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定百亿物资系统后暴富古代了
繁体版

第二百一十一章 春闱

    将身上繁琐的衣服褪下,重新换上寻常服饰之后,白苏苏觉得轻松了不少。

    她站在原地活动了一下,不自觉的摇晃了一下脑袋,“虽然这发冠摘了下来,我怎么总觉得有什么东西还压着我的脑袋?”

    “第一次戴这么重的东西,就会如此。”周溪溟将白苏苏拉入怀中,轻柔的揉着她的头,耐心的解释,“当初我第一次戴这么重的发冠时,也是如此。”

    “那你是什么时候开始戴的?”白苏苏好奇发问。

    周溪溟手中的动作一顿,思索了一会,才回答:“应该是在被立为太子的时候。”

    “那时候的你,岂不是才有七八岁?”白苏苏皱起眉头,“他们也不怕把你压得不长了。”

    听到白苏苏的言论,周溪溟忍不住失笑,“不过是戴了一顶重一些的发冠,怎么还和身高扯到了一起。”

    “我那边,老一辈的人,都说小时候戴着或背着过重的东西,会被压的长不高。”白苏苏认真的回答周溪溟,“不过我现在不相信了。”

    “为何?”

    “因为你整日戴着那么重的发冠,依旧长的很高。”白苏苏也顺势抬手拍拍周溪溟的头,笑眯眯的开口。

    还没等周溪溟说什么,一位太监急匆匆的跑过来,在看到里面的场景时,立刻低下了头,恭敬谨慎的开口:“皇上,皇后,礼部尚书求见。”

    周溪溟和白苏苏对视一眼,都有些疑惑。这才刚刚下朝不久,怎么唐见山又进了宫?

    “让他进来吧。”周溪溟将白苏苏拉起来,各自整理好衣服,等着唐见山过来。

    “皇上,皇后。”唐见山行了礼,直接开门见山的说道:“还有一月就是春闱,皇上可有敲定监考的官员?”

    本来春闱的监考官员是要在两月之前就商定好,开始探讨拟订题目,印刷题目。可是因为这些时间发生了太多的事情,迟迟给耽误了。

    所以唐见山回去换了身衣服,又急匆匆的回来同皇上商议这件事。

    春闱乃是大事,朝中可以信任且能用的人实在有限,唐见山也找不出一个完成的名单。

    “命工部尚书和史部尚书协助你,至于考题,今年我亲自命名。”周溪溟对这些早就有决断。

    本来应该命户部尚书也一同前往,只是如今这位户部尚书难当大任,最后还是作罢。

    听到考题由周溪溟来,唐见山也松了一口气,“不知皇上何时能将考题写出,臣也好找人印刷。”

    “三日之后,你来取。”

    “是。”唐见山心中放下一件大事,转身又匆匆赶回去吃饭去了。

    “你今年想要出什么题目?”白苏苏觉得,周溪溟定然是又想到了什么新的问题,来考验这些学子。

    “第一道和第二道我已经想好了。”周溪溟看向白苏苏,“第一道就问,为朝中官员该如何为地方官员又当如何。第二道则是问,若朝中国库空虚,该当如何丰腴国库。”

    这是朝中最紧要的两个问题,朝中的大臣都尚且没有什么定论,周溪溟却要拿这个做考题,实在是大胆了一些。

    她看向周溪溟,“这两题,似乎都没有什么正确答案。”

    “若事事都有正确答案可寻,治理朝政就不会如此艰难了。”周溪溟轻笑一声,又问:“夫人可有这第三道题的头绪?”

    “丝毫没有。”白苏苏果断回答,她觉得这样头疼的事情,还是留给周溪溟自己一个人吧。

    “夫人不妨现在想一想。”周溪溟也在思索这第三道题目,目前也没有什么头绪,便想着让白苏苏也跟着出一出主意。

    这里的春闱,相当于她那里的高考。命名高考题目,白苏苏还真是从来都没有想过。

    她习惯性的躺在他的怀中,仔细的思索,最后开口,“国之根本是什么。”

    这个问题就太过于笼统了,人力物力财力兵力,这些都可以是国之根本。要是用来考验那些学子,似乎并不能考验什么。

    “这个问题确实不错。”周溪溟却做出了如此评价,他看着白苏苏,“当初我入学时,陆夫子问我的第一句话,便是这句。”

    国之根本是什么,什么都算,什么又都不算,若是一样样的舍弃,最后唯一不能舍弃的,便是人。

    “可这句话不会过于笼统?”白苏苏皱眉,又一次询问,“要不要在后面加一句,找一个方面论述?”

    这样,就可以避免那些学子优柔寡断,觉得什么都重要,什么都写一些,最后样样没有剖析到位的情况。

    “确实不错。”周溪溟拉着白苏苏去了书房,将这三道问题写在纸上,叫来阿影,让他给礼部尚书送过去。

    刚刚用完午膳的唐见山,就见阿影送来了一封信,说是科考的题目。唐见山立刻来了精神,前往书房打开那封信。

    当看到里面写的都是什么问题的时候,唐见山差点从凳子上摔下去。这些问题,莫过于那些学子了,就是他来写,也不一定写出让皇上满意的答案。

    最后,唐见山将目光落在最后一道题目上,见上面最后加的那句,找一个方面来写,忍不住苦笑出声。

    国之根本包含了许多,让那些学子挑最重要的一个写,无异于舌战群雄,各有各的道理,到时候评判文章都没有一个具体定论。

    如今考试还未开始,唐见山就已经能够预料到,到时科举考试的时候,那些学子对着题目抓耳挠腮,科举结束后,阅卷大臣的无助和茫然了。

    但这毕竟是皇上出的题目,谁也不敢多说什么,唐见山下午就把工部尚书和史部尚书叫来,把题目交给了他们。

    无一例外的都是沉默。

    工部尚书是一个粗人,他难得沉默了一会,试探性询问:“要不要觐见皇上,让他换一些题目?”

    “那工部大人去?”唐见山笑眯眯的开口。

    工部大人闭嘴不谈了。

    “那折中一下,让皇后去劝?”史部大人开口试探。

    “还是算了,估计这些题目,也有皇后的一份功劳。”唐见山幽幽的叹口气,已然猜中了几分真相。

    同白苏苏又写接触的工部大人赞同的点点头,“这些题目确实有皇后的影子。”尤其是最后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