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安战记
繁体版

第十六章 阻击丹戎

    皇帝听后显然面色好了许多,郑重的说道:“如今也只能如此了,此布局颇为合理,甚好,甚好,朕照准了。不过如此布局岂不是最后便宜了和安国,朕担心养出第二个北方霸主,继续威胁北境平安。”

    大将军思索了一下说道:“皇兄的思虑不无道理,况且这和家与赵郡李家已然结成了姻亲,现在是政兵二权合一,已是权势滔天。但臣弟以为目前什么都没有帝国安危重要,若丹戎围困了帝都,签订城下之盟,帝国将会损失更多。

    相比丹戎,和安毕竟是大齐藩国,和政也是陛下的女婿,毕竟是亲戚么,打断骨头连着筋。平衡削权的事情,待本次危机解除后再进行也来得及。陛下不也早有布局么,您的外孙和穆川,已经到了帝都数日,目前正在皇家的洛神学宫读书修炼那,这一点总会让和安王忌惮一些。”

    皇帝想了一下,点了点头说道:“确实有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给和安好处总比外人要强,况且还有婉儿在和安,听说他们夫妻二人感情甚好,和政与朕闹掰确实也大可不必。

    朕倒是忘记和穆川这个小外孙了,婉儿给朕写信中常常提起他,说这小子很是顽皮,是她这四个子女中最不好带的。朕自打这个小外孙出生后还没见过他那。

    不管怎么说他也是朕的亲外孙么,虎毒不食子,朕也没办法对他痛下杀手。既然都到了帝都,还是要好好照顾对待的,不要难为一个孩子么,找时间朕也见见他。

    但是经过你这么一分析,确实也提醒了朕,光想着帝王之术了,这亲情朕倒是忽略了,和安王是朕的女婿,毕竟有婉儿在,血浓于水。

    朕再没什么疑惑了,你就赶快主持安排此事吧。此事关乎国运且事态紧急,不可有丝毫闪失,既然战略方针已经定了,明日上朝确定人事问题即可。

    朕现在就下旨授权,此战全权由你主持,朕为你做后台,若有人从中作梗,朕必杀之!就这样吧,夜深了,朕也累了。你也别回府了,就在宫里睡下吧,明日一早,上朝安排各项事宜就好。”

    大将军原本平静的脸上多了一些郑重,躬身一拜说道:“臣弟拜谢皇兄的信任,臣弟定当尽心竭力,保我大齐平安,臣弟告退。”说罢,便由宫人引路,去前殿寝宫休息去了。

    第二日早朝,朝堂之上。

    皇帝颁布了圣旨,由王公公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丹戎反叛领十五万大军来犯,如今朔方、五原、云中均已陷落,北境危急,朕倍感忧心。并州乃帝都北部屏障,不容有失。

    今特命英亲王大将军殷群调动玄甲苍狼军及并州、凉州兵马组建北伐大军,为国讨伐。命太尉崔亭统领军粮司,全权负责北伐大军的一切粮草辎重调度事宜,愿两位股肱之臣相互配合,得胜归来!钦此!灵帝三十八年四月二十一。”

    宣读完毕,王公公将旨意交于大将军手中。

    皇帝的面容十分肃穆,眉头紧锁着说道:“朕宣布,全国进入战备状态,一切事务以战事为最高优先。请各位臣僚尽心竭力,护卫大齐!”

    群臣躬身行礼,齐声回复道:“臣等必尽心竭力,护卫大齐。”说罢,众臣退朝,各自忙碌去了。

    大将军作为战略规划人,对于本次战役成功之所在十分清晰明了,于是亲手修书一封寄递给韩毅将军。

    一日后。(灵帝三十八年,四月二十二)。

    晋阳韩毅接到了那封亲笔军令“韩将军,见字如面,如今丹戎十五万大军南下,势如破竹。此刻帝国无兵可调,已是危机存亡之际,望将军必当竭尽全力抵挡丹戎军马,为帝国大军集结争取时间。已知会和安国,其将伺机袭扰丹戎后方,策应韩将军。一切就拜托将军了,一切珍重。——殷群亲笔”

    手中拿着这紧急军令,韩毅的心中十分清楚,殷群亲笔的军令可不是那么好拿的,与其说是军令,不如说是一封求助信,大将军如此降低身份的求助,看来果真是到了危急存亡的时刻。

    军旅世家的韩毅做事情一向干脆利落,销毁信件后,便吩咐下人为其穿甲备马,直奔向军营而去。

    这韩将军也算是帝国不可多得的天才之一了,不仅家室显赫,如今三十七岁的年纪,武道修为已经进入化灵境界。这种修为,恐怕绝大多数人倾尽一生都无法触及。韩将军前途不可估量,将来涅槃顿悟,羽化登仙也不是没有可能。

    韩将军的武器是一对龙泉双剑,是家传上古神兵利器,所穿铠甲由玄铁淬炼成的精钢薄片拼接而成,轻薄且坚固,乌黑的表面却十分光滑,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光亮。因铠甲用金丝线勾边,十分考究,因此得名“乌金宝甲”。此甲为其祖上传承,见证了祖上无数荣耀,如今它又被重新披起,能否再次撑起韩家荣耀,犹未可知。

    转眼间韩毅已经到了晋阳军营的中军大帐,他迅速召集全部领军将领,俊秀的面容却显得一丝不苟的说道:“如今十五万丹戎大军来犯,刚刚探马来报敌军大军已在马邑集结,已在南下途中,还不确定接下来的具体进攻目标。

    目前我军晋阳城内有四个营不足七万人,现各级将领各司其职,迅速集结所部人马加固城防。赵卓率领白狼营、雪狼营两营共三万两千军马立即出征,前往离石要塞,固守河东堵截渡口。

    余下两营兵马随本将军固守晋阳,控制太原地区。两地互为掎角之势,确保敌军无法前进一步,此战关乎国运,哪怕是战至一兵一卒,也不许撤退!”

    众将官听后答复道:“是!”说罢便各自行事去了。

    庆幸的是他们每个人脸上的表情都显得十分坚毅,可能是常年在长城守备,久经战阵早已习以为常了。

    独自在营帐中的韩毅提笔便的写下了一封军令,“丹戎来犯,共十五万之众,已到马邑,速集结代郡,上谷两营兵马驰援雁门。伺机而动,实现收复云中、五原、朔方等地,截断敌军粮草供给的战略目标。”书写完成,便由军情司马现场将其转成密语,分三路军情哨马传令而去了。

    一番部署后,韩毅似乎感觉轻松许多,对于他这样一名将军而言,多年的守备工作着实让其倍感无聊。他天生便属于战争,此刻的他专注的看着地图,仿佛在欣赏美女美器,让他变得十分兴奋!

    一日后,(灵帝三十八年,四月二十三),和安王府。

    王府里的和政拿着皇帝陛下亲手书写的军情密报喜笑颜开,心中暗想“苍天不负有心人,准备了一个月了!机会总算是等到了!有了这个旨意,本次出征占便宜,就名正言顺了!”

    想到这便大声喊道:“传令官!传令官!”不一会儿,一名侍卫便跑到了和政面前。和政难掩心中喜悦,面露喜色的吩咐道:“传本王命令!立即集结所有铁浮图,三日后随我出征!”那侍卫喊道:“是!”说罢便去军营传令了。

    同日(四月二十三),不同于和安王的喜上眉梢,在马邑集结的丹戎可汗乌赫可谓是忧心忡忡!乌赫十分担心丹戎的行军速度,他深知本次战役由于李家父子北征幽州的出色发挥,导致乌日格并没有给大军争取出过多的时间,此时在他面前有三条南下的道路,该如何抉择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