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国崛起
繁体版

第六章 人尽可夫(重写版)

    宋都。公子卬府。

    “公子,公子,三公子又不见了。”仆役一脸焦虑地找到公子杵臼,后者正捧着一本上古棋谱,屏气凝神地琢磨,时不时还拍拍后脑,大呼玄妙。

    公子杵臼是宋公第二个儿子,国君百年之后,继位的要么是他的哥哥,太子江,要么是他的叔叔公子御,如果不出意外,大位和公子杵臼没有什么缘分。

    因此公子杵臼从小就被按照臣子的规范进行培养。宋国一贯以来秉持着兄弟共掌国政的传统,若是太子江即位,一般会任用杵臼为上卿,兄弟齐心,共同治理国家,就仿佛宋襄公和他的兄弟公子目夷一般无二。

    在春秋各个大国都喜欢手足相残,为了大位闹的你死我活的时候(比如说齐国、晋国、卫国),宋国很神奇地保持着长久以来兄友弟恭的传统。

    太子江、公子杵臼和公子卬就是这样的典范。

    “公子。”随着杵臼愤怒的目光聚焦到自己身上,仆役的音量渐渐下行。

    “又不见了?”杵臼气坏了,整个脸拉下来,铁青着,公子卬和他一起长大,感情甚笃。

    仆役显然吓得不轻,头如捣蒜,额头上渐渐出现了血色。

    剑拔弩张之际,公子卬如鬼魅般出现。

    仆役一脸差异,公子卬指了指书房,领着哥哥入内。

    公子卬醒来有一阵子,在确信自己魂穿后,第一件要做的事情是收集情报。

    我身体的原主人是谁?我在哪个朝代?照顾自己的家人是谁?

    然而语言的隔阂让交流恍如黄河天堑般困难。

    公子卬原计划像日本教授金田一那样,通过绘画和他人交流,笔墨一定在书房里。闯入书房后,他发现了大量的竹简。

    大篆、大篆和大篆写满竹简的每一页。

    “我一定处在先秦。”宋国的宋篆同后世的印章上的大篆颇有些出入,毕竟嬴政这老小子收六国之书于宫中,然后被项羽付之一炬,幸存者了了。考古发现的战国七雄的篆书藏量虽有,但不够丰富。至于宋国这种早早被灭掉的扑街国家的篆书嘛,更是凤毛麟角。

    拉着眼前这个稠衣华服的贵公子,公子卬软磨硬泡,指着书页要他教授文字和读音。

    公子杵臼喜出望外,他原以为弟弟的失心疯没得治,但是肯潜心向学,定然还是有未来的。

    他手把手教弟弟写字和发音,从数字开始,仿佛时光倒流回到了童年的时候,兄弟在学室中修文诵诗的时光。

    公子卬聚精会神地听着,目光如炬,片刻不离开狼毫。

    篆书和楷书实在太像了,毕竟系出同源。“一二三四”都与楷书一般无二,等到了“五”字,就变成上下各一横,中间一个叉。

    凭借高考锤炼的单词记忆技巧,他很快记住了数百个字,寻了块木板,刻上字形、简体字和国际音标的发音——毕竟拼音系统没有收录小舌音。

    “没想到,方者的羊鞭还真就这么神奇。”杵臼亲眼目睹弟弟是方者医好失心疯的第一例,感慨弟弟的福缘着实不浅。

    见弟弟在木头上鬼画符,杵臼讶异地询问,但略一想,惊觉自己要说的话,大部分的词汇都没有教过弟弟。

    咕咕咕,数个时辰从笔尖悄然流失。天色在不知不觉间暗沉了下来,杵臼饥肠辘辘才在肠胃的抗议声中吃晚饭。

    小米粥、羊鞭、蔬菜和炖肉。公子卬一边温习木板上的字,一边用筷子往嘴里塞。十几个木板上八百多个大篆赫然书就,公子卬觉得这一幕有些似曾相识。

    “当初我就是这么准备高考和考研的。”如果今天加把力,将八百个常用字铭记于心,差不多就相当于后世小学一年级的水平了。

    先秦的食物实在是太难以下咽了,公子卬的眉头越皱越深,他草草喝掉小米粥,就往屋里钻去。

    “三公子真是向学啊。”见到这一幕,仆役由衷地赞叹道。

    ……

    阳光透过丝绸的窗帘投入房间,蝉意与鸟啼争鸣,交织成一曲颂歌。

    “你是我兄弟吗?”当杵臼睁开惺忪的睡眼,一张大脸像浮雕一样引入眼帘。

    杵臼大惊失色:“你怎么进来了?”

    “你是我兄弟吗?”公子卬重复道。

    “额,是的,我是你仲兄,杵臼,你还有一个太子伯兄和一个季弟——公子鲍。”

    “那我是谁?”

    “你是公子卬,姓子,氏宋,字子瞻。咱们的父亲是宋国的第二十代君主。”

    “宋国,是微子之封,殷商之余的宋国吗?”

    “然也。”

    公子卬摸了摸下巴:“仲兄,那咱们现在在哪,今天是什么日子?”

    “自然是宋都商丘,今天是君父登基十七年的四月最后一天。”

    “什么!”公子卬震惊了。“这么说君父阳寿已尽,公子御弑太子夺位了?”

    公子杵臼连忙捂住他的口鼻:“三弟你胡说什么呢?君父昨日才去围场打猎,身体健硕安康,怎么可能猝然不存于人世。公子御是我们的叔叔,人品端正,众人称道,官拜少司马。君父尚在,公子御和太子又没有仇隙,怎么可能弑杀太子?你切莫再胡说八道,倘若被旁人听去,轻则如箕子,废为庶民,重则如比干,性命不保。”

    箕子是纣王的叔父,任太师,比干也是纣王的叔叔,任少师,因为说了不该说的话,被夺职罢爵。

    公子卬也反省自己,方才的言语既孟浪,又泄露天机,无根无据别人怎么可能相信呢。

    在前世。公子卬生在某高考大省,高考语文必出一道课内文言文和课外文言文。课外的那篇文言文大多从《世说新语》、《左传》和《史记》等古书里面出,公子卬前世因此把这三本书读了个通透。

    《左传》和《史记》里面关于春秋故事的记载,公子卬自然熟稔非常。

    危机来得也太快了吧。

    他当下分析起了自己的处境。身为宋国第二十代君主的儿子,他掰着手指头数了数,宋襄公是十九代目,那自己的便宜老爹就是二十代目宋成公王臣咯?左传里面记载宋成公即位第十七年四月薨,也就是说,今天自己的便宜老爹妥妥的上天堂了,后面司马迁记载,自己的叔叔公子御杀死太子自立,屁股还没坐稳,就被人民推翻,大位莫名其妙地就落到了眼前的二哥身上,是为宋昭公。

    公子卬抬头打量了一番自己的二哥,这个二十一岁的年轻人脸上稚气未消,喜怒显于颜表,从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照顾来看,显然和自己的感情很好。

    “宋昭公无道”,司马迁这么评价杵臼的为人。无道不是说他是无道昏君,忠奸不辨的那种,而是没有道术——治国御臣的权谋。

    看看二哥的样子就知道了,没有硕大的肌肉,手指纤细,整天捧着本棋经,显然是沉迷围棋的闲散公子,怎么可能斗得过朝堂上的那些老狐狸嘛。

    若是自己没有穿越,历史按照原本的轨迹运转,杵臼登基后,当年就被公族、王姬和公子鲍政变,然后权力被架空;杵臼为了夺回权力,把弟弟公子卬提拔为大司马,又网罗了公孙孔叔、公孙钟离、荡意诸等一票忠臣,结果明年这些保王派都被杀了个七零八落,公子卬本人手持大司马的节杖被砍成肉酱,杵臼也在党羽被屠戮殆尽后,弃尸于睢水。

    从此,阴谋家公子鲍篡取大位,开启了宋国手足相残的先河。

    宋国,这个中原二等强国从此陷入了经年内乱,山河倾圮,草木成灰,沸腾如汤。公族构乱,国家板荡,万千尸骨垒起了层层山峦;楚穆王、楚庄王两代蛮夷屡屡入侵,无尽的腥风吹干了征人的泪眼,漫天血雨染红了披甲的士人。乱世兵燹、诸侯烽烟,宋都的百姓易子而食,析骨而炊。宋微子的江山风雨飘摇。

    “既然我来了,我公子卬、二哥公子杵臼、大哥太子江三兄弟的下场,乃至于宋国的历史就要改写了。嗯……王姬、公子鲍、楚穆、楚庄,这些要杀害我,灭我国家的人,一个都别想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