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当天子
繁体版

第二十九章 文武之斗

    凌剑站在御阶上,睥睨着群臣,脸上冷若冰霜,哼了一声,“都给朕站起来!”

    “朕瞅你们有事没事就下跪,难道下跪能让你们想出好的解决方法吗?”

    群臣汗颜,忙站了起来,回到了原位,接着用袖子擦了擦从额头冒出的冷汗。

    只有魏国公徐辉祖与兵部尚书齐泰仍跪在原地。

    凌剑冷眼打量着他们,依旧冷哼一声,“你们掌管大明大军的所有事务!”

    “今登州卫惨败,你们难辞其咎!”

    “如若你们今天不给朕想出一个解决之道,朕看你们现今的职务也不要当了,回家种田去吧!”

    两人顿时被吓得冷汗淋漓,如若自己不想出一个办法出来,这么多年的努力而所获得的高位不就……

    想到这里,两人顿觉不寒而栗。

    徐辉祖壮着胆子率先道;“陛下!”

    “臣以为,先将登州卫守将下狱问罪,再派一名将领前去指挥!”

    “然后整顿全大明的军队,该把老弱病残的士卒裁撤的就一并裁撤,将那些克扣军饷的将领该下狱的就下狱,该问罪的就问罪!”

    “如此一来,咱大明军队的风气必焕然一新,士气必盛!”

    齐泰忙道;“臣附议!”

    凌剑一愣,这不是自己上午和他们说的话吗?

    这么快他们就照搬过来了?

    想想也是,这么快就要他们就想出办法来,也是不可能的事。

    徐辉祖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想出这么个主意,也算他机智与镇定。

    但怎样让大明走上强军之路,他还是想不到。

    唉!他在心中暗暗的叹了口气。

    还没等凌剑说话,方孝孺出列奏道;“陛下!”

    “魏国公所说的整顿军纪,惩治军队中的贪腐现象,臣深表赞同!”

    “军纪不兴,贪腐横行,则大明的大军就犹于散兵游勇一般,如一盘散沙,何以保咱煌煌大明?”

    “然将老弱病残之人裁撤出军队,臣有些不敢苟同!”

    说着,他顿了顿,清了清嗓子,继续道;“依先皇的祖训,这些人都是军户!”

    “如果将他们裁撤下来,他们怎能过活?”

    黄子澄看了看方孝孺,一脸讥笑之色。

    他缓缓的开口道;“请问方学士,那些军户之家就没有轻壮之人吗?”

    “有他们拿着朝廷的军饷,还不能养活一家人吗?”

    方孝孺被他的话当场问住,一时急急不能言。

    徐辉祖看到这里,摇摇头,叹息一声道;“敢问两位学士没有进过军营与卫所吧?”

    “没有了解他们生活的具体情况吧?”

    “你们……。”

    不等徐辉祖将话说完,黄子澄就打断了他的话,冷笑道;“哼!”

    “咱是堂堂的翰林院大学士,何故要到军营与卫所中去!”

    “与那些粗鄙不堪的武人为伍,闻着他们身上散发出阵阵汗臭,本学士想想就觉得恶寒!”

    “咱自幼就熟读圣贤书,当以文章治天下,何必要与那些武人为伍?”

    自从蓝玉案发生后,文臣就慢慢的压过了武将,盖过了武将的风头,对他们说话也有些无所顾忌。

    而朱元璋随着北元余孽渐渐的退至草原深处,在太子朱标薨逝后,又在次年将朱允炆立为皇太孙。

    命黄子澄、齐泰、方孝孺三位文臣辅佐朱允炆。

    在他们的教导之下,朱允炆也渐渐有了重文轻武的思想。

    但现在凌剑来了,他不能坐视这种思想在朝堂之中出现,而是让双方保持平衡,这对皇权更有利。

    他并没有吭声,而是坐到龙椅上,饶有兴致的看着文武对决。

    文臣们幸灾乐祸的看着徐辉祖,想看看堂堂的魏国公如何能对付黄子澄这个当代大儒,也想看看徐辉祖吃瘪的模样。

    武将们则义愤填膺,有好几个人都想站出来,想狠狠的收拾一顿黄子澄,但都被徐辉祖用凌厉的眼神制止住了。

    只见徐辉祖看了黄子澄一眼,面上不带喜怒之色。

    “黄大人此言差矣!”

    “若没有武人们保家卫国,在前线奋勇杀敌,何来咱大明煌煌盛世?”

    “难道只凭着你们文人几篇讨贼檄文,就能够让贼子们举手投降,俯首称臣?”

    “本国公只听说过有被打得俯首称臣的,还未曾听说过拿几篇锦绣文章就让敌人俯首称臣的!”

    “黄大人,你听说过有此类事吗?”

    “要是有的话,倒不如说来听听,也好让本国公长长见识!”

    徐辉祖这话绵里带刚,语气又显得平和,娓娓道来,倒让人从这些话里挑不出什么毛病出来。

    黄子澄闻言,顿时语塞。

    他忙用乞求的眼神向文臣们张望,希望有人能反驳徐辉祖的观点。

    但令他大失所望,文臣们见到他投射而来的目光,齐齐望向它处,犹恐自己扯上这不必要的麻烦。

    凌剑从龙椅上站了起来,微笑着拍着掌,“好!”

    “徐爱卿这话说得好!”

    “天下的事情都是如此,不是你打败别人,就是你被别人所打败!”

    “而被打败者就只有一条路可选,那就是丧权辱国,俯首称臣!”

    说着,他走到御阶前,高声道;“朕相信,拳头才是硬道理!”

    “只有打败任何来犯之敌,才能让别的国家不敢轻视于大明!”

    “才能让各族蛮夷匍匐在大明的脚下!”

    “才能迎来煌煌的大明盛世,万邦来贺!”

    凌剑的这些话振聋发聩,令武将们激动不已。

    他们知道,自己离建功立业已经不远了。

    而文臣们则心怀忐忑,难道陛下这几天就转了性子不成?

    原来看重文人的陛下又哪儿去了?

    凌剑根本不给文臣们心思活泛的机会,他目光炯炯的看向群臣,接着对徐辉祖与黄子澄笑道;“你们继续辩论。”

    黄子澄连死的心都有了,这位陛下不仅不帮自己,还帮着徐辉祖说话。

    难道陛下不知,徐辉祖是燕王殿下的大舅子啊!

    要是他和燕王殿下串通一气,那怎么得了?

    自己和陛下所定下的削藩之策,要想完成那可就难上加难了!

    反观徐辉祖一脸坦然,好像陛下刚才所说的这番话与他无关似的。

    群臣们被凌剑的话所吸引,齐齐看着徐辉祖与黄子澄,想看看究竟谁能辩得过谁。

    看着群臣齐齐投过来的目光,黄子澄心中焦急万分,口中喃喃,却组织不起什么有用的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