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武东晋
繁体版

第七十五章 钟山雅集(4)

    “志?”

    如今东晋之志,无非北伐,收复中原。

    九品中正就是为选拔官员将领,‘志’这个题目还是很切合主题的,既是考验学子们的才学修养,也能考验学子的爱国情怀。

    关子阳对大晋,或者说对司马皇族谈不上忠心,说到底,他只是想让汉族大一统时代提前到来而已。

    结束百年的杀伐,救万民与水火,还天下一个公平?

    什么公平?

    这个问题关子阳自己也思考了很久。

    自从人类诞生以来,社会从古至今从来没有公平过。

    现在的东晋是士族与庶族的不公平,现代的社会不过是资本与平民的不公平。

    有的人出生就是士族,有的人出生就是富二代。

    真正的公平,是社会可以提供一个人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现状的途径。

    从九品中正,到唐朝打击世家大族,举办科举,这就是进步。

    现代社会的高考,又是一次进步。

    而现在的东晋,这种途径断了。

    士族永远是士族,庶族永远是庶族。

    这就是不公平了。

    重生这个时代,附身一个庶族痴儿,也许就是命运的安排,从湘东郡的小乞丐狗蛋死的那一刻起。

    他的志,就是打通这种途径!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

    看着案台前学子们都开始咬起了笔杆子,关子阳也静下了心来。

    “自己想打破士族的社会地位垄断是万不可写出来的,最好就是描绘一下自己志在北伐,效忠大晋就行了。”

    “这个时代还没有词,不然得话,岳飞的《满江红》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可问题是词是南梁时期才出现的,所以还是得写诗!”

    “哪首诗合适呢?既要符合题目,还需符合时代特征……”

    突然,关子阳灵光一现。

    有了。

    接着便是下笔如有神,一气呵成!

    旁边的谢玄还一字未写,看着关子阳洋洋洒洒竟然一蹴而就。

    露出一分怒其不争的表情:“缺之你干嘛,虽然这不是九品中正的正式项目,但是你也不能乱写一通啊!”

    “待会可是需要朗诵的,到时候在文物百官,太后面前丢了脸还是会影响你以后做官的!”

    关子阳淡定地笑了笑“我自小学文,我的水平你放心,保证是艳压群芳,哈哈。”

    谢玄“……”

    褚太后瞧见关子阳率先完成,便吩咐太监传话,将他写的诗,先传上来。

    拿着手里小小的一张白纸,先是清瘦的瘦金体入眼,便觉得眼前一亮。

    她本就爱好作诗,平时里喜欢写一些春花秋月之事,此刻却觉得手中的纸逾千金之重,不禁被关子阳的豪气所染。

    褚太后虽然名义上垂帘听政,不过掣肘与世家大族,北伐之事一拖再拖,败多胜少,此刻见了关子阳的诗,不禁心中升起了一丝匡扶天下的豪情。

    心道:“这庶族小子,可堪大用!”

    关子阳写完,足足等了小半个时辰,其他学子才陆陆续续完成。

    随着众位学子写完,褚蒜子有意让关子阳的诗压轴,于是命到众人按照完成的先后顺序,倒着朗诵。

    第一个出场的,便是谢玄。

    关子阳看着谢玄手里的诗,汗得说不出话来。

    其实诗还马马虎虎,主要是字。

    简直是只能用丑陋不堪来形容,难怪当初给自己写信,会让他姐姐谢道韫来代笔。

    接着众学子一一朗诵,大多都是以玄言诗为载体,掺杂自己欲报效国家的志向。

    不得不提的是陆纳子陆椒,以及孙绰子孙鹤松,这两个顶级门阀子弟的白纸上竟然是空无一字。

    然后随口念了两句打油诗。

    还有桓温的第二子桓石民,只在纸上歪歪扭扭地写了个自己的名字。

    连一首打油诗都没……

    真应了东汉末年的一首民谣。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黾。”

    不过此时的东晋与后世不同,‘士学武,庶学文’已经是天下公认,所以也并无人笑话他们,相反,还侧面证明了他们都是一心向武之人。

    最后,轮到关子阳时,褚太后问道:“哀家见你作诗一蹴而就,不知需不需要我将原稿还给你?”

    关子阳行了一礼答道:“回太后,诗由我作,自然背得。”

    于是站起身,高声朗诵。

    “北定中原”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关子阳抑扬顿挫地朗诵完毕,现场鸦雀无声。

    这是什么诗?

    诗还可以这样写?

    与之前学子们尽是玄奥字眼的诗不同。

    别说在场的满朝文武,就算是场边围观的百姓也听懂了他诗中的意思。

    迥别于时下空洞无物的玄言诗,这首诗可以说彻底打破了世人对诗的认知!

    原来诗并不是只有高深莫测才是好诗。

    ……

    褚太后开口道:“言之有物,振奋人心!”

    然后冲着关子阳笑了笑:“你的诗,哀家要带回朝堂,吩咐工匠刻在太极殿金柱之上,时时提醒百官,你可愿意?”

    “啊这,我这首诗,四句话就抄了四首诗,真有这么好?”关子阳心道。

    “自然是愿意的,谢太后隆恩。”关子阳跪下行礼回答。

    接着,果然如谢玄所料。

    褚太后将出题考验十五位学子的机会,让给了她凤鸾轿旁的百官女眷们。

    小轿之中,蒙着面的大家闺秀们,争先恐后出轿出题,生怕自己看中的学子被人抢了先。

    他们出的题目自然不似褚太后这般沉重,大多是些应景应时的题目。

    比如:‘山泉’、‘金榜’、‘秋’、‘钟山’……等

    晋级的学子们一一被选中,此刻便只剩下了关子阳和刘畅,还无人出题请其作诗。

    之前争先恐后的大家闺秀们突然安静了下来,场面一度尴尬了将近一分钟。

    在场的众人都呆呆地望着那停了一大片的小轿,就是再没一人揭帘而出。

    就在司马昱准备宣布结束的时候,一顶红色小娇的帘子终于半掀起来,露出了一张绝美的脸庞。

    之前的女子都是戴着面纱,而这女子竟然未戴,就这样将她的盛颜展示于众,众人细看之下,才知原是一金发蓝眼的胡人女子。

    正是汝阴侯黄门侍郎石琨之女,石玘。

    “小女子有一题,还请关小郎君作答。”石玘颇有深意地笑着,似有几分讥讽,又有几分得意,还有一分娇羞。

    不过她大大方方地样子,与之前出轿的大家闺秀们那俏脸绯红的表情对比之下,显得是那么地自然。

    关子阳心道:“还好有朋友相助,不然今日可要丢脸了……”

    于是他赶紧上前回道:“多谢小娘子出题。”

    石玘道:“那便以我为题,作诗一首吧。”

    关子阳一懵:“你?”

    石玘点了点头:“嗯,我。”

    胡女没有汉女的含蓄之礼,她们纯真质朴,热情大胆,对于自己喜欢的男子,反而是主动追求。

    所以石玘一开口就要关子阳为她作诗,众人吃惊之余,也并未觉得不妥。

    倒是石琨,冲着石玘挤眉弄眼,好像在说:“你来捣什么乱啊!”

    石玘又道:“怎么,以我写诗很难吗?之前花啊草啊什么的,都被别人说完了,我这是想了半天才想起来的……”

    关子阳额头突然冒出三条黑线:“难怪隔了这么久你才出轿出题,搞半天是没想到出什么题啊……”

    行吧,熟读唐诗宋词元曲九百首,你出什么题我都不在话下。

    关子阳对着石玘微微作揖。

    朗声便诵。

    “云想衣裳花相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石玘微微一笑,便放下了帘子。

    ……

    关子阳心道:“人家学子作完诗,女郎们都要点评几句,你倒是直接,一句话不说。”

    随即想到:“她,该不是没听明白吧……”

    石玘没听明白,不过在场的其他女子可都是听明白了,其中以褚太后又感触最深!

    “要是石郎,也能为我做这样一首诗,那该多好啊……”

    先不提这首诗将在建康贵族名媛圈里掀起什么样的轩然大波,此刻正主石玘躲在轿子里,冲着旁边的羯族侍女问道:“你知道他说的什么意思吗?”

    只见羯女懵懂地摇了摇头……

    接下来,便就只有刘畅一人无人出题邀诗了。

    关子阳虽有心帮他,但这他实在是爱莫能助啊!

    总不能自己出题吧?那他就真的举国出名了。

    在场只有他们两人是庶族,百官女眷,无不是士族女郎,怎可能瞧上庶族男子。

    哪怕这刘畅也算是一表人才,就算真有士族女郎心动,没得到其家中父母的同意,怎敢轻易在这种场合对一个庶族男子表明钦慕。

    可惜场中的胡人女子只有一个……

    刘畅如坐针毡,开始有关子阳陪着还好一点,此刻关子阳也答了诗,就只剩下他一个人无人出题了。

    承受着众多观众的目光,与许多嘲弄的表情,饶是他心态很好,还是觉得手足无措,眼眶湿润。

    就在司马昱又准备宣布答诗结束时。

    又一顶轿帘微微掀起,一个带着面纱的女子说道:“我有一题,还请刘畅公子作答!”

    众人震惊!

    不过场中反应最大的竟然是王凝之!

    王凝之瞪大眼睛大喊道:“孟姜!你作甚!赶紧回轿子里去!”

    王羲之有七子一女,大儿子王玄之早夭,二儿子王凝之已经二十多岁,是家中最大的兄长。

    此刻王羲之没在场,所以王凝之才赶紧出言制止他们家这个众星捧月的小妹王孟姜。

    其他几个兄长也是狠狠地瞪着她。

    不过王孟姜却是置若未闻,他看了看四周一圈,目光停在了‘一人泉’旁,然后说道:“请刘畅公子以‘流水’作诗。”

    ……

    妈的,我说刘畅这名老子肯定见过!

    关子阳突然回忆了起来,这个刘畅便是王羲之独女王孟姜的丈夫,也就是王羲之的女婿,他和王孟姜育有一子刘瑾,官至太常卿。

    还有育有一女,便是谢灵运的母亲,也就是说刘畅还是谢灵运的外公!

    老婆儿子,外孙都是史书中浓墨重彩的大人物,偏偏这个刘畅,在史书中只有淡淡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