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殿下他对我图谋不轨
繁体版

第一百九十七章 新的族学

    孙氏的舅家对他们姐弟不错,虽不至于关怀备至,但有吃有喝,不曾亏待过他们。

    她娘的嫁妆也被抢了回来,也因此得以继续送她弟弟去学堂。

    但那次的伤害对小弟还是造成了一辈子的伤害,他的左耳听力受损。

    孙氏心中恨毒了她爹和后娘。

    她在舅家待了四年,迟迟不肯嫁人,直到弟弟十四岁的时候才被老族长夫人相中,聘为长媳。

    孙氏不负所望,对外直爽大方,对内孝顺公婆,悌爱弟妹,妯娌几个没有不服她的。

    老族长夫人离开的时候,抓着孙氏的手,将家里交给了她。

    当然,几十年了,她也没有再跟孙父打过交道。

    孙父倒是找过他们姐弟几次,说是因为他那个儿子沾了赌,欠下巨额赌债,想来找他们借点钱的。

    他倒是没来找孙氏,而是找到了已经成亲生子的弟弟。

    可孙氏的弟弟又不是傻子?

    当年要不是姐姐和舅舅他们救了他,任由他躺在柴房,现在他不是聋子就是具尸体了。

    还要拿钱给仇人的儿子还赌债?

    孙氏的弟弟觉得好笑极了,他们这个爹,莫不是老糊涂了吧?

    后来孙父劳累过度,病逝了,那对母子连一口薄棺都没给他准备,一床草席裹了就准备给他挖个坑埋了。

    还是孙氏姐弟出钱,让他风光大葬,也算是全了他们这一场生恩。

    陈福林没想到孙氏还有这么坎坷的人生,她同陈氏身上的气息很像,都有一种现世安稳的味道。

    可孙氏身上却比她娘多出来几分锐利,想来也是年轻时候的经历。

    聊着聊着,桌上那股子拘谨慢慢的消失了。

    用完了午饭,锦云带人来把桌子上的剩饭剩菜撤了下去,给她们换上了茶水点心。

    陈福林从几人口中听到了不少故事,心中也很是敬佩这些女眷。

    她们都是很普通的农村妇女,却又各有各的伟大之处。

    有的虽经苦难却仍旧内心坦然,有的明明力量微弱却总喜欢帮助他人。

    所以说,人不应以贫富论贵贱,多少人家财万贯,却连做人最基本的良心都丢了。

    有些人明明自己已经格外艰难,却见不得这世间他人的苦难。

    这也坚定了陈福林心中的想法,她愿意试着相信这些活了半辈子,胸有沟壑的婶娘们。

    “我先前跟老族长他们说了,想要在族中开办女学,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人,不知几位婶娘可愿意帮我?”

    孙氏愣了愣:“开办女学?”

    交给她们吗?

    孙氏和几位女眷面面相觑。

    陈福林笑着点了点头:“正是,看了诸位婶娘,我更加坚定了要在族中开办女学一事,让族中的女子也跟男子一般识字明理,并教会她们一技之长,让更多的女子如诸位婶娘一般坚强自立。”

    孙氏还从未听过有人当面这样直白的夸过自己呢,以往那些人都是说她泼辣彪悍,此时禁不住老脸一红。

    心底却是隐隐燃起一簇火苗,灼热无比,女学啊……那是她幼年时期的梦了。

    娘还在世时,她那渣爹对她还算不错,教她认了几个字。

    后来娘病重直到去世,她要和后娘斗智斗勇,去了舅家也还要照顾弟弟,便再也没有机会看过书了。

    “不知贵人是个什么章程?也要像族学一般,建学舍吗?”

    孙氏直言直语,她相信贵人不是随口一说的,她虽已年过半百,但也很愿意为族中女孩儿们做点事情的。

    方才这一阵功夫,陈福林心里也已经想了许多。

    比起先前跟老族长和陈阿伯说的,现在她的想法明确了许多。

    “是这样的,我想办的女学,并不是独立于族学的,而是族学的一部分,将在蒙学的四周进行扩建……”

    “现下,族学分为蒙学,小学和经学两段,前者皆是叫人读书识字的,只有后者是教人经世,我希望在蒙学到小学阶段,所有孩子都是一视同仁的,他们在学堂里一起开蒙,一起成长,有利于宗族团结……

    而小学之后,男孩儿们可继续学习经学,也可另谋他路,我会要求族学中除了经学外,再增加算筹,商术,匠器等科目,供他们选择。

    而女孩们也同样如此——

    女学,便是她们的选择,那里会教导她们算筹绣艺等等。”

    “蒙学和小学,经学,算学,商学,女学等等,这些统称为我陈氏一族的族学!一种全新的族学!”

    这一套体系出来,整个族中的孩子们,但凡有心,都能够学到一技之长,或是读书,或是其他,无论男女。

    孙氏等人已经被她这一席话震撼了,他们的族学——

    太让人震撼了!

    比镇上的学堂还要好!

    整个大靖,像是商算匠器这些吃饭的技艺,都是传家宝一样死死捂着的。

    若非机缘巧合,或是付出的代价足够,被收为徒弟,根本没有人会教别人。

    而他们陈氏的族学,竟然要教他们这么多?

    这样即使孩子们志不在读书,也能学到一门手艺,养活自己不成问题。

    “如何?至于蒙学小学和经学,自有陈阿伯操心,而女学这边,婶娘们可愿帮我?”

    “愿意!”

    “我们自然愿意了!”

    孙氏和陈阿婶率先垂范,其他几位也不遑承让。

    “贵人您为我们做了这么多,不过是出些力气,我们感激都来不及,哪里会不愿意?就是怕自己做不好,误了贵人的事和孩子们的前程。”

    陈福林莞尔:“婶娘们都是心有沟壑之人,何必过谦?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带给我陈氏女儿的未来一片光明……”

    几个加起来好几百岁的长辈,就这么被一个小年轻一番话说得热血沸腾。

    她们甚至觉得,自己现在也不比家里男人们差些什么了。

    她们很快就不再是靠着家里的男人,而是靠着自己!

    看着几位婶娘眼底燃起的小火苗,陈福林想,这或许就是有自己的事情的女人和只能依靠父、夫、子的女人不同的心态吧!

    不做菟丝花,会让人找回不少自信……

    所以她自己一直在为能成为这样的人而奋斗,也希望她的女儿能成为这样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