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世之今生安否
繁体版

第二十一章 为问国事不辞劳

    玄启城

    街上热闹非凡,店铺林立,虽不比青越堰都,却自有一番风情。尤其癸丘与南般各族往来密切,互通有无,街上便多了许多堰都也没有的东西。街道宽敞整齐,行人穿梭,车马如流,也是不见拥挤。

    一辆马车闲闲行在热闹街市,帘窗紧闭,好奇的人多看一眼,也只是因那套车的马与赶车的人,比之寻常所见可称上乘——不知是哪家的富贵小姐出城上了香回来。

    马车缓行过街市,一直沿着大道往前走,行了数里,拐进一条巷子,左绕右绕,终于在一处普通的院落前停下。

    马车内传出一个少年淡淡的声音,“耿青行事,依旧谨慎。”

    驾车之人恭敬听着,他知道主子只是在赞叹,并不须要任何人答话。能得主子一赞的人不多,这叫耿青恰是其中之一。很快院门大开,却不见一个人影,没有任何吃惊的表情,赶着马车径直进了院子。

    马车直行进敝开的大门,进了厅堂才停下。此时,一屋子的人齐唰唰跪下,“参见主子。”声音整齐划一。

    为首的青年道:“让主子久等,是耿青之过。”坚定中带了一丝异样情绪。

    车帘掀开,一人走了出来。刹时屋放异彩,有如神光普照——那是一张少年的面孔,却有着不似凡人的样貌。所有的人都跪倒膜拜,无人可以直视那样的容颜。

    少年下车,走到耿青面前,开口是极淡然的语调,带着丝清冷,令人听了便觉永远无法靠近,却能将性命交付。“我知你谨慎,所以让镜来通报,起来吧。”

    “是。”所有人应声而起。耿青想到方才镜大人的神出鬼没,将王爷的随身玉佩悬在堂中,一会儿便隐没,从头到尾不见人影,身上便起了一层冷汗。他知道王爷身边有一明一暗两个护卫,明卫赵子义听说本是皇上的贴身护卫,后来指给了年仅六岁的王爷。至于暗护镜,嘿,他只知其名,莫说人,连声也没听过。

    然而,即便如此,王爷这样子来到玄启,还是太冒险了。要知道,王爷可是癸丘人除之而欲快的上善珑玦啊。想到这里,这个一向隐忍沉稳的敌国密间头子也皱起眉头。

    这时耿青已将上善珑玦请入一间密室,忍不住道:“王爷,您需要什么,属下拼了命也要给您办到。您这样孤身犯险,陛下也是会担心的啊。”

    到这里,只有王爷跟他和两个护卫,不必再改称呼,便恢复了原来的尊称。而他不敢说此行不该,只能提醒王爷皇帝陛下会担心。

    上善珑玦依旧是淡淡的语气,“我已上禀过皇兄,况此行并无危险,耿青不必担心。”

    耿青张张嘴,没有说话,与侍立一边的赵子义对望一眼,彼此露出一抺无奈笑容。王爷的话,他们不敢反驳,只是担忧之情总是免不了的啊。

    “耿青,你来癸丘八年,癸丘情况如何?告知我详情。”上善珑玦看着他,淡淡问。

    “是。”谈到国事,耿青便如换了个人般,丝丝冷意自身上散发开来。赵子义听了吃惊不小,八年,岂不是他刚来到王爷身边时,那时候的王爷便已开始着手部署了吗?在王爷面前,很容易让人生出一种渺小无力之感啊。耿青稍微整理了下思路,遂道,“嘉喜帝昏庸无能,沉溺女色,身体每况日下,这一年已不上朝,国事多由太子栾豫决定。栾豫性格酷厉,手段残忍,掌权后与他意见相左的几个皇子与大臣相继被害,导致癸丘朝廷散乱,人心浮动。若非有丞相裴修简一力维持,只怕不等我青越大军到来,癸丘朝廷便要散了。”

    “与我国战事,癸丘君臣意见如何?”上善珑玦问,脸上平静无波。

    “多是主战,以太子栾豫为首。嘉喜帝不理国事,裴修简保持中立。”顿了顿,似是想起什么,“说到主战派,有一个人不得不提,镇国侯府的小侯爷魏无壃,此人极得栾豫宠信,英勇善战,在癸丘民众心中也有很高的威望。他的老师,便是二十年前与先帝有过一战的癸丘上将军胥来。”

    上善珑玦微微露出思考的样子,“魏无壃?三月前与我交手的应是此人,原是师承胥来。我与他一战后,各自按兵不动。他是否已经回朝?”

    “是,四天前栾豫将他召回,进了太子府,至今还未出来。”

    “查清他们见面后的事。还有,现在开始,将裴修简的一切向我禀报,他是个明大局的人,或许将来有用的到的地方。”

    “是,王爷。”

    沉默片刻,上善珑玦吩咐:“将近年的卷宗拿来,我要细看。”

    耿青应了一声,将卷宗取来,虽然是经过整理的了,堆起来依旧有一人高。少年脸上不见任何异色,只静静看了眼,令室内的两人退出。

    赵子义临去前有些忧心的瞄了眼那些卷宗,忍不住怨怪地看了耿青一眼。耿青对着他露出苦笑,他有什么办法,王爷叫拿自然是全拿来了。八年的调查资料,再怎样精简,也少不到哪里去啊。

    上善珑玦迅速地翻看,几乎是不停息。若此时有外人看了,一定以为是一个少年郎闲着无聊翻书玩,恐怕一个字也没看进去。事实上却恰恰相反,上善珑玦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的本事,正是让众多老师束手无策的原因之一。在他一岁时,才学说话便能背古文。天资聪颖,出生时满室异香,再加上样貌异常出众,道治帝对这个最小的儿子,可说是疼到骨子里去了。光看名字便知,天元帝单名一个琅,其他的兄弟分别为璟、琇、琛,唯一的公主也是一个字:瑢。道治帝为幼子取两个字,其中意味也就不言自明。密室里除了纸张翻动的“沙沙”声,不再有其他声响。上善珑玦静静看着,眉眼不抬,却突然说了一句:“我说过,只要你能在我不觉察的情况下离开,便不拦你。”

    室内除他外空无一人,此时却有一个似自言自语的声音响起,“还是不行么?”

    随着慢慢地现出一个人影,一点一点,诡异至极。等整个身形显出时,才看到是一个二十五六的年经人,长相俊美,唇边一丝魅惑笑意,一身银色宽松长袍,无风自动,整个人显得很是潇洒飘逸,然而,却透着一股邪戾之气。看着那个低头翻阅卷宗的少年,眼里闪过一丝狠厉,语气仍旧漫不经心,“真是,长的没你好看,连修习的‘镜空术’也被看穿,很没面子呢。”

    上善珑玦放下手中卷宗,平静地看着他,“镜,不是我要束缚你,以你现在的修为,出去后,招致的杀戮你还不能应付。”

    “哼,你怎知我出去后便招杀戮?”镜轻蔑一笑。

    “镜的事情,我知道。”

    上善珑玦淡淡一句,却让镜身躯微震,眼神复杂的看着他,末了,只是问:“你真的只有十四岁吗?”

    上善珑玦已再次拿起卷宗看起来,“镜十四岁时,不也是暗护第一?”

    看着眼前少年万年不变的表情,眼神幽深,慢慢地隐起身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