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小诸侯
繁体版

第十章 永定侯卫冉

    走进书房,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大弓挂在墙上,左右两旁放着的是如今大秦边军的各种制式武器。长戟,短刀,盾牌,还有弩箭等。

    与其说这是一个书房,倒不如说是一个武器库。还真是军人作风啊,整间房内没有一样跟书房有关的东西。

    “小子,看什么呢,难道你在宫中没见过这些兵器吗?哼,你们这些小子是越来越不行了,当年你父王那一辈,哪一个没有武艺傍身,就算是你父王,一手弓箭就算放在边军中,那也算得上是神射手了。更别提你的那几位叔父们,哪个不是跟着你祖父从尸山血海中爬出来的。”

    看不出来,老侯爷火气还挺大,不过没关系,谁让咱是尊老爱幼的好青年呢,让着点也无妨。

    “老侯爷教训的是,我们这些小辈自然是无法同父王相提并论的。”

    看到林弘态度放的这么低,永定侯卫冉自然也不好再挑什么毛病。

    “好了,你也见到老夫了,你刚才托峰儿给我的东西,我看过了,此物对我大秦有大用处,你小小年纪居然能为秦国立下此等功劳,倒也不算辱没了你祖父的威名。不过我还是那句话,你乃武王血脉,要么上战场同魏国贼子厮杀,要么就去朝堂上帮你父王管理好大秦,可你倒好,竟然跑去跟商贾同流合污,我管不了你,可我永定侯府,绝不会参与此事。我劝你也莫要掺和进去,将此事交由国府去做便是。”

    “老侯爷,晚辈不知您为何如此厌恶商贾之流。可在晚辈眼中,无论何人,只要能使我大秦强大,不再受他国欺辱,那儿臣甘愿与其同席而坐,把酒言欢。商人又如何,齐国商人行走列国,为齐国换回金银财宝无数,齐军军备两年一换,士卒可三日食肉,十日饮酒,敢问老侯爷,齐国能有此等境况,靠的难道不是齐国商人吗?”

    “哼,你小子别的没看出来,这嘴上功夫倒是挺厉害。好,既然你如此执迷不悟,那我就告诉你,商贾之流是何等的下流无耻。”

    “我与你祖父幼年相识,当时他还不是我秦国的王,我只是一个因为饥荒而流亡到栎阳城的灾民。小子,你久居宫中,你可曾听闻易子而食?”说至此处,卫冉的脸上流露出一股意味难明的表情。

    “未曾听闻,还请老侯爷请教。”

    “我年幼之时,家境还算富有,不说大富大贵,可至少不愁吃穿。可直到我八岁那年,一切就像空中楼阁一般,轰然倒塌。”

    “那年,先是大河决堤,我等下游百姓,不仅田地被淹,就连房屋也一并毁在了洪水之中。紧接着,便是连续数月的大旱,家中财产,尽皆毁在了洪水之中,大旱又导致当年颗粒无收。不过顷刻之间,我就从一个富家公子沦落为无家可归的灾民。”

    “我一家老小十五口人,到了最后,只剩下了我,祖父,还有小妹三人。我们就这么相互搀扶着,走到了距离栎阳城百里外。那个时候,随处可见都是灾民,祖父说,往栎阳城去,到了我秦国的都城,国府会救我们的。可当时我等已是精疲力竭,身上所剩钱财不过数十文钱。”

    “小子,你可知道我秦国的粮价几何?”

    听到卫冉询问,林弘不慌不忙的回答道“丰年应当是三十文钱一石,若是平时嘛,应该也在五十钱左右,至于灾年......”

    “灾年要数百文钱一石!”卫冉将手掌重重拍在桌子上,作为久经沙场的老将,他这一掌下去,险些将桌子拍裂。谈起灾年的粮价,卫冉咬牙切齿的说道“都说奸商奸商,可他们又岂止一个奸字可言。原本我大秦的粮价就算在灾年有所上涨,可再怎么涨,百姓勒紧裤腰带,总能给自己省出救命的口粮来。”

    “可那群混蛋,他们竟然敢趁着灾年,大肆囤聚粮食,粮价是一天一个价格。我从家乡出发,这粮价从五十文,到一百文,再到两百文。到了距栎阳城不过百里的地方,这群混蛋竟然敢将粮价涨到三百文一石。”

    林弘听了频频皱眉,虽然知道商人逐利,灾年哄抬粮价历朝历代都有,可未曾料到的是秦国这群商人竟然如此冷血,竟然视灾民于不顾,三百文一石粮食,亏他们做得出来,真不怕把百姓逼反了,秦国朝廷一怒之下把他们的家产全部充公吗?

    “老侯爷,价格高到这种地步,难道国府当时就不管吗?就在栎阳城不远处把粮价哄抬到这么高,那群商人难道就不怕国府将他们的财产全部抄了吗?”

    “呵呵,抄家?小子,秦国的水可比你想的要深,小商人加价可不敢把价格加到这么高,那群商人敢把价格定在这么高,是因为他们背后有人啊,就算是朝堂之上,谁又能知道有哪位大臣是给哪位商人做靠山的?”

    “我们祖孙三人当初拿不出这三百文,走了数百里的路程,早已是饥寒交迫。就这么停在了栎阳城百里之外,止步不前。就当我觉得要饿死在那的时候,祖父给我端来了一碗肉羹。那是我此生吃过最为美味的肉羹,那个碗我舔了又舔,生怕浪费掉一点肉渣。”

    “直到吃完,我才发现小妹不见了,祖父也一脸绝望地瘫坐在地上。我当时只是一个劲的问祖父小妹去哪了。祖父不回答,我就一直哭闹。到最后,祖父用尽最后的力气狠狠地删了我一巴掌,祖父对我说,冉儿,祖父走不下去了,咱们家就剩下你和你小妹了,可你们两个实在太小,你们走不到栎阳去的。祖父只能用你妹妹换来这最后的一碗肉羹,你要活下去,活着走到栎阳,将我卫氏的血脉传承下去!”

    “老人家用心至此,足见对侯爷的关爱。”

    “是啊,关爱至此,从那一刻开始,我的命就不属于我自己了,我的命属于整个卫氏家族,我必须要活下去。将祖父的尸体拖到一棵树下,为了节省体力,我甚至都不敢为祖父挖个坟包来安葬他。我就这么走啊走,最后走到栎阳,倒在了国府赈灾的粥棚前,也正是那时,我遇见了你的祖父。”

    紧接着,卫冉神色痛苦,声音发颤的说出了让林弘一辈子都不会忘掉的话“小子,你不是不知道易子而食是什么吗?我告诉你,百姓苦于饥荒,饥饿难忍,同他人交换孩子,将他人之子烹做肉羹,这就叫做易子而食!我当年所吃的那碗肉羹,就是他人的孩子,而我的小妹,被祖父用来交换,或许同样被其他人当做煮作肉羹了。”

    尽管已经过去数十年,可再次提起往事,卫冉的心中仍是隐隐作痛,眼眶中带着泪水。外人只看到了他永定侯作为秦国权贵,风光无限,可谁又能知道,他的童年悲惨至极。有多少个夜晚,他都在梦中回到了祖父将那碗肉羹递到他手中的那一刻,他看着那碗肉羹,他吃掉的是自己的小妹。

    他无数次梦见当初那个最怕疼的小妹,一刀一刀的将自己身上的肉割下来,笑着递给他,“冉哥哥,你快吃啊,吃了就不饿了。”

    有多少个夜晚,他都不敢入眠,他怕自己梦见小妹,他的心中愧对她。

    此时站在一旁的卫峰怎么都没想到,自己的老父亲竟然有着这种经历,往事不堪回首,自己的父亲从未对自己或者侯府众人讲过这件事,他选择了将这件事深埋在心底。

    林弘听完了卫冉的叙述,内心对于当年那些哄抬粮价的畜生也是发自内心的感到厌恶,不怪卫冉如此憎恨,被逼着吃下用自己亲妹妹换来的人肉,以卫冉今时今日的地位,换做是林弘,恐怕早就带兵将这些奸商们全部抄家。不凭别的,就凭他是武王手下四大猛将之一,被武王亲封的永定侯,他要是开口,武王纵使不会公开支持,也会默许。

    “老侯爷,晚辈今日方知我秦国商人误国至此,晚辈在此多谢老侯爷祝我破除迷雾,得见真相,同时晚辈还要对先前托卫兄传话时所说的不敬之语,向您道歉。”

    “无妨,你是武王血脉,当年若不是武王将我救下,我又哪来的性命享受如今的荣华富贵。可惜武王死前严令我等不得殉葬,否则便是违抗军令,否则我这把老骨头,早就追随武王而去了。既然你已经知道商贾之流是何等的无耻了,想必你应当能想通,老夫就不送你了,峰儿,将他送出去吧。”

    眼看卫冉已经下了逐客令,林弘当即跪倒在地。

    “起来,你这是做什么,我大秦男儿,只跪天地君亲师,你跪老夫算怎么回事,你若是以为跪着就能令老夫答应你,我劝你趁早打消这个念头,你若是还有点骨气,就给我起来。”

    卫峰本打算上前把林弘扶起来,可是却被后者伸手拦住。林弘看着卫冉,沉思片刻之后,缓缓开口说到“老侯爷,晚辈这一跪,不为自己,为的是我秦国百姓。老侯爷应当知晓,秦国当下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对内,我秦国连续数年大旱,粮食收成一减再减,这情况老侯爷也经历过,不知您觉得明年若还是这样,我秦国会不会重现当年易子而食的惨状。对外,边军将士的甲胄刀剑已经数年未曾更换,父王为了救济我秦国的百姓,只能从军粮中拿出来当救济粮。没了粮食,就养不起军队,我大秦的军队如今在前线只能做到勉强布防,魏国若是犯我秦国,就凭现在的秦国,您觉得挡得住吗?”

    见得卫冉脸色铁青,却并未反驳,林弘当即趁热打铁“老侯爷,秦国是您和祖父共同打下来的,您就愿意看到那个曾让您为之浴血奋战的秦国最终分崩离析吗?晚辈决不允许历代秦王亲手打拼出来的基业就此葬送在我辈之手,就算只有一线希望,晚辈也会尽全力去为秦国争取。”

    说完,林弘就这么跪在地上,成与不成,就看卫冉能不能打破自己心中那数十年的枷锁,他在赌,赌一个为了秦国戎马半生的老将军,不会为了一己私见而置秦国陷于危难之中。

    许久过后,卫冉对天长叹一声,看着那些曾经陪伴自己在战场上厮杀多年的武器问道“既然你如此忧国忧民,为何非要将我永定侯府拉进来,难道国府就不能办成此事吗?”

    “老侯爷,说句实在话,晚辈信不过我秦国朝堂上的某些人。您先前也说了,当年囤居粮食的那些商人,他们的背后有着朝堂诸公的影子。官商勾结的情况,在我秦国可不算什么新鲜事。若是晚辈将制作细盐的法子上交国府,恐怕用不了几日,这些细盐就会出现在那些朝廷大臣所扶持的各家商铺之中。到时候,他们赚的盆满钵满,我秦国的还是没有粮食可买。晚辈可不相信他们会放过哄抬粮价这样一个赚钱的机会。因此,这件事只能由晚辈找信得过的人,自己干,而所谓信得过的人......”让

    “所谓信得过的人,就是能够替你保驾护航,让那些牛鬼蛇神无法阻挠你的,诸如我永定侯府这样的势力,是吧?林弘,老夫倒是好奇你是怎么说动大王的,你不用这么看着我,稍微想一想就能知道,如果没有大王的允许,就凭你自己,哪来的底气敢来我永定侯府谈合作。要知道,你现在就像是稚子独处闹市,而身怀异宝。”

    “侯爷不愧是侯爷,不错,之前我已经取得父王同意,让我负责此事。而我答应父王,买卖细盐所获利润,将用来向楚国和魏国购买粮食,助百姓度过今年,同时也为来年可能出现的旱灾做准备。除此之外,这些钱还将拿来向国内贵族买铜铁等物,用来打造甲胄刀剑,为边军将士更换军备。”

    【看来大王这是不满国内的那群人联起手来阻碍国府推动改革,此举若能成,军心民心皆在国府,接下来恐怕就是推行改革,估计连大王都未能想到,此子竟能将我秦国朝局这摊死水给搅浑了。】

    虽然是武将,可跟着武王林哲征战沙场多年而活到现在的,又有几个是简单的。卫冉只是通过这些有限的信息,就推断出了秦王林淳答应将买卖细盐交给林弘负责的原因所在,这位秦王,不甘心自己就这么被困在朝堂之上,他想将那些束缚住他的锁链,全部扯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