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秋
繁体版

第二百零散章 读报

    烈日炎炎,最后一场杨梅雨落完,江南也来到了六月的天气。

    一清早,第一缕阳光落在热气未散的响瓦房上,宣告着闷热如蒸笼般,一丝风也没有的夜晚过去了,金色阳光笼罩的白天又降临人间。

    张九成走出家门,抬头看看天,只见晴空万里,一片云彩都没有,心里便是道了一声苦。

    夏天对于此时人来说绝不是什么好天气,在这个没有电力的时代,夏天叫做苦夏,是要用熬才能度过的。

    白天太阳能把人活活晒死,一日的劳累之后,没有财力的家庭连个澡也洗不了,就那么臭烘烘躺到木板上,很快便被热的又是一身汗,端午过后,蛇虫出动,老鼠过节,夜里,蚊子像云一样一片片的落下来,有钱买得起蚊帐的家庭还能窝在蚊帐里睡个闷热的觉,而没钱人家,在半夜被蚊子咬醒是常事。再过一阵,到了七月份,往往整个白天热得人头脑发昏,做好了热饭热菜放在桌上,拿起,被热气一熏,根本吃都吃不下去。

    在这年头,酷暑之下,有一片乌云遮掩,一丝凉风吹过,都是值得人高兴半天的好消息。

    张九成是个临安的富户,家里祖传有几个铺面收租,儿子也在外地跑生意,所以日子还算过得,家里养了个仆人照顾日常。但在这样的日子里,也是被热的生不如死。

    一大早,趁着太阳没出,全家人赶快吃过早饭,张九成就带着仆人出门去纳凉。

    纳凉的地方是西湖岸边,湖岸柳树在这日头里也被晒的厌厌的,但多少也能遮蔽些阳光。

    来到岸边,见到许多人都挤在这里。倒不是有什么特殊活动,这些都是夜里来睡觉的人。到了夏天,整个临安最热门的地方就是西湖,入夜之后,不拘石板草丛,许多人甚至穿越大半个临安城跑过来,就为了靠着水面进一点,夜里能得一股凉风。

    当然在这种情况下满地的便溺污渍也是难免的。

    张九成用香囊捂着鼻子,走过臭气熏天的地段,走到苏堤前的大树下,对早在那里看着童子熬茶的单五爷打招呼:“今日来的早呀。”

    单五爷一个点头,“昨晚热的睡不得,今日早早便来了。”

    两人坐下,单五爷让童子给张九成倒了一杯滚茶。

    单五爷家里也是有钱的,喝的是加了冰片等药材的团茶,在热水激发下行效更快,浓浓一杯下肚,张九成顿觉两腮生风,一股凉气直穿心肺,终于把那恼人的苦热驱散了一些。

    这茶水性子寒,两人都是老者,怕受不住,各自喝了一盏就不敢多喝,单五爷让童子把茶热着,自己则拿出棋盘和张九成开始下象棋。

    很快,一群中老年人渐渐到了他们身边,聚集着或是看下棋或是聊天,或是拿出一本书来看,童子穿梭其间,为大家倒茶,间或几个老人争论着什么,他们都是临安的有钱有闲阶级,靠这样的方式消磨难熬的暑热。一旁的普通百姓也不敢上来凑热闹。

    太阳渐渐升高,热闹翻滚起来,各家的仆人扇子打的更勤了,一个报童背着沉甸甸的袋子,来到这群老人身边。

    虽然说是报童,其实也快二十年纪。

    一份报纸的售价和此时普通人收入比起来相当高,所以报童如果能多卖报,收入其实可以做到很可观的程度。

    苏堤边这群主顾都是有钱人,在他们间往往能销出不少报纸,所以到这里卖报的机会也是充满竞争的,眼前的报童人高马大,眼神阴翳,显然也是不好相与的人物,他作为一个逃荒到临安的少年,能到苏堤上卖报,是打断了多少同为报童的孩子的腿,才换来的地位。

    但到了这群老爷身前,恶少年也换上了一副乖巧模样,边作揖边笑,腰弯的跟弹簧似的:“今日的报纸到了,各位大老爷要看时,尽可招呼我一声。”一指远处一个树荫的角落,道:“我便在那里伺候着。”

    对于这些无聊的财主来说,看报纸是很重要的消遣活动,话音一落,几个乘凉的老者立刻转头看过去,张九成最先站起身子道:“来份春鸣新报。”

    “我也要份《春鸣新报》。”

    “有《元贞时报》么?”

    “《临安晚报》要一份。”

    《春鸣新报》确立了这时报纸的标准,也就是偏娱乐向的社会综合性报纸,用劣质大开页印刷,内容全部使用白话文,通俗易懂,务必使只要有基本阅读能力的人都能看懂,朗读出来读者也能明白意思。

    这种东西几十文一份,相当于普通人两天的饭钱,而内容娱乐性强,满足各种口味的娱乐需求,对于有钱阶级来说是消磨时间的利器。

    这批人每个都有自己钟意的报纸,但看《春鸣新报》的是最多的,拿到报纸便纷纷忙碌起来,有人喜欢看,有人喜欢看文艺评论和戏曲,有人则拿出了杨柳碳笔,对着报纸上最新一期的数独题写写画画,时而挠头思考。

    张九成看了《三遂平妖记》的连载,翻到报纸头版,突然惊讶道:“咦,今天有白鹏飞的稿子,他又写了么?”

    白鹏飞被找到的消息已经传满临安,此时听说,许多人都探头过来看。

    一个老头说道:“不是,是他回答其他记者疑问的文章。”

    张九成道:“你也在看么?”

    那老者笑道:“我早看了一遍了。”

    两人的对话勾起了许多周围人的好奇心,不是谁都识字的,有一些不认识几个字的有钱人看不懂报纸,所以只能在一边下棋,这时听到有白鹏飞写的东西,都想知道他写的是什么。

    张九成还在读白鹏飞的回复,那个已经看完的老者则是被捧得高兴,清清嗓子,拿着报纸就念了起来。

    “四月份,我和班社北上已然近十天了,艰难波折的来至兴化,那是河南江北行省的地面……”

    随着老者的朗读,许多人的注意力都被他的读书声吸引去,张九成干脆也放下报纸,专心听他朗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