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的黑科技系统
繁体版

142 四面楚歌

    不论是在外界互联网还是暗网,如果一个软件只靠会员费用盈利,那这个软件价值有限。

    以这个软件衍生出来的矩阵产业钱生钱才是互联网大趋势,就像是支付宝和淘宝的布局。

    陈旭想了很多关于自己这几个软件可以产出的周边效益,但都因为周期太长被他放弃。

    最后,他得出结论,要想在最短时间里获得最大效益,就是直接把三款软件打包卖掉。

    好在c博士的风头正盛,几款软件的热度也居高不下。

    当陈旭表露出有转卖所有权的意向,当即有一位大佬开价三十亿美元。

    对于这个价位,陈旭不是太满意。

    毕竟国内小小的饿了么就卖了99亿美元。

    抛开里边的资本运营成分和阿里系布局急需一个零售模块的形势因素,自己的软件也不该连饿了么三分之一的价格都没有。

    而且从程序员角度看,自己的软件技术性全方位吊打饿了么。

    除了饿了么用户多这一点。

    但是饿了么有死对头美团,而自己的软件在市面上没有对手。

    所以陈旭抛出自己的条件:

    “六十亿美元,另送一个人物三维全息成像技术。”

    对方很干脆地就答应下来。

    陈旭纠结好久,心里忍不住嘀咕,是不是要价低了。

    当时直接要一百个亿应该差不多。

    但是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

    在江湖混,还是知道这个道理的。

    拿到钱后,陈旭就开始大力搞量子芯片了。

    因为之前钱没到位,所以他的芯片厂一直束手束脚的。

    现在他全世界高薪招募相关领域的专家,源源不断的资金往里砸。

    他在员工大会上再三强调:

    必须在一年里造出来符合他规格需要的量子芯片,不管用什么办法。

    只要有人能想到加工方法并成功实现,升职加薪不是问题,另外额外奖励一个亿人民币!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一时间,九日芯片厂的每个人都激情满满。

    熬夜加班成了常态。

    全世界的高端芯片厂都关注着九日芯片厂。

    如果九日芯片厂成功制造出来第二代量子芯片,他们就打算重新审视与中国芯片行业的相处政策。

    不过他们不是那么得担忧,因为就算陈旭设计出来第二代量子芯片,对他们的电子芯片也没有威胁。

    就像是量子计算机永远不会取代经典计算机一样。

    未来的个人电脑和手机这些设备是无法用量子芯片的,只能使用经典架构的电子芯片。

    说到底,量子计算只在很小的领域有建树。

    至少以他们现在的目光和对量子领域的了解来看,是这样的。

    ……

    在陈旭全身心投入赚钱和做芯片的时候,暗网那边传来噩耗。

    有人利用他之前软件的人脸模拟算法破解了很多以人脸识别的设备锁。

    陈旭的原罪就是技术太强。

    他的算法高度仿真了人脸,即便配合识别软件的转头、眨眼睛、伸舌头等动作,都能毫无压力地骗过识别软件。

    陈旭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购买自己软件的那个资本家。

    但是对方对外声称,源码泄露,关于算法的违法行为和他一点关系都没有。

    暗网的算法流露出来,对市场上的人脸识别软件产生了致命打击。

    一时间,所有以人脸识别为解锁方式的软件都取消了人脸认证。

    即便如此,经济损失已经造成。

    据不完全统计,这次的攻击事件在全球范围至少造成了上千亿美元的损失。

    其中损失最大的就是苹果公司和特斯拉。

    苹果手机从第十代开始就统一使用人脸解锁,并且苹果的ios系统最为人称道的就是它的安全性,那个号称fbi半年都破解不开的ios系统最后被一个人脸模拟算法给轻易解锁了。

    大量的用户信息惨遭泄漏。

    还有特斯拉的人脸开车门的设置,也让黑客有了可乘之机。

    造成的损失一点不比苹果公司小。

    陈旭对这件事很头疼。

    他写那个算法的初衷当然不是为了破解别人的人脸识别。

    但是现在后果很严重。

    作为这个算法的编写者和知情者,最后一定会查到他这里。

    现在网上就有人猜测,c博士刚把自己的算法卖出去,就最后榨取了算法的剩余价值。

    陈旭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抓到那个黑客洗干净自己的嫌疑。

    但是让他意外的是,使用这个算法破解市面软件的黑客有很多,好像真的是源码泄漏了出去。

    这就让陈旭脱身变成了死局。

    在别人查到他就是c博士之前,陈旭得想办法隐藏自己的身份。

    他先是上线,查看了自己的账户信息。

    他在暗网的身份信息是c博士,并没有真实身份验证,并且有暗网的防御系统,一般情况下,他的信息不会泄漏。

    但也不保证暗网为了自保而打开通道,让相关部门的人查c博士背后的人。

    甚至有可能暗网自己会亲自动手,查c博士到底是谁。

    之前入驻暗网的时候,陈旭就留有一手。

    所以一开始出事的时候,他的信息并没有直接被暴露。

    想到此,陈旭不禁庆幸。

    庆幸之余,他连夜清除了自己在暗网操作的所有痕迹。

    即便有之前的后手,陈旭也没法放心,他需要多准备几手,他利用系统里的黑客初级技术写了很多信息脱敏程序,将c博士的残留信息进行了多层加密。

    做到如此,即便是暗网技术人员亲自来查他,都要费一番周折。

    但是他做的所有工作都是缓兵之计。

    计算机和网络就像是犯案现场,只要出现在犯案现场,就一定会发生物质交换。

    陈旭在暗网有过操作,痕迹是永远清除不掉的。

    他写的算法虽然高明,但不保证一定没人可以解得开。

    很多算法,只要给足够的时间,总能找到破绽。

    陈旭则是需要在暴露之前,想到万全之策。

    陈旭暂时能想到的就是量子加密。

    这种加密算法破解难度是经典计算机的无数倍。

    用经典计算机去破解一个量子加密算法,从宇宙诞生到坍缩都不会有结果。

    这就是量子算法在加密领域的优越性。

    只有量子算法才能破解量子加密算法,时间上也是个大问题。

    陈旭原本的打算是用第二代量子计算机架构加密算法,这样就完全杜绝了有人破解他加密算法的可能性。

    因为这个地球上,只有他有第二代量子计算机的技术。

    但是地球上唯一一台第二代量子计算机就是谷歌中国的量子机器,已经被盯上了,陈旭考虑之后觉得不能把加密算法架构在那台机器上。

    为了保险起见,他必须找一台完全属于自己的量子计算机。

    但是短时间内搞一台个人的第二代量子计算机肯定是不可能的。

    当初为了搞出来那台第二代量子计算机,陈旭烧掉了谷歌十几个亿,动用几千人的劳动力,工期持续了五个月。

    所以他暂时的目标从第二代量子计算机折中为第一代量子计算机。

    好在量子加密算法对硬件要求不高,第一代量子计算机就可以达到标准。

    并且即便用量子计算机破解量子加密算法,难度也不低。

    陈旭估算下,在有人用量子计算机破解自己的量子加密算法之前,自己有充足的时间考虑其余退路。

    于是,陈旭找了几位心腹,开始在九日芯片厂偷偷开小灶,打造一台简易的第一代量子计算机。

    陈旭机关算尽,唯独没算到国安局的曾开云提前拿到了谷歌中国量子算法的违法行为证据,上门依法检查了谷歌中国的第二代量子计算机。

    到了这一步,就算陈旭造出来第二代量子计算机都不保险了,更别提第一代量子计算机了。

    因为从曾开云这么快拿到证据来看,这家伙对量子计算机了解不少。

    谷歌中国的第二代计算机落到他手里,到时候他不仅会查出来陈旭用这台机器违规炒股的事情,还会查出来陈旭就是造成千亿黑客攻击事件背后的c博士。

    一时间,四面楚歌,在办公室的陈旭如坐针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