹈一般,缓缓行进。

    长长的漫道过去,高远的长阶尽头,飞檐高脊的议政大殿,耸峙在高台上。

    禁卫兵士们手持的长戈大戟,在朝阳的照耀下闪着寒光。各色旗幡,在微微地摆动着。

    与往常毫无二致,但国君、韩傀、严仲子、郑会,都知道:今天以后,都与往日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