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汉当兴
繁体版

第一百七十三章 广陵

    建业,原名秣陵,按时间顺序来算乃是孙吴的第三个治所,自小霸王孙策平定江东六郡建立起东吴势力之后,治所先设置在吴郡,孙权继位后为了夺取荆州,又把治所迁至京口。

    赤壁大战后,天下大势开始进入孙刘曹三家鼎足的局面,为了进一步图谋荆州,孙权又将治所迁到了京口西面的秣陵,随后改秣陵为建业。

    并开始在楚威王时期建立的金陵邑基础上筑城,用来储村军粮器械,这就是著名的石头城。

    石头城跨水而立,临江控淮,恃要凭险,周围数十里,并设有子、罗城二重城,乃是东吴水军江防要塞和城防据点。

    其实,早在建安十三年诸葛亮出使东吴路过秣陵时,就曾说过该地钟山龙盘,石头虎踞,乃帝王之宅。后来,刘备为了借南郡到京口见孙权时,也曾劝他将治所迁至秣陵。

    而东吴内部也有许多声音赞同定都于秣陵,如谋臣张纮早就劝说过秣陵居山川形胜之地,可为都城。

    孙权在建业呆了九年,后来背盟袭取荆州后,为了加强荆州的防守,他又将都城迁到了鄂县,也就是现在的武昌。

    可是随着魏主曹丕亲率大军来到广陵之后,整个东吴的视线一下子又向东转回了建业。

    广陵郡守府自曹丕驾临之后就被腾出来作为临时驻跸之所,数千铁甲禁军在府内府外来回巡视,护卫着皇帝的安全。

    此次伐吴有别于黄初三年那次,虽然进攻方向仍是从荆、扬两地进军,但上次魏主曹丕是在宛城坐镇主攻荆州,而这次则换成了扬州。

    广陵与建业隔江相望,只要魏军突破大江防线,就能深入到江东腹地,给予东吴以致命的打击,到那时覆灭东吴指日可待。

    “众卿,大军云集江北、蓄势待发,诸位以为何日可发兵?”曹丕靠在御座上,看着堂下的君臣意气风发地说道。

    自来到广陵之后,他一面着手伐吴事宜,另一面则忙着收服青徐两地的民心和军心。

    青徐两地虽早早就被纳入曹魏的统治版图,但曹魏的统治力在这两个州一向是很薄弱的。

    究其缘由,一是曹操起家之地在兖州,青徐两州长期在袁绍、陶谦和刘备手中,为夺取青徐,曹军多有杀戮,引起两地百姓极其不满。

    二是这两个地方长期以来豪强势大,自黄巾造反、天下大乱之后,青徐虽落入袁氏和陶谦手中,但他们只是表面上统领全州,而在下面还有臧霸、陈登父子以及笮融等人,他们割据郡县、自成一体,堪称一方小诸侯。

    昔日刘备丢失徐州,就是有豪强掣肘的缘故,看起来是统领一州之地,但切实能掌握的地盘不过两三个郡而已,再加上根基不稳、四战之地等原因,这才无法立足徐州,从而不得已四处流浪。

    后来,虽然随着曹操兼并步伐的加快,青徐等地的小诸侯先后灭亡和降服,但长期割据琅琊、泰山等地的臧霸仍然在乱世中保持着自己独立的力量,在青徐等地拥有相当大的影响力。

    臧霸此人出身豪帅,勇壮善战,手下又有吴敦、尹礼、孙观、孙康等部曲,这些人桀骜不驯,也是一方豪帅,他们都敬服臧霸,可见其人之能。

    故而当年曹操攻取徐州之后,对臧霸优渥甚高,不仅对其本人予以高官厚禄,就连吴敦等人也被授予太守等职安置在青徐两地,实为割青、徐二州,委之于霸。

    曹魏如此相待,臧霸等人自然已有尾大不掉的倾向。当年曹操去世的时候,臧霸部署在洛阳的别军和青州兵以为天下大乱,敲着战鼓擅自离开洛阳,几欲发生哗变。

    前年在魏国三路伐吴的战役中,臧霸又向曹丕请求率领万人横行江表,这不得不引起了曹丕的猜嫌,臧霸等人从此成为魏主心头的一根硬刺。

    这次将伐吴的重点转到东线,曹丕准备趁机一举解决臧霸势力,彻底收服青徐两州。他先是将臧霸征入朝中为执金吾,加位特进,明升暗调,收其兵权。

    然后又大赦青徐二州,收取民心。最后以攻吴调兵遣将为由,改易诸将防区,给青州、徐州的地方官员和守将来了一次大换血,以断其根基。

    这连番动作下来,臧霸的势力几乎被连根拔起,只待时日沉淀,青徐二州的统治就能彻底稳固下来。

    拔出了长久埋在心里的一根刺,曹丕近日的心情非常不错,解决了内部隐患,就该专心于外了。

    因此,今日曹丕大聚文武大臣,准备商讨进兵时机,这些天己方十几万雄兵云集北岸,俨然有泰山压顶之势。

    据探子报来,南岸的吴兵也在抓紧时间调兵遣将、加固防守,尤其东吴水军主力已调至建业、京口两地,大江上不下千只艨艟、斗舰、走舸、楼船来往巡防,端的是防守严密。

    魏国为了攻吴虽也大治水军,但北人乘马、南人架船,若说天下水军精锐还真非东吴莫属,故而这些天魏军还在寻找东吴江防的薄弱之处,久久未下进兵的决心。

    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十数万大军扈驾东来,要是虎头蛇尾,一点战果都没有,岂非贻笑于天下?

    听得皇帝发问,作为东线大军的实际指挥者,征东大将军、扬州牧曹休出班奏道:“陛下,诸军皆已部署到位,只是吴人防守严整,尚未寻到薄弱之处。且这些天江水隐隐有上涨之势,故臣以为还得再观察几日,待战机合适即可进兵。”

    一听还得再等,曹丕不禁皱起了眉头,他现在是踌躇满志,急切想要建立功业,还好他也明白用兵着急不得,遂耐着性子继续问道:“孙权现在何处?”

    “陛下,探马回报孙权仍在武昌。”曹休答道。

    哦?孙权这厮倒是有耐心,我大魏雄兵云集建业北岸,这厮竟然还在武昌安坐,真是不知死活。

    曹丕在心中冷笑连连,面色却是一脸平静,接着问道:“众卿以为孙权会亲自到建业迎战我军否?”

    这一问,群臣均知自家皇帝又起了争比之心了,己方皇帝亲征,若孙权不亲自领兵过来迎战的话,岂不是说对方小瞧于自家皇帝?

    这种意思可万万不能说出来的,不然以自家主公的心性,自己可没有好果子吃的。

    众人打定主意,一定不能说出泄气的话,免得被皇帝记恨。

    故而有的出班奏道孙权胆小如鼠,见己方军势雄壮必不敢来,也有臣子说孙权以武昌为都,必然首重荆州,还有人说吴蜀虽然重修盟好,但孙权必定不会真正放心西蜀,故而会坐镇武昌,以便居中调度、东西接应。

    群臣议论纷纷,或是恭维之语,或是片面之言,无一人说到曹丕心坎里去。

    他不满地瞪了群臣一眼,眼角余光忽然瞥见右下首的中书令孙资一副老神常在的模样,随即淡淡地对自己这位心腹重臣问道:“彦龙以为如何?”

    孙资缓步出班奏道:“陛下,臣以为我大魏皇帝亲征,孙权心中定然恐怖万分,必举倾国之兵相应,如此多的兵力他又不敢委于臣子手中,孙权必将自来。”

    孙资这话既满足了曹丕好面的心思,又从帝王心术方面给出了理由,可谓极有说服力。

    曹丕赞许地看了孙资一眼,微微笑道:“诸位以为孙卿之言有理否?”

    “臣等附议。”

    皇帝都笑了,孙资肯定回答对了,那我等还反对什么,不如赞同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