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秋
繁体版

第六章 江月锦帆舟

    冯相喜派了好几个人去看看江大家是不是在路上遇到什么事了。

    一直等到开锣前,一辆比杨奈儿的骡车还要气派许多的满漆大车才姗姗来迟。

    江玉山跳下车子。

    他约莫三十年纪,剑眉星目,长相十分帅气。他一出现,瞬间引起勾栏外的戏迷一片叫好。许多路人也被吸引着往这里挤来。

    只听有人喊道:“江玉山来了。”

    “赛君瑞!赛君瑞!”

    江玉山闻言不禁满面春风。

    他不管后台急的冒火的众人,先自顾自对着观众们团团做了个拱手礼,再次引来一片喝彩后才一甩衣袖,施施然走进后台。

    江玉山对冯相喜笑道:“我路上车轮坏了,耽搁了些,还望恕罪。”

    冯相喜虽然不悦,却也不敢对他发火。

    他知道江玉山自从大红以来,每晚应酬不断,喝酒赌钱,昨晚江玉山多半又是在哪里喝醉了,一直拖到快开戏才姗姗来迟。

    但他不敢得罪叫天,只能道:“下次需早些个。”

    江玉山告声罪,又向杨奈儿笑道:“杨大家,今天要听你的唱了。”

    杨奈儿眨眨眼睛,作怪道:“大家都要听你这位赛君瑞呢,你得捧着我些。”

    江玉山哈哈一笑,却是不再和常山野打招呼,常山野脸露尴尬,但也没说什么。

    江玉山在台前坐下,一个打杂的学徒连忙端着盆温水上前。

    江玉山指头一沾那水便即缩手,“冷了,兑些热的去。”

    他又看一眼那手巾,皱皱眉,庄有顺连忙叫人去换条好的手巾。

    学徒去烧水,半天没回,江玉山有些生气道:“不要了,戏都要开台了,直接化吧。”语气满是不悦。

    他转头又对庄有顺抱怨道:“庄箱头,你调教的什么徒弟,事情都叫他们耽搁了。”

    庄有顺一肚子气,但也只能赔笑脸连连道歉,亲自打开彩匣帮他化妆。

    冯华把白鹏飞和乔少山叫道一旁,问清两人都是有功底的北曲艺人后,现教给他们几个走位和动作。两人很快就学会了,然后便和魏丑儿还有另一个龙套一起套上了太监长袍和尖帽子。

    四人站在“出将”的门后,乔少山紧张的直抖。他以前在北方只是做学徒,上台的机会不多,也难得见到这样几百个观众的大场面。另外魏丑儿两人见他的模样都笑起来,白鹏飞拍了拍乔少山,让他能分散注意从而缓解紧张。

    这时前台一声锣响,门帘打开,四人走到台前,分立两边。

    魏丑儿高喊一声:“圣上到!”

    常山野便伴随着牙板的鼓点缓步而出,他嘴里念着道白,向观众表明自己就是隋炀帝。

    直到现在,白鹏飞才第一次看到这出或许是失传了的杂剧。

    隋炀帝为赏琼花修了一条通济渠直达扬州,而今通济渠修成,他决定要下扬州享受一番。常山野一番道白之后,冲末扮演官员来报:下扬州的龙船过于庞大,运河水浅,无法通行。

    隋炀帝思索一番,便命令官员在沿途捉拿百姓,充作纤夫拉船。而自己的龙船则要一千妙龄女子拉纤,龙舟为宫殿,这些女子就是殿脚,所以称她们为“殿脚女”。

    到这里,伴随着笛声的伴奏,常山也开口唱了起来,他一开口,白鹏飞便忍不住暗暗点头,常山野虽然名气并不如江玉山等人,但他的功底却着实不错,嗓音宏大,有宽有窄,高腔嘎调毫不费力。

    白鹏飞不知道前世历史上的元杂剧是什么样子,但常山野唱出的曲调在白鹏飞听来和后世的昆曲梆子等,全不相同,倒有点北方小调的味道。

    这时的戏曲伴奏也比后世简单,没有胡琴和弦子,就是一块打鼓点的牙板,和一笛一笙而已。

    这还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新样式,按照申朝早期的演出,伴奏连笛笙都没有,演员都要自己打着牙板唱。

    常山野的演出也十分出色,虽然不能说把隋炀帝演的活了,但也足够刻画出隋炀帝的贪婪残忍,将台下的许多观众看的咬牙切齿。

    一折唱完,转换场景,白鹏飞等人和常山野一同下场。换下行头,魏丑儿带着白鹏飞和乔少山去检场。

    在嘈杂喧嚷的人群中,白鹏飞拿着个铜锣,见人就伸锣过去,然后当啷啷声响,锣中多了十枚铜钱。这消费着实不低,此时普通人一天也就收入一百多文,才够看完一个十折的戏。

    乔少山却与一个观众争执起来,那人不耐烦道:“我交过了,别恼我。”

    乔少山却道:“你没交钱。”

    此时的戏班不卖票,随来随看,但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收一次钱。如果不愿意交钱继续看,便要离场。

    但也不免有人不愿交钱,想混过去。

    乔少山和那观众几乎吵起来,白鹏飞见对方一撩衣摆,露出了公人的装扮,连忙上去拉开乔少山,赔笑道:“想是我们看错了。”

    那人才趾高气扬的回坐。

    白鹏飞把乔少山拉远,指指那人的里衣说:“这是个吏员。”

    乔少山这才发现,吓了一跳,却还愤愤说:“他们看戏不给钱,欺负人。”

    白鹏飞也是无奈。心想怪不得后世戏曲会改成售票制,凭票入场能省很多麻烦。

    因为今天有名角儿登场,离场的观众很少,反而还不断有人往勾栏内挤,将一个戏棚挤的满满当当。

    白鹏飞见一个托着竹篮的小贩交了十文钱,便在场内托着竹篮叫卖起煮熟的荸荠和削好的荸荠果。

    勾栏里还有卖手巾、卖茶水、卖炸点心的。热闹的不得了。

    白鹏飞甚至还在人群中看到一个采耳的人,在拥挤的观众中熟练的给座头上的客人掏耳朵。

    采耳师傅不时被身后人推的摇晃,手上长长的银耳勺却依旧稳当,那客人也是面不改色,白鹏飞觉得他也是够有胆量的。

    不久之后,第二场戏杨奈儿扮演的吴绛仙甫一登场,便换来了一阵惊叹。

    杨奈儿婀娜袅袅,顾盼生姿,只是几步小碎步上台,许多人便感觉心都要化了。

    吴绛仙原本是一个农户家的女子,自幼生得美貌,许配给玉工万群为妻,还未过门却被隋炀帝征发殿脚女的官差抓来做了拉龙舟的殿脚女。

    杨奈儿的表演明显比常山野有灵性的多,一举一动间将一个明媚可爱的少女展现在观众面前。

    在下扬州途中,隋炀帝看中了殿脚女吴绛仙,于是想纳她为妃,但他很快听说吴绛仙已经许配给了玉工万群,于是下令捉拿万群。

    江玉山扮演的万群出场时,全场观众第二次来了个碰头好。

    江玉山几步走到舞台中央,身段相当好,开口一唱更是清澈响亮。

    但白鹏飞听了一会儿,却不禁皱眉。

    江玉山的嗓音条件很好,但唱出来却莫名的发紧。普通观众注意不到,白鹏飞在这方面却十分敏锐。江玉山这样的嗓子他前世也遇到过,那是一个戏曲大佬的子侄辈,自小学戏,也许是家传基因自带戏曲天赋,不到十四岁就学得有模有样,还上过不少综艺节目展现京剧能力。凭他当时的水平,加上身世加成,发展下去成名成家几乎是必然的。

    但那孩子的家长急于让孩子出名,给他安排了许多演出,他渐渐不再重视唱戏,反而因为少年成名很快迷失了方向。

    此后几年,他开始抽烟喝酒,又疏于训练,等再上台时那一把好嗓子便变得十分不稳,只有勉强往上扯才能唱出高音来,从此,他便泯然众人已。

    江玉山大概就是喝酒放纵把自己的嗓子毁了,白鹏飞知道他虽然现在能唱上高音,但这种唱法却会极大加重声带的负担,隐患不小。也许哪天江玉山一个不小心扯伤了声带,他的一道好嗓子就算完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