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山云风吹
繁体版

第三章 好奇的年轻人

    农村的早晨总是比城里来的早,这家公鸡刚鸣完,那家也跟着啼,互不示弱,鸟儿也在屋檐下开起了早会,真是热闹的早晨。

    阿福妈早早就起来张罗着早餐,昨晚特地去找村里卖肉师傅预留最新鲜的猪肝粉肠一大早就送来了,一阵加工张罗。没过多久,一大锅香气扑鼻的猪肝粉肠粥已熬好,青白葱花点缀着,真的是色香味俱全。

    阳光斜照进了窗户,三个年轻人已起床收拾了。

    “哇,好香啊。阿妈你给我们煮了猪肝粉肠粥了呀。”

    “是啊,肉都是新鲜的,嫩着很,你们多吃一点。”

    “阿福,刚听到你们一会还要去爬山,那时间会不会有点赶?”

    “不怕的,我们都安排好了,阿妈放心,一会我们骑车去镇上买些文具给山上的娃。”

    “真有心,那一会带一把香去,保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妈,不用不用,我们男孩子不懂这些,心诚就好。”

    “对了,妈,中午不用安排我们的午饭了,不用那么辛苦,一会半山回来差不多我们就要去县城赶车了,朋友的车来接,一起带我们去。。”

    “好,你们安排好,就行哈。路上小心。”

    夏日炎炎,蝉鸣不绝。山间小道绿树成荫,徐徐微风穿林而来,真是舒适。也许是因为有了较为明确的目的,也许是因为时间有限,今日爬山的速度比昨天快之不少。

    一到仙桃宫,阿福三人想着先找主理打个招呼说明来意,主殿进出了几道门没有看到,但是看到一位戴着眼镜的老先生,正在那边对着本子毛笔抄写在一张大红纸上,大家看着娴熟细腻的毛笔字整整齐齐,羡慕不已。阿福正想打听主理去向,转头这时抬头看到头上盘着长辫,身着青灰长衫的主理过来了。大家瞬间站着,点头示意,听到阿福特地上山的来由,冷静的脸上稍稍舒展了几分笑意,招待他们走廊间的茶歇处坐下。

    小曾和文正拘谨坐着,微笑着听着阿福在寒暄。这时,阿福从自己是金花同学展开了话题,听到了自己的女儿,主理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随即又一阵失落,“你们虽是同学,但是天差地别,你都大学毕业去城里了,而金花现在什么都没有......。哎!”一声悠长的叹息。

    阿福想到昨天母亲说的关于金花的事,有可能是真的。阿福话题一转,“对了,阿婶,金花在哪里工作?说不定以后我和她还有机会见面。我在省城工作,日后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您可以跟我联系。”这个是我的电话,接着递过一张名片给主持,接着用手指了指名片上的电话。

    听到阿福这么说,便不经意抓起阿福的手,眼睛发光,

    “好,好啊。”

    随即转身向内侧的一张桌走去,桌子红漆已渐渐剥落,桌上摆着各种香纸,在靠窗户有一块小小的小格窗,放着一尊陶瓷观音像,观音前贴着一张小照片。主理把照片拿了过来,大家挤过去一看。学生齐肩短发大眼睛,小嘴巴,可爱的脸蛋上还有嵌着小酒窝,正笑着比着耶,好一个青春。

    “这位好像是金花哦?这个地方好像是我们初中学校的湖心亭呢”

    “嗯,是的。那时还是初中。”

    然后又起身,把身后墙上的一块红布扯了下来,众人起身抬头一看,那是一个四周用木板镶边的大玻璃相框,里面大大小小摆着各种各样的黑白及彩色照片,许多记录仙桃宫佛会的记录,也有保才公和一些慈善捐赠人士的合影。照片上的保才公果然如大家所说的那样个子精简不及一米五,小圆脸精气十足穿着长衫着像个土地神。

    还有一张渐渐模糊的黑白合照格外吸睛,背景是当年的仙桃宫,坐在中间的是一位盘发的婆婆,保才公坐在右侧,年轻的主理站在旁边怀里抱着一个幼小的孩子,地上还坐着爬着7个大小不一的小孩,照片下面黑笔写着1990年9月留影。

    “这些都是您的孩子吗?”

    “都算吧。我抱的是金花,其他都是神明收养的弃婴。这二三十年来,断断续续我们收养不少于20个婴儿了,来来去去的太多了,我自己都记不清了。”

    “哇,这真的很了不起,功德无量啊。”阿福忍不住感叹起来。

    “请问,后来这些小孩子都去哪里了?”文正又接着问。

    “被村民或者其他乡镇的村民领养了,有些三四岁,有些五六岁就被领养了,没生到女儿的都喜欢。”

    “后来他们有回来看看吗?”

    “也许有,也许没有。那么小,她们自己都不懂,被领养时也都还很小,不懂是正常的。”

    看着老照片,大家又陷入安静。

    “不过,还有一个20年来一直在这里,现在这里的那么多劳务,基本都是靠她了。”

    大家不约而同的想到石头妹的名字,但是又心照不宣地忍住了。

    “为什么她没有被领养呢?”文正继续追问?

    “可能是缘分吧,这娃从小都不太说话,人家都以为是哑巴。脖背上有块小红斑,大家都担心有什么病;后来好不容易有人愿意领养了,她也不愿意跟着走,说要等她父母来,也许是跟着神明有缘吧,所以就一直留在这里。”

    “那她平时都去哪儿了?我们昨天来也没看到。”阿福随口一问。

    “她一大早就去后山挖草药了,阿婆近期火气厉害,她去采些清凉草药。”接着抬头看看那左右摇摆的老钟“应该也快回来了。”

    听到快回来了,年轻人瞬觉心头一紧,既期待又有些紧张。

    “阿婶,因为我们下午要去赶车,我们先去把这些文具糖果分给小朋友哈。”

    “年轻人有心了,可以放在广场那边第一间小屋,他们平时外面玩累都会回到那边呆着。”

    告别完主理,三人提起座椅上的文具和糖果,快步跑向平屋前。正当垫脚朝窗户内观望时,只见一位驼着背但精神矍铄的婆婆刚好从隔壁屋里缓缓走了出来,阿福跟她寒暄了一下来意,婆婆点了点头,用手示意他们进小屋看看。

    这是一个极其朴素的小屋,看起来不过二三十平米,屋顶是由几间小屋整体互通连在一起的瓦房三角顶,与隔壁屋只有一墙之隔。一个用纸像花瓣那样包着的灯泡通过细长细长红白相间的电线掉在半空中。地板是用木头铺设的,粗大的缝隙可以直接看到地上的泥土。屋子中间是4张小桌拼组而成,配着几把高矮不一样的小竹凳,4个小朋友就坐在小桌子旁各做各的梦,有人在用断的铅笔画画,有人在玩着布包。看到有陌生人进来,都抬头看着,有些害羞。当小哥哥们把一人一盒彩笔或是铅笔盒,一包棒棒糖发到大家手上的时候,孩子们眼睛瞬间发光,既羞涩又喜悦,拿着礼物马上埋头研究起来。

    屋角放置了一个用木板和竹片拼装成的简易书架,上面摆着九年义务教育各年级的各种书,还有两本页脚及封面都被磨损的新华字典。书架旁边放着2铺卷着的草席,里面露出白色的小小的枕头,也许是下午大家累了就会直接铺地而睡。

    旁边窗户阳台上摆了几个半截的矿泉水瓶,里面插着几株绿植,阳光照了进来,才让简陋的小屋变得几分生机。泥墙上的石灰剥落已久,这掉一块那掉一块露出底下黄色的泥。石灰墙上,贴着几张俊逸的毛笔字,还有整整齐齐的钢笔楷书识字版本。阿福和同学打趣道:你们觉得这些是老先生写的还是买的?”

    小朋友神气地大声介绍说,“这些都是石头姐写的。”

    大家无言相互对视,顿生敬佩,她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宝藏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