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81从厂办开始
繁体版

第51章 美女张海棠(求收藏求追读)

    李三彪对烧砖也是没辙,心想还是赶紧把厂子盖起来,这些人自然就不去烧了。

    让大队在这边挖着地基,他开着那辆130卡车,又开进轧钢厂,停在了堆料场。

    张海棠看到李三彪,急忙捋了捋自己的头发,从收费处跑了出来,一对杏眼含情脉脉看着他,还主动挽住他的胳膊。

    “彪子,你可算来了!上次你帮我,我还没谢你呢!要不,今天晚上,去我家跳舞吧?”

    李三彪有点尴尬,自己像是求这种回报的人吗?

    不过看着张海棠成熟漂亮的脸蛋和身段,明明三十出头了,皮肤还像二十多岁一样紧致,特别是胸前鼓鼓的,在自己眼前不住乱晃,李三彪也是热血上涌,心想谁怕谁啊,就答应了。

    “不过,姐你得帮我个忙。我想买30吨角钢,按钢屋架的标准图焊成屋架,这边麻烦不?”

    张海棠咬着耳根道:“姐这就带你找人去,不过今天晚上你必须来姐家里!”

    张海棠过去是厂里的广播员,也是个厂花,跟轧钢厂厂长侄子结过一次婚,后来厂子下台她就离了,没有再找。

    这下她身边一下吸引了好多男人,从厨子、中层干部到领导都有,每天晚上都跟不同的人在一起吃饭。

    后来它发现提货油水最大,就略施手段,傍上销售科长,当上了收费员。

    张海棠带着李三彪走进生产车间,来到一群正在切割钢材,火花四溅的工人身边。

    见是张海棠,几个工人口水直往下流。

    “几位大哥,这是李老板,你们帮他干点活,过几天我请你们吃饭。”

    这些工人立刻满是嫉妒地看着李三彪,眼神似乎要把这小白脸吃了。

    李三彪忙道:“几位大哥,你们想错了,不让你们白忙活,这是你们的加班费!”

    说着每人给了两张大团结。

    看到不住晃动的票子,工人们也不管今晚张海棠跟谁了,立刻来了动力。

    这时代的建筑,大都是标准化的,比如宿舍是76住1改,建筑队闭着眼都知道怎么干。

    钢屋架也是同样,一般钢屋架间距都是6米,进深方向则是三三进位,比如12,15,18,21,24,27,30米等等。

    一般的厂房,最常用的就是跨度18米和24米的三角形钢屋架,只需要普通型号的角钢就能拼接而成。

    总之,基本上你只要告诉厂房的长宽,工人就可以完全自行施工,连房屋设计师都不需要。

    “行了,我们记好了,100米房屋一共是17榀屋架,记住这个数,明天去提货场取就行了!”。

    至于怎么焊接,钢厂的人,远比后来建筑队的焊工们专业,根本不用他多废话。

    很快就下班了,工人晚上加班生产,李三彪则按张海棠的要求,在厂门口等她。

    等了很久,张海棠方才出现,原来是去洗了澡,然后重新画好了妆,才出现在李三彪面前。

    李三彪自然得感谢她的帮忙,把她拉上130,朝友谊饭店开去。

    友谊饭店是一般老百姓能去的最大饭店,只是普通人没法去外宾餐厅吃饭,只能吃类似街头大食堂的菜。

    啤酒供不应求,规定四个菜搭可以搭三升啤酒,一个菜只能搭一升啤酒。

    李三彪当然不会小气,两人要了糖醋排骨、焦溜肉片,软炸里脊,还要了个炒鸡蛋。

    张海棠贪婪地吃着,就算是她,常常被科长和车间主任们请出去吃,其实也舍不得这么大手大脚,更何况是在友谊饭店这么贵的地方!

    这里的啤酒还是瓶装的,又比拿暖壶打的生啤质量好。

    张海棠喝的双颊红扑扑的,满脸都是红晕。

    这时代很少有这么开放的女人,张海棠跟李三彪越说越投机。

    不知是真的不胜酒力,还是故意的,总之一头倒在李三彪怀里,长发披在了他脸上,一股洗发水的香味扑面而来啊。

    李三彪十分尴尬,还得给她抱到130座位上,向张海棠问了个住址,就来到她的家。

    张海棠家住在城里一个大杂院,

    在地震之后,大家都搭上了抗震棚,整个院子再也看不出原有的格局了。

    原里只剩一条羊肠小道,三尺三的腰都过不去。

    这样也有好处,谁家干什么,也只有附近隔壁邻居知道,不会像以前那么引人关注。

    李三彪从张海棠身上摸出了钥匙,打开小小一把挂锁后就进了屋。

    你别说,张海棠的屋里还挺洋气,居然装了木墙裙,

    屋里有个写字台,摆着个西洋风格的台灯和风格古典的闹钟,

    彩色电视、收录机、进口冰箱一应俱全,架子上还有好几盒磁带。

    还有个带玻璃的双开门书柜,有不少50年代的外国文学名著,还有现在正热门的哲学书。

    《傅雷家书》……

    《走向未来》丛书……

    《西方现代哲学》……

    李三彪拿起一本《美的历程》,翻了一下,作者正是当时的青年导师李泽厚。

    这个时代正是哲学热,一堆人天天大谈人的本质…

    见张海棠还在睡着,李三彪便坐在她身边,饶有兴味看起了一本本诗集,里头全都是热情的句子,满满都是80年代熟悉的味道。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人啊,人!……”

    张海棠悄然醒来了,见四下无人,如灵蛇一般,热情地缠绕了李三彪的脖子。

    80年代,特别是初期,就是一个字热情,真诚,你说是傻和中二也行。

    并不是龙国一个国家这样,而是世界整体的氛围。

    大概也许是冷战太久了,敌人之间都互相生出了好感,着急要见个面吃个饭聊个天,存了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

    80年代与漂亮的蜜月期,与东洋的蜜月期,就是长期互不了解,然后突然热络起来的结果。

    普通的陌生人之间就没什么间距感,整个世界洋溢在友谊的欢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