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吧店长
繁体版

愚与智

    “金鱼,明天你上白班。”新店长说。

    “嗯。”我没有跟她说太多的话。

    现在上班,再也不会像之前那样提前来网吧了!为此我还迟到了三四次,连我自己都在笑话自己。之前只要张倩在上班,我就会提前两个小时来网吧打游戏。如果不喜欢打游戏,就坐在休息区看书。在网吧别提多开心了,连下班都不愿意走。还要跟店长吹点牛再走。

    新店长来了以后,刚开始会提前来。发现来了无所事事,就只能在网吧看书了。最后干脆把书拿回去,在家里看。有时候看见还有多余的时间,就在家里练吉他,期待着今年年会时的表演。那个时候说不定店长就气消了。

    “金鱼,客曼店今天没有网管,你要去代班吗?”

    我想着代班工资比较高,也不想和新店长相处,就问她:“他们店长是谁?”

    “沈秩。”

    “他啊!他是旺喀店第一任店长,他之后就是张倩了。他我也是听说的,没和他共事。他人还挺帅的,你怎么加他好友的。”我说。

    “我找他要的。”店长说。

    “长得帅就是好。哈哈。”我说。

    “那你去吗?”我问。

    “去,为什么不去。代班工资还比我们店工资高。”我说。

    “那我现在去啦,你把位置发给我。”

    我顺着导航一路狂奔,来到了他们店。一个人也不认识,新事物带来了新的工作方法。年轻人还挺喜欢新事物的,上了年纪的人,就不想改变自己的工作和按部就班的生活方法,他们会很念旧吧!

    新人和老人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冲突,当老人和新人都适当的妥协的时候,社会就会良性发展,矛盾就能降到最低。当两个群体互不相让的时候,矛盾就会激化,继而演变成斗争,要么就是内耗,最后走向暴力。

    当然谁都喜欢双方各让一步互相妥协的方法来处理事务,但是需要双方达成共识,必须要双方具备严密的逻辑思维。如果他接受的是一元化教育,那他绝对不会产生逻辑。那他得到的多元化教育,他才能学会逻辑思维,才会知道怎么不让事态恶化。拖鞋必须要双方都具备多元化思维,才能完成。

    如果统治阶级的人是一元化思维,那么他不会妥协,其他人妥协是毫无意义的人。如果统治阶级的人是多元思维,他会妥协。但是民众若是一元化思维,你妥协再多也是徒劳。在他看来,你妥协再多也没有用,他需要的是你无限妥协。为什么呢?因为他的思维是一元的,他并不知道你的简单妥协,已经做了巨大让步。

    综上所述,人人具备多元化思维,社会才会良性循环进步。反之形式只会越来越恶化,进而恶性循环。中国历史中,有数不胜数的这种例子,最后穷苦的人被阴谋家利用。把名族与国家带入深渊之中,进而在深渊中轮回。

    但是一旦人人都有多元化思维,那么整体的素养与活力都会提升。这样却有一个巨大的缺点,那就是民族的侦查能力过高。统治阶级的人发布命令,他人容易抵抗。造成另一种对抗,这种对抗并不仅仅在命令方面。还在其他各个领域都有体现。

    这个时候,帝王就喜欢使用愚蠢的人来为自己做事。因为他听话,人越愚蠢,民族越愚蠢他们就越听话。帝王就越喜欢。德国大哲学尼采就说:“帝王身边都是瘸子,帝王喜欢瘸腿的人。”

    可不是么,你不瘸腿,不是个残废,帝王根本不放心。古代皇宫里的太监,每一个人都是重度残废,皇帝是非常放心他们的。每当民族有难的时候,帝王才发现自己身边无人可用。眼睁睁看着大好河山支离破碎,明明无数个机会可以东山再起,他偏偏选了一个万劫不复的结局。

    瘸子和太监,他们因为生理上的疾病,他们心理也是不健康的。大多数人能同情的看待这样的人群,可是他内心的自卑,与疾病的痛苦,让世人同情的眼光变成了歧视。曾几何时帝王对他们寄予厚望,希望这些放心的人能让民族国家走向独立富强。

    问题是一个有心理疾病外加生理疾病的人,他哪里敢承担起这样的责任。他内心的自卑、孤独、与无助。都导致他只能把民族带往和他同样境界,同样的处境。看看历史的轮回,无不如是。

    我以为看不见新店长就舒服了,结果这家店比我们店要痛苦。他这个店是双层的,送东西要跑楼梯,电脑总共90几台。却比我们一百多台机要累许多,具体来说,是累很多、很多!

    我在和他们店保洁聊天的时候,才知道,他们店是有网管的。只是上班太辛苦,都不干了。店长也无奈,网管不干很多事情就要他自己干了。所以他一直不批对方的离职,一直拖。然后给他排班别人不来,不来就以旷工为由扣他工资。有个人做了半个月工资都没要就走了,然后现在的网管也想要离职。

    首先这么辛苦的工作不是穷人绝对不会来做的,有时候客人吐的痰还要清理,更有甚者浓痰黏在地上或者扫把上,根本清理不了。能够坚持半个月,已经很努力了,很上进了。而且这个工作需要上夜班,他上了半个月的班,一定上过夜班12小时。这里吃饭不包吃的,而且吃饭都是在网吧吃外卖,吃饭禁止离开网吧。那么他半个月也花了不少外卖钱吧!这么辛苦的工作,还没拿到钱,还损失不少饭钱。

    孩子在外遇见挫折的时候,第一个想起的总是家里的妈妈。当电话拨通的时候,对自己的窘境通常只字不提。无论多么不快也不愿意让家人知道,还粉饰自己的平安健康,害怕她老人家担心。孩子长大了第一件要学会撒谎,人生中第一个用心去欺骗的,确却是自己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