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天衍
繁体版

第一章 先天引气决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也许每个人都曾幻想着王子和公主的故事,但是时间和现实早已把我们的棱角给磨灭。

    沧海桑田,我们才明白人生的每个目标,都需要有着相应的事物支持才能达到下一个阶段。

    这,也许就是造物主给我们设定的世界规则。

    规则,看不见也摸不着,但是我们的先人却创造了这个词语,让

    我们能感觉到它的存在。

    宇宙中大部的事物都有着它们的客观规律,然而某些事物却脱离了这些束缚,比如光,光速无法叠加,双缝干涉,甚至光到底是波还粒子至今都还存在争论。又比如电子,观察者效应,让我们无法通过视野去观测到电子跃迁……而这些神奇的特性,好像反映了:当一个事物大到极限或者小到极限,它仿佛就可以脱离了这种束缚。

    我们的认知好似一把无形的枷锁禁锢着我们,但是未知和无法解释,并不代表不存在,它只是暂时局限了我们。

    也许我们身边的一颗沙粒,一粒灰尘之中就包含了一个宇宙,一个世界。

    而形形色色的传奇,正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的世界中上演着,而唐宁的故事就是从这些世界里开始的。

    疆南且未县阿羌镇昆其布拉克牧场。

    落日余辉,阳光洒落在一望无垠的草原上,辽阔而壮美,晚霞把大草原抹上了一层红红的胭脂,生机盎然。

    唐宁躺在一个小山坡上,左手扶着后脑勺,右手覆在小腹上,左腿顶在右膝盖骨上,右脚踩着地面。

    闲暇时,唐宁喜欢安静的发呆,这是他个人思考的习惯。

    尼采认为世界是永恒轮回的,每个人的人生是不断循环的。

    在永恒轮回中,你下辈子还是你,你还在那一年出生,你的父母还是你的父母,你和这一辈子过得一模一样,你是在无限重复这一生。

    然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每个人所认为的世界都是不一样的,至于为何不一样?谁也无法解释。

    就连牛顿和爱因斯坦都认为科学的尽头是神学。

    而最早的科学组织就是由神学家所组成的。

    其实只是我们的认知局限了我们,让我们无法通过逻辑去解释,这并不真实的世界。

    也许每个人的观点都有可取的地方,也有不可取的地方。

    人类不就是从历史长河中经历无数失败,又一次次的崛起的吗?

    至少唐宁是这样认为的。

    看着血色夕阳落下,眉宇间透露出些许忧郁。

    何为道?

    老子有云:有物混成,生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

    东方认为客观规律,自然规律是道。而西方哲学是以科学为基础,以整个世界的普遍规律为研究对象,对人理解人,人认识人的理性活动。

    此时不远处,一只蜣螂正在推动着一个草球缓缓前进。

    这一个小小的画面,映入眼帘,唐宁心神顿时有一丝感悟:我们花费时间,去实现人生的价值是我们走的道,而当下和我们的亲人生活在一起的每天,每小时,每分,每秒,就是我们追求的道。

    唐宁不再去纠结心中的困惑,随而眼神中的彷徨逐渐消失,转而充满了坚定。

    有时,他也不得不感慨造物主的神奇。给予了人类智慧,却将人类限制在地球之上。

    然而随着他学识不断的增加,不断地推衍,那层朦胧的面纱,似是而非的将要揭开。

    事情的起因得回溯到三天前。

    又是晚饭过后,唐宁本想回屋,却被老爸唐叔礼叫到书房。

    唐宁对老爸是十分敬重的,小时候是畏惧,长大后便是理解。

    本以为又是一番语重心长的教导。

    但是唐叔礼眉间紧蹙,话到嘴边却又咽了了下去,良久,他缓缓地从口袋掏出香烟,抽出一支,徐徐点燃。

    唐叔礼看着唐宁,眼神中透露出无尽的慈祥。

    对于唐宁他虽然没有寄予太高的厚望,但是唐宁也没辜负他的信任,在各方面都非常优秀。

    人至老年,所追求的无非是天伦之乐。但是,雄鹰当展翅高飞,翱翔于九天之上。

    自己不应该阻止年轻人的脚步。

    不多时,唐叔礼打开书桌抽屉,从里面出一封信件,转手递了过来。

    唐宁心中虽有疑惑,还是顺手接过。

    信封上没有邮戳,只写着唐宁亲启。

    唐宁顺着已开封的口子打开,从里面抽出一张A4纸,上面印着一幅地图,从打印的痕迹上来看,明显不是原件,地图上有一个一个原点连接成的线路,最终随着一个圆圈,消失在一片连绵的山脚下。

    唐宁一时之间,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首先,这几年时间,他都是在欧洲游历学习,除了春节,不时常在国内,而且他在每个城市或者地区待的时间或长或短,所以根本不可能接触到太多的国人。

    而且这段时间,他一直深入简出的待在家里,但是这封信却能悄无声息地送到家里,说明寄信的人并不简单。

    唐宁继续拆开信封,又从里面掉落出一张明信片。

    就在唐宁还没有被奇怪的明信片惊讶时,只见上面写着:中昆仑,火云洞天。

    唐宁转手翻过明信片,一只栩栩如生的金色凤凰印在背面。

    左上角一个“凤”字形印迹熠熠生辉。

    唐宁从来没有见过这个图案,侧首向老爸望了过去,眼神中带着心中的疑问。

    直到这时,唐叔礼才将其中缘由,娓娓道来。

    唐叔礼一直从事历史考古的学术研究,没有进入过体制,退休后,由于个人爱好,才进入了省博物馆,担任了名誉副馆长。

    他虽然也没有见过这个图案,但是见过类似的“山”字形印迹。省博物馆国宝级文物交接,偶尔会和政府的特殊部门发生一些交集。

    唐宁也没有多问,这就留了一个选择题,去?还是不去?

    既然对方没有贸然打扰,这显然不是强制性的。

    自然界有一种因果论,因必有果。而量子力学中又有另一种观点,有果才有因,比如在两个鞋盒之中放一双鞋,每个鞋盒之中放一只,再把两个鞋盒分开,另一个鞋盒放在足够远的地方,当你打鞋盒之前你并不知道鞋盒之中的是左脚还是右脚,只有当你打开后发现是左脚,才能确定另外一个鞋盒之中是右脚,反之亦然。

    这种因果超越了自然界之中最快的光速,超越了空间,明明不确定,却产生确定了联系。

    唐宁此时不禁一阵头痛,这是他修行以来所从未有过的。

    究竟是什么呢?唐宁百思不得其解,看着手中的卡片,脑海中灵光乍现,原来是它。

    这有点像曼德拉效应,感觉所有人的记忆被窜改了,但是偏偏没有任何证据。

    冥冥之中好似有一种联系,产生了不同的记忆,而自己却把这种记忆忽略了,或者说认定合理了。

    也许是未来的我,发生了某种变化,才导致出现了这种情况。而记忆又因为偏差,在进行自我修复。

    唐宁只能这样进行自我解释。

    “看来,我是必定会去了。”唐宁躺坐在椅子上,左手扶着额头,做出了一个结论。

    看着唐宁踌躇的眼神转而坚定,本来心中还在担忧的唐叔礼,也不做过多的劝阻,轻声提醒道:“注意安全,一路小心。”

    相传东汉末年,曹操为了筹集军费,组建了一支专门盗墓的军队,总指挥叫发丘中郎将,具体执行的叫摸金校尉。

    在挖掘西汉梁孝王墓,众人还在沉浸在金银珠宝欣喜时,发丘中郎将早已将目光锁在角落里黑木匣子,而当他打开匣子后却发现了一个惊天秘密。

    一片黄褐色的丝绸,丝绸上短短百余字。

    上面记载了,周朝时修仙之术盛行,秦始皇一统天下后,为巩固秦朝的基业,焚书坑儒,焚烧掉了无数的修仙功法。但是那时候的修道者推崇:大道五十,天衍四九,人遁其一。终究会有所遗漏。

    梁孝王苦于无法继承皇位,又不甘心日日虚度年华,只能将心思放在追求长生方面……

    传说中修仙者吸天地灵气入体,入门者可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精湛者力大无穷,可劈石断金,摘叶伤人,踏水无痕,大乘者可飞天遁地,羽化而成仙。

    所谓苦心人天不负,因缘巧合下,一篇叫《先天引气决》的功法,被梁孝王所得。

    只是可惜,《先天引气决》并不是一篇完整的功法,只有聚气于体的“纳气篇”,没有周天运行之法“运气篇”。

    而最终,梁孝王也没有达到成仙的目的,走火入魔而亡。

    随着暴露在空气中的面积突然加大,氧气浓度增加,周围的温度升高,不多时,丝绸便氧化了化成了一堆粉末。

    不久后,发丘中郎将借故离开,隐居于星城。

    唐氏家族通过千年的修行,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早已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改良,从最初的靠五窍引气入体,到现在能利用周身毛孔引气入穴位,然后将真气不断的压缩在体内的各处穴位。

    然而《先天引气决》仿佛还有无穷无尽的潜力可以挖掘。

    唐宁想到各位先辈们的努力,并不是他们江郎才尽,而是资质和体质这东西,因人而异。

    修习了《先天引气决》,虽然让他们益寿延年达到了高阶武者的水准,但是导致了基因突变,后代的生育却越来越低。到了近现代,更是形成一脉单传。

    随着不断完善,现实逼迫他们做出选择,只能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推衍,因为当一件事情被做到极致,绝对是不容小嘘的。

    唐宁曾经翻阅过先祖们遗留下来的日志和手稿,有那么好几次,他们唐氏这脉差点断绝,但是在紧急关头,总会有一鼓莫名的神奇相助,从而渡过危机。

    唐宁认为冥冥之中好像有一条若有若无的“线”在掌控着什么。

    他也曾经怀疑过创造了《先天引气决》作者的目的,但是经过上千年的沉淀,也找不到任何的头绪,如果有问题也应该早已被发现,他的心中又否定了这种不切实际猜测。

    他不知道,还要多久!也许,是一生,也许,没有尽头。

    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然而一切还在继续衍化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