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重生回到了1997
繁体版

第4章 南下的契机

    陈昌明终于心动了。

    尽管他并不认为气候会恶劣到那种程度,但是,不用一天到晚在三十七八度的环境中翻蛋,不用每天夜里守着添煤,本身就很让人心动。

    所以,他的态度是,改造没问题,晚上加煤也无所谓,但是一定要解决人工翻蛋的问题。

    就这么一条,陈羽忽然有种搬起砖头砸到脚的感觉。

    但仔细一想,能让父母少受点累,为什么不呢?

    毕竟眼下孵化过程中最辛苦的就是人工翻蛋,而这个问题,并非没有办法解决!

    是以,很快他开始了自己的第三份设计。

    准确的说,这已经不叫设计了,这纯粹就是凑活,将就。

    可因为条件经费有限,这凑活讲究起来,反而比正规的设计更费劲。

    里里外外花了一个星期时间,陈羽才把最终方案拿出来。

    这份方案中,整个孵化房外部结构是不用动的,但是内部,大改而特改。

    新的方案中,原来长十米宽四米层高一米多的孵化床彻底被遗弃,新的孵化床采用模块式设计,长一米五宽一米五,层高只有二十五厘米。

    孵化床并不直接放置在孵化房内,而是单独用木头或者水泥,制作类似箱体一样的小隔间,再把孵化床放进去。

    这样一来,孵化房虽然没有加厚,却可以充当隔热层,有效的帮助抵御外部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因为新床不大,层高也不高,所以外面加个联动把手,很容易就能实现批量翻蛋。

    供热系统也改了,虽然燃料依然是煤,但传热介质从空气变成了水,为此,还特意增加了一台热水循环泵,管路材质和布局也进行了修改。

    这样做的好处是,温度更加可控,热能利用率更高。

    只是介绍完,陈昌明又含糊了:“这能行吗?原来的床那么高,现在弄这么矮?”

    陈羽点头道:“当然能行了。

    原来床高,是为了方便弯腰进去一个一个翻蛋,现在都不用一个一个去翻了,不需要那么高。”

    说完又道:“我这叫模块化设计,爸你可以这么理解,就是很多只母鸡一窝一窝孵蛋。”

    的确就是这么回事,陈昌明仔细一想,那一箱一箱,还真的跟母鸡孵蛋差不多,只不过是大号母鸡。

    这样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分更多批次,把时间错得更开,不像大床,一星期一批,一批下来就是好几千,销售压力很大。

    而且船小好调头,销售不好的时候,小床好停,再开起来也简单,不会乱,但是大床,销售不畅的时候,是继续投蛋呢,还是不投呢?

    很难抉择的。

    投,可能越陷越深,不投,可能市场好转拿不出货!

    这么一想,陈昌明忽然……

    咦,不对,为什么会想到销售不畅呢?明明销售情况一直很好啊!

    乡下基本上家家户户养鸡,少的十几,多的三四十,还有养殖户一要就是几百上千,怕什么?

    这时候陈昌明终于发现,他有点被儿子带到沟里去了,完全不可能出现的情况,他现在居然也会想到。

    可不得不说,这样改过之后确实不错,最起码劳动强度大大降低,温度控制也更容易。

    至于说钱……

    嗯,“母鸡”可以自己拿水泥砖头砌,里面的小号孵化床,完全可以自己用木头竹条做。

    这样一来,也就花点材料钱,然后就是买水泵钢管花钱。

    心里一盘算,感觉可以,陈昌明便开始动手了。

    这就是这个年代的乡下男人,或许没读过多少书,也没专门学过手艺,但是水电木工泥瓦匠之类的活计,多多少少都会一些。

    而原本孵化房里面的孵化床,管道,外部灶,烟囱,就都是自己弄的。

    看老爹成天忙个不停,陈昌明很高兴,因为他的努力终究没有白费。

    虽然他现在达成的目的,仅仅是一定程度止损,而不是让家里赚到多少钱,毕竟明年大水肯定还是会滞销。

    但少赔不就是赚么?

    况且,他才是真正的赚钱主力,以后赚大钱的机会有的是。

    ……

    孵化场改造的事情就这么告一段落。

    这件事情上,陈羽除了陪陈昌明一起上市里买管道,买水泵,指导安装,就没别的了,日子过得很逍遥。

    期间也发生了一些事,比如同班关系比较好的小伙伴周末结伴过来玩耍,又比如应学校老师要求参加镇小学生作文比赛,等等。

    说实话,感觉有些幼稚,且无聊。

    尤其作文比赛,跟一群小学生坐在同一个教室,以母亲为题写一篇四百字作文,很多小孩子还在“我的妈妈啥啥啥”“母爱啥啥啥”的时候,他写下的却是,“母亲是长大后想回却总也回不去的乡愁”……

    妈蛋,欺负人啊!

    偏偏他还获奖了,一等奖,一支钢笔,一个笔记本,一本荣誉证书,校长老师亲自送上门,搞得队里全都知道,每次出去都莫名其妙被人夸,被人指着教育自家小孩。

    开心的是,某天早上醒来,忽然发现在南方打工的小叔回来了。

    上一辈的人,普遍兄弟姊妹多,父亲就是,是长子,上面两个姐姐,下面四个弟弟。

    五兄弟里面,父亲排行老大,小叔排行老五,隔的年岁有点多,父亲六三年的,小叔七九年,差一轮都不止。

    小叔名叫陈昌华,今年虚岁十九,未婚,学的是泥瓦匠,出去打工两年了。

    大概是听说他学英语,这次回来,还特意给他买了个复读机,步步高的,还有磁带,花了两三百块。

    但其实陈羽一点兴趣都没有。

    他学英语,还每天大声朗读,原因很简单,第一,没事干,第二,做给爹妈看,给陈灵当榜样。

    仅此而已。

    反而是对小叔在南方的见闻,他很感兴趣,听说小叔是因为工地搬迁所以回来看看,很快还要去,更是心花怒放。

    他现在是不急着赚钱,毕竟这个年纪,不论房子车子还是女人,都离得有点远。

    但他绝对不介意早点走出去看看,更不介意早点赚到钱。

    所以,他处心积虑的开始了第四份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