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汉当兴
繁体版

第三百七十七章 议定伐吴

    张嶷一行人是直接从卤城赶到上邽来的,他们并未先行去往天水郡治冀城,因此张嶷也只在上邽呆了两天就辞别了杨清等人,前去冀城上任了。

    当然这一次随张嶷前往冀城的只有雷雄和武安两人,至于冯冲和鄂焕则被杨清留在了上邽,他已任命二人为州兵校尉,并征辟二人为刺史府的左部司马、右部司马,协助柳隐管带州兵。

    之所以雷雄和武安没被留下,乃是因为张嶷身边确实需要心腹人手。他已与杨清定好,雷雄就是新任的天水郡中郎将,以后天水郡兵就交由雷雄统领。

    而武安依然担任张嶷的门下督,负责护卫天水郡守府和张嶷本人的安全。

    当然张嶷与柳隐也已约定好了,只要他在冀城站稳脚跟,并有了另外的合适人选,就将武安放给柳隐,让其到军中发展。

    “使君留步,嶷告辞了。”

    上邽西城门外,杨清亲自来给张嶷等人送行,张嶷不敢劳烦杨清送远,遂作揖告别。

    杨清颔首道:“也罢,反正冀城和上邽也相距不远,那某就送到这里了。若是有事,尽可派人知会,或是过来相商。”

    “是,嶷明白。”

    张嶷拱手称是,又与杨戏、柳隐、周兴等人一一作别。片刻后,数十骑往西驰去,转眼间就已消失在了尽头。

    洛阳,魏宫大殿,御座上的曹叡今天的心情难得不错,原因是坐镇扬州的大司马曹休给他带来了一个好消息,东吴的鄱阳太守周鲂竟然有意举郡归顺自己,这可是个不小的惊喜啊。

    自去年末尾以来曹魏在西线战场连连失利,损兵折将、丢失城池,一个占据数州的中原大国竟然被僻处一州的西蜀小国打得毫无招架之力,就连曹叡这个皇帝御驾亲征、坐镇长安也未能挽回败局,魏国君臣的脸面被狠狠地抽打了一番。

    如今不仅曹叡的心中憋着一口气,就是朝中诸臣也想要厉兵秣马一雪前耻,只是碍于西线战局暂时无法席卷重来罢了。

    不过这下好了,西线一时不能出击,但东线现下却有了一个难得的战机。

    既然暂时不能从蜀汉身上找回场子,那先拿东吴开刀也是好的,这几乎已经是目前魏国众人共同的心思了。

    所以当曹叡当众将曹休请命出兵接应周鲂一事通报出来的时候,殿内多数臣子都是赞同出兵的。

    就连陈群、华歆、刘晔等一干重臣也未在第一时间开口反对,他们同样认为如今连遭败绩的大魏是得打场大胜仗出来安抚民心士气以及震慑四方贼子,不然立国不久的曹魏很有可能会被天下人质疑正统性的。

    “众卿,对大司马所请之事可还有异议?”曹叡最后一次问道。

    群臣听了皆无反应,曹叡见状心中有了决断,正欲下诏,忽听一人出班奏道:“陛下,臣以为不宜这么快就下决定,周鲂归顺一事尚有蹊跷,发军南下必须慎重,故臣以为还是让大司马再探察一段时间,待情况明朗之后再下诏旨也不算晚。”

    曹叡寻声看去,原来是尚书蒋济。此公曾在扬州为官多年,熟知东线的地理人物,对吴作战经验丰富。

    建安十三年曾凭一封书信就将围攻合肥多日的孙权吓退,故而深得曹操曹丕父子倚重。曹叡继位之后也对蒋济颇为礼遇,去年曾赐封他为关内侯。

    见是这位在扬州任职多年的名臣出言反对,曹叡也不由得郑重起来,冷静地问道:“不知蒋爱卿何以言说周鲂投效一事有蹊跷?”

    “回陛下,臣也说不上来,只是觉得此事透露出古怪,虽然收取鄱阳对我大魏自是极其有利,但这样一来大军必须要过江南下,如此深入东吴腹地怕是有些危险啊!故臣以为此事还须慎之又慎。”蒋济拱手说道。

    曹叡闻言觉得他说的也有道理,但又想到收取鄱阳郡的美好前景,顿时沉吟不决:“这......”

    此时,久未开口的太尉华歆站出来对蒋济反驳道:“蒋尚书此言差矣,既然说不上来缘由,又何以断言周鲂归降有蹊跷。

    况且大司马已对此事探察许久,周鲂在信中所透露的军情机密都得到了验证,足见此人弃暗投明之心。我大魏若不接纳,岂非失了远人之心?

    至于深入东吴腹地也是应有之义,岂不闻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要想获得战果,岂能一点风险都不敢担?一旦我大魏收复鄱阳郡,那东吴腹地就尽在我手,纵然这一战不能一举灭吴,料想孙权等辈也坚持不了多久了。”

    说着,转过身子,又对曹叡说道:“陛下,东吴一灭,西蜀岂能长久?此千载难逢的良机,我大魏绝对不能错过。东吴所恃对抗上国者无非水师耳,其陆战绝非王师对手。

    若是有了鄱阳郡这个江南据点,我大魏精兵就可源源不断地渡江南下,到那时我大魏可从容选择东取江东还是西攻荆州,此不世功业之基,还望陛下察之。”

    曹叡微微点了点头,正欲说话,又见尚书令陈矫出班奏道:“陛下,华太尉说的有理,正所谓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周鲂既然有心归降,我朝当倾力接纳,不该无端怀疑东吴士人投效的诚意。

    且这些年东吴众官归降我朝者不说多但也不算少,前两年的韩综就是现成的例子,足见孙权不得江南人心久矣,依大司马抄送的周鲂书信所言,此人归顺也在情理之中啊。”

    又见一位重臣出言支持发兵,曹叡终于下定决心,朗声说道:“朕意已决,允大司马所请,发兵南下接应周鲂。”

    “臣等遵旨。”群臣躬身应道。

    蒋济虽仍持反对意见,但见大多数人支持出兵,而他自己又无过硬的理由,只好轻轻地叹了口气,跟随众人躬身领命。

    既然决定了出兵,下面就该商议进兵的方略了,此刻魏国朝堂上若论何人精通军计,当首推侍中刘晔。

    刘晔似乎也自觉当仁不让,于是第一个出班奏道:“陛下,大司马麾下虽有兵马十余万,但只扬州一路未免有独木难支之嫌,且一路大军,孙权应对起来也较为容易。故臣以为当以三路大军南下,以雷霆之势压向东吴。

    若战况大利,则趁势一举灭吴,若战况中利,则寻机大破吴军,若战况小利,则接应周鲂收取郡县,若战况不利,我军亦能立于不败之地。”

    “三路大军,是哪三路?”曹叡兴致勃勃地问道。

    刘晔道:“陛下可命骠骑将军司马懿领兵取江陵、豫州刺史贾逵领兵向东关,再加上大司马曹休率大军往皖城进逼。

    如此东、中、西三路大军相互接应、同时进发、必让吴军首尾不能相顾,再加上周鲂作为内应,孙权陆逊纵有吕望之才,也将难以抵挡,定遭败绩。”

    “善。”曹叡越听越激动,忍不住起身问道:“此计甚妙,众卿以为如何?”

    群臣也再无其他良策,遂躬身应道:“臣等附议。”

    “好,既然如此,就依刘侍中所言即可拟诏,命大司马曹休、骠骑将军司马懿、豫州刺史贾逵集结兵马、伺机南下。”

    随着曹叡的诏书下达,荆州、豫州、扬州三地的魏军开始集结往宛城、西阳、合肥三地集结。

    如此大规模的兵员调动,自是瞒不过东吴的细作,早有探报飞马送向武昌,孙权陆逊君臣得知后晓得诈降之计已成,同样开始调兵遣将,准备施行下一阶段的计划。

    于是,大江南北雄兵云集,又一场大战即将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