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这个刘璋强的离谱
繁体版

第六十七章 堂堂正正

    说实话,有那么一瞬间,刘璋差一点就被郑度的计策打动了,但是理智的一面告诉他不能用这计策。

    ……

    刘璋听完这个计策后沉默不语,郑度就在一旁静静的候着。也不催促刘璋,好像这个计策不是他出的一样。

    刘璋沉默不语不是因为这个计策,而是出计策的人,他真是小觑了天下人。

    一本薄薄的《三国志》或《三国演义》是道不尽这历史长河中的人物的。

    之前遇到的赵崇,还有今天给出计策的郑度,才干与能力未必会比历史留名的人才差许多。

    或许能历史留名的人确实有本事,有的也许也是恰逢其会,才能发挥其才能。

    像郑度、赵崇这样的,生不逢时、未遇明主,才会默默无闻。

    郑度看刘璋愣神许久,捂着嘴,小声的咳嗽了两声。

    “咳、咳!”

    听见咳嗽声,刘璋回过神来,看着眼前面带微笑的郑度,故意板起脸来说道:“你好大的胆子,竟然想出如此下策,想陷本将军于不义,来人,给我将他拉下去重打二十军棍。”

    郑度以为自己听错了,他本来还想等刘璋的回复呢,这计策到底用还是不用给个反应啊,也好让郑度了解刘璋的性情,好在日后辅佐刘璋时,按照主公的性格出谋划策。

    这就是郑度这种谋士的可怕之处了,不是没办法,是得按照老板的性格想办法。

    结果刘璋不按套路出牌,计策好不好的环节略过了,说这计策会陷刘璋于不义,直接要打他的板子。

    脸上云淡风轻的笑容不见了,眼见士兵进来后,要动真格的,郑度急切的喊了一句:“将军且慢,请听我一言。”

    其实刘璋也是吓唬吓唬他,这人应该有几分本事,刘璋也想给他召到帐下效力,但看他一副智珠在握的模样,刘璋要杀杀郑度的锐气,这样以后在手下做事时,能按照自己的想法来,不会他想。

    郑度虽有才,但缺乏对生命的敬畏,如果让他单独和大将出战,没有刘璋在身边压制,不知道会想出什么可怕的计策来,所以刘璋要敲打敲打他。

    刘璋知道无论回答用还是不用,郑度都有话在后面等着。

    刘璋偏偏不按套路出牌,直接要打他的板子,让郑度乱了阵脚。

    看郑度脸上笑容消失了,还有话说,刘璋摆手让两边的士兵出去,站起来走到郑度的身前,居高临下的看着郑度说道:“你且说,我听着,不管你说的有没有道理,我都会打你二十军棍。”

    这下郑度傻眼了,有种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的感觉,再高觉的智慧也解决不了现在遇到的麻烦。

    郑度被刘璋弄的哭笑不得,还是开口说道:“在下观将军书信内容,发现将军用兵善于奇谋,山坡筑寨时,主动引关内出兵,在出伏兵击之。”

    “暗度米仓,半渡而击来援黄巾,战而胜之。”

    “这阳平关更是将军施巧计夺之。”

    “在下担心将军不善攻坚而出此计策,将军为何说在下要陷将军于不义。”

    文人的嘴,不光损人,夸人也是一套一套的,这是想说好话让刘璋放过他。

    见到这人改变了说话方式,开始服软了,刘璋道:“本将不是不善攻坚,只是不想做无谓的牺牲,阳平关易守难攻,贼军固关死守,就算攻破了也只是两败俱伤,何况……”

    刘璋指着眼前眼郑度又说道:“黄巾多是无脑之辈,如果黄巾之中有郑先生这般人才,我也不敢行如此奇谋。”

    郑度一听刘璋这么说便放心了,原来这是敲打他呢,郑度心里明镜的,他不但不怒,反而很高兴。

    不是说郑度有多变态,而是郑度知道刘璋是有自己主见的主公,不会轻易被人左右,颇有识人之能,刘璋用自己特有的人格魅力折服了郑度。

    只听刘璋又道:“你这计策有伤天和,南郑乃益州治下,城中百姓乃我治下之民,以水淹自己治下之民,岂不是陷我于不义,无论你如何狡辩,这二十大板是少不了的。”

    郑度听着这话,服气了,咬着牙说道:“在下任凭将军发落。”

    说完一副慷慨就义的表情。

    就郑度这小胳膊小腿的,刘璋也舍不得打他,叫来外面的士兵后,当着他俩的面说道:“去传我的口信给巴西太守赵韪,郑度所献计策欲陷本将于不义,但念其是有才之人,本将留其在帐下戴罪立功。”

    郑度刚才以为这俩人是拉他出去打板子的,已经有所准备,免不了受这皮肉之苦。

    结果刘璋只是让他们去传口信,饶是以郑度的城府,此时心中都难免生出感激之情。

    郑度感激之余看向面带笑意的刘璋,脑中更是一震,头颅放低了一些,对刘璋生出敬畏之情。

    看到郑度的动作和神情,刘璋知道自己的目的达到了,跟郑度说道:“你也去给赵韪写封书信言明来龙去脉即可。”

    “喏!”

    郑度跟刘璋行了一礼,出了刘璋的大帐,越走越发觉得刘璋高深莫测,越发的期待自己能在其手下做事。

    郑度离开后,刘璋也在反思,郑度分析的很对,刘璋几场仗打下来,虽然都是大获全胜,那是对手没有什么厉害的人,而且确实没有堂堂正正的打过一场攻坚战。

    郑度发现了刘璋这一问题,为什么刘璋这几次都是用的奇谋,就是因为对手是黄巾,如果对手是诸葛亮、曹操的话,刘璋可不敢出这样的奇谋。

    刘璋觉得对方识破不了自己的奇谋,这才放心大胆的用,可是万一能,在阳平关的时候,如果有人识破了他的计策,用兵埋伏起来,那时又该如何。

    郑度的话给刘璋敲响了警钟,所以这次南郑的战斗要堂堂正正的打,不能给将士们养成用兵喜用奇险的坏习惯。

    奇谋妙计终究只能胜一时,堂皇之道可胜于无穷。

    既然要堂堂正正的攻城,那就要做足准备,打有准备的仗,刘璋特意把攻城器械改进了一下。

    攻城器械有很多种,冲车、云梯、井栏、投石机等工具,都有不同的作用。

    首先是云梯的改进,云梯底架用木作床,下面曾设有六轮,梯身以固定角度定在底盘之上,并在主梯之外增加了一具可以活动的副梯,顶端装有一对轱辘,攻城时,云梯可以沿城墙自由的移动,不再需要人扛着跑。

    为了增加防御力,又将云梯底部设计为四面有屏蔽的车型,用生牛皮加固外层,这样里面推车的人员在在棚内推车接近城墙时,可以有效抵御城墙上面守军的弓箭、滚木等守城器械。

    充分保障了推梯士兵的安全,减少被城墙上射出的箭矢伤到的可能,云梯推到城墙下方的时候,有了一道外壳的缓冲,也能对滚木和巨石有较好的防护作用,云梯装上轱辘后更加方便灵活。

    改进后,云梯可称之为攻城利器,就是建造稍稍麻烦了一些,需要好多零件组合在一起,好在工艺不是太复杂,主要的原材料就是木材。

    刘璋找来张任,给了他一副图,同时给他下达了命令:“你带着士兵就地伐木取材,将木头打磨成图中模样,再进行组装加固。”

    “诺。”

    张任领命后离开了,过了五天,张任按照刘璋的图纸制造出各种零件,组装成一辆又一辆崭新的云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