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81从厂办开始
繁体版

第15章 飞控芯片(求收藏求追读)

    现在已经晚上九点了,芯片车间里居然还是灯火通明,一副大干一百天的气势。

    小坡是车间主任很信任的人,所以把钥匙交给了他,让他和其他人轮流开门锁门。

    保安见是小坡,也不阻拦,只是问了一句。

    小坡道:“这是李三彪,新调来咱车间的,先来熟悉一下环境。”

    保安哦了一声,并不在意,把名字记载了本上,还标注了身份。

    进入车间,先被喷上消毒水,

    然后迎面竟是一道人防工程才有的防护密闭门。

    穿越一道十几米长的负压通道,鼓风机呼呼地吹掉他身体的尘土。

    然后是一道结实的密闭门,

    在下一个房间换上防尘服,戴上口罩。

    然后,又是另一道一模一样的负压通道。

    小坡解释说,70年代厂子花了300万,买了东洋人的洁净空调,

    但芯片总不达标,总结下来是灰尘太多。

    东洋人说四九城尘土太多,要额外做一个清洁入口,还要再收两百万。

    我们当然不会同意,找到防化部队,把部队的人防掩蔽设备给用上了。

    来做配套的东洋工程师嘲笑,这些落后的防化设备,和二战时自家那些猪鼻子面具差不多,根本不可能用在高大上的芯片厂房。

    邢老师一筹莫展之际,突然想起了《矛盾论》的一句话:

    “量变决定质变,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我们的清洁设备的确不行,

    那就用愚公移山的笨办法,别人消毒一遍,我们消毒两遍、三遍还不行吗?

    东洋工程师震惊了,听邢老师讲了一遍《矛盾论》《实践论》后,恍然大悟,带回国研读去了。

    李三彪慨叹,果然是华夏儿女多奇志,克服困难也能上。

    打开最后一道密闭门,踏入厂房,李三彪眼睛就僵直了。

    这个车间足有六千平米,也就是宽六十米,长一百米,极为宏大。

    运进沙子,出来芯片,是世界不多的具有全套加工设备的的厂房!

    大多数都是分别加工的,而龙国要的就是全套。

    屋里摆满了一部部精密机巧,外观极具美感的光刻设备,

    设备上黑白相间的显微镜无处不在,且一个显微镜上有三四个目镜,还在人工操作下回不住切换转动。

    一部机器放出的深紫色射线,将一块白色的芯片笼罩在一片紫光当中。

    那就是这时代的光刻机!

    一个个大白,正在显微镜下用镊子小心地夹起芯片,焊接针脚。

    如果把这里拍下来,放给别人看,观众多半会以为自己身处2022年!

    难以想象的是,这竟然是40年前!

    小坡介绍,芯片生产,大致分为三个部分,

    一是晶圆的制造,二是掩膜制造,

    三是光刻和测试封装。

    晶圆最简单,几个大白把普通砂子,放进石英坩埚里,熔炼提纯,

    然后机器笔直地向上,拔出一个圆柱形的硅柱,

    好像从锅里拉起一块拔丝白薯一般,下面还带着丝。

    接着,圆柱就硬生生被几条细细的钢丝来回切割。

    切割出的圆形薄片,就是晶圆!

    李三彪想了半天,好想哪里接见过…

    嗯,这晶圆,其实就和超市里切好的鳕鱼片长得一模一样。

    李三彪刚想拿走,晶圆就被几个大白捡起来,放到另一条足有七八道工序的打磨生产线上,

    再经过一些女工在显微镜下的检查,合格的晶圆就算是成品。

    李三彪甚至觉得,晶圆制造有手就行。

    “老板,检测到晶圆生产设备,是否解析?”

    “是的,正在解析…”

    “解析成功…”

    “生成解析文件!”

    李三彪走向另一边的光刻区,这里的机器都是工业皇冠,是他最想要解析的。

    要是能制造出一台就好了。

    “发现掩膜生产设备!”

    几个大白在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真空环境下把玻璃提纯,制造光刻用的掩膜。

    另外一群工人,正在一个中年男人的指挥下,

    把做好的掩膜,放进一只立式激光雕刻机刻版。

    “快点,这可是马上要用的!”

    “付工,你都实验几次了…”

    付工怒斥:“别跟我废话!这次肯定能成功!”

    工人连忙开动机器,一束激光开始在掩膜上扫射,刻出那人设计好的线路图。

    “是否解析掩膜生产装置!”

    “是否解析光雕机?”

    “解析成功!”

    跟着刚才那几个工人,来到光刻区,

    工人们把刚刚雕出来的掩膜,当做底片放在上层,

    把晶圆当做相纸放在下层,一起放进光刻机。

    那个中年工程师也跟来了,亲自按下了按钮。

    “小样的,再特么不成我就砸了你!”

    光刻机的激光头猛然亮起,紫光大盛,发出一片光雾。

    光刻原理像曝光照片一样,激光束透过掩膜,扫在晶圆上,

    晶圆上立刻升起一股股青烟,

    几秒钟之后,掩膜上画着的电路,就被复刻到了晶圆上。

    这时候晶圆已经可以叫做芯片了。

    这还没完,芯片又被放进刻蚀机,

    无数机械注射器小鸡啄米一般,按照预定设计,

    快速往芯片上不停注射硼和磷两种杂质,

    让芯片形成无数晶体管。

    接着有人开始往芯片身上焊接线脚。

    李三彪参观了一遍芯片制造过程,

    系统就一路把芯片生产线全部解析了一遍,连最小的部件也不放过。

    “是否解析光刻机”

    “是否解析光刻胶?”

    “是否解析芯片刻蚀材料及刻蚀机?”

    “是否解析芯片封测机?”

    “解析成功!…”

    与此同时,芯片也已经封装完毕。

    测试的工人打开激光散射器,用高倍显微镜观察芯片内部构造。

    “芯片本身没有问题!符合您设计的线路图!付工,可以上机测试了!”

    刚才姓付的那个芯片设计师,早就等不及了,

    抢过刚做成的芯片,安在一块电路板上。

    李三彪好奇问道:“你们测试的是什么东西?”

    小坡说,他们正在研制的,是一种出口战斗机设计的飞控芯片,以及显示控制装置。

    李三彪立刻想起来了,前几天收到的那份文件。

    顺口问道:“是不是就是给约国歼7?”

    小坡有点惊讶,点了点头。

    小坡没有隐瞒,大家都是同行,也不存在严重的向外泄密可能,

    电子城这些厂子前身都是部队编制,生产方向就是飞机和雷达设备。

    那天789厂接到的只是谈判准备通知,

    而878厂接到的却是研制芯片的紧急任务,限期一周完成,

    目前已经失败十多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