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武东晋
繁体版

一百四十八章 练军

    “既然参军,就要努力争取,有付出就会有结果。”

    关子阳讲这句标语用他那标志性的瘦金体,大大的书写在校场上。

    不是晦涩难懂的古文,而是浅显易懂的白话,主要是为了照顾僮族人的文化的水平。

    中午的阳光有些炽烈,照得练兵场上的沙子有些耀眼。

    新兵们快速攒动着脚步,

    扬起了满天的黄沙,带着一阵阵的怒吼声,练兵场上燃起冲天的男儿血气。

    有人说,有些战争是正义的,是逼不得已的,这句话也许是对的。

    如果没有一方的贪婪,会有战争吗?

    这个问题没有人能够回答。

    把这些新兵送上战场,

    在关子阳看来,

    是不够仁义的。

    这里的仁义指的是他心中的那份现代人的“善良”。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但是,关子阳哪怕心有不忍,也没有办法。

    因为他或许就是那正义的一方,因为他是被逼无奈的迎战,他是打着保家卫国的旗号。

    哪怕其实在他心中,对晋国朝廷的效忠,那就是愚忠。

    既然把他们招募到了自己的手中,自己就要对他们的生命负责到底。

    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所以,关子阳对于这次练兵,格外的花心思。

    首先,传统的六项训练,是必须要先训练的。

    列阵、格斗、弓弩、石锁、马术、攻城,这六项兵卒的常规训练,也是基础中的基础。

    不过关子阳把常规训练,适当做了修改和调整。

    首先就是列阵,又刘裕先进的军事思想研究出的却月阵,

    在关子阳的手里,提前在世间问世了。

    史书记载,刘裕发明的却月阵,一2000精锐步兵,大破北魏3万精锐骑兵。

    可以说,这却月阵是步兵对抗骑兵的绝招。

    范文的军队,几乎没有骑兵这个兵种,关子阳操练他们这个项目也并不是针对范文。

    说到底,在关子阳心中,范文这样的敌人其实他根本就没有放在眼里,他心中真正的对手,其实还在北方的秦国和燕国。

    所以这却月阵越早操练越好。

    还有一点很重要,却月阵的构成其实是比较复杂的,却月阵”本身是由水军和步兵共同组成的,其中步兵又以战车为主。

    所以通过对水军和战车进行分析,具体包括地理条件、兵器、兵种和兵力配置。

    河水,就是最重要的地理条件。

    因为晋军有制水权,所以河水可以保障“却月阵”后方及侧翼的安全,

    不必担心被敌军合围视野宽广的平坦河岸。

    再加上良好的视野便于观察敌我双方的行动,

    及时掌握战场的情况。

    平坦地势则可以使敌军失去地形优势,

    而晋军可在高大战船上俯瞰战场,

    相当于占据了制高点。

    这些条件下,刘裕的却月阵才得以以弱胜强,以步兵战胜骑兵。

    尽管条件如此苛刻,但是眼下正好适用。

    不过河变成了海。

    接下来与林邑国的一战,第一站肯定就是‘抢滩’站。

    关子阳这边是在岸上的一方,范文则是登陆的一方,这就相当于保证了海水和高地这一优势。

    但是却月阵对地形的要求非常的大,一旦有失误,就有被对方骑兵从侧翼穿插或者从后翼大举突进的危险。

    如果范文在战船上以强弓开路,强行打开一片临岸空地的话,这却月阵则难以奏效。

    不过,当时范文抢滩登陆,肯定是急于求成,所以范文会不顾思索的就贸然进入。

    军阵制定完毕,接下来就是阵法的讲解和训练了。

    还有就是战车,这玩意并不是多复杂和昂贵的东西。

    李斌就是擅长制造战车,说过关子阳已经秘密派遣李斌,前往雨林中,秘密伐木造车。

    第二项,格斗。

    只有平时多流汗,战时才能少流血。

    古代士兵日常的体力训,为的就是提高士兵作战时的耐力,减少疲劳感。

    士兵的体力训练主要是负重训练和摔跤训练。

    但是关子阳在这基础上,增加一项《玄》。

    修炼《玄》也就是修炼内气,关子阳不像别人,内功修炼都是自己的堵门秘密,关子阳不禁教他们修炼玄,还加入少许自己的理解和心得。

    无论是使用刀枪,还是爬城越险,都需要良好的体力和灵活的身手。

    兵士入伍之后荷重物练身力达到增强体力的效果。

    每一种兵器都需要平时刻苦练出一身武艺。

    弓箭为诸兵器之首。

    “二分习弓,六分习弩,余二分习枪牌”,拳术也是军队教战的一个传统项目,战场上,如果万一失掉或损坏了手中的武器,必然要与敌人手搏拳法的高低就有了十分明显的作用。

    有了内力的支持,这一切就会轻松很多。

    而且,内力是格斗的基础,《玄》比起《论语》来,更加浅显,更加容易修炼。

    哪怕这些僮族新兵是新手,不到三五天的训练时间,已经有三分之一左右的人,摸到了九品下下境的门槛。

    让关子阳惊喜的是,《玄》真的有让人血脉觉醒的神奇作用。

    这心新兵种,就有两三个,在修炼的第一天的就血脉觉醒的。

    第三项,弓弩训练。

    骑射训练必不可少,因为古代的主战兵器并不是刀枪剑戟,而是弓弩和战马。

    骑兵的速度和冲击力不是任何步兵分队能比的,所以古代军队最重视的就是骑射。

    这从古代的武举人考试就可以看出端倪,考试的主要科目是骑射和兵法对策。

    而关子阳的骑射,自然要掏出他的秘密武器了。

    “马镫!”

    交州的马少,而且大多比较矮小。

    交州的地形,大多不适合骑兵的发挥,也不适合冲锋。

    虽然如此,但是也不能不准备。

    所以关子阳还是在5000新兵中,挑选了200个骑兵出来。

    并且在200匹战马上,都安装上了马镫。

    有了马镫以后,这马上的骑射功夫,对骑手来说,难度就下降了很多。

    关子阳在骑兵们场边大声喊道:“教骑射箭法曰:势如追风,目如流电。满开弓,急放箭。目勿瞬视,身勿倨坐。出弓如怀中吐月,平箭如弦上悬衡。”

    “骑马射箭的要诀是开弓到九分满,要牢记!即使已经有七八分满,也很难能命中目标!”

    “是!”

    场上士兵齐声回应。

    然而,关子阳看了一圈下来,命中靶子的不到五十人。

    看来这南方人不擅马战,还真是天生的啊。

    关子阳也并未在意,这马上功夫本就是是长时间的浸淫才能磨砺出来的技术。

    先打个基础,以后再慢慢来。

    第四项,石锁。

    其实也就是力量训练。

    力量是任何基本技能的基础,虽然有内功的加持。

    但是对于普通的低境界境界,力量还是应该放在首位。

    面对刀枪如林、人挤人的战场,你就算武功天下第一也没有发挥的空间。

    所以在古代如果你武功高强也许有助于晋升,但对于整个军队而言,力量才是最重要的。

    俗话说一力破万会,这在战场之上格外的适用!

    只要你有足够的力量,举盾无人能破,开弓一箭千里,长枪直接烤串。绝对力量的优势,能够让一个普通士兵,拥有以一抵多的本领。

    也就是相当于进阶训练队的内容了。

    第五项,马术。

    这里参考弓弩训练,不再赘述。

    第六项,攻城。

    攻城,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事。

    为什么是守城而不是攻城,这就要提一下,古代攻守的难以程度了。

    当年不过区区几万人的梓潼郡,就可以孤城而守五年之久。

    关子阳的结义大哥冉闵,困守邺城,哪怕在燕国和秦国大军的环伺之下,经过几年时间的发展,依然在北方站稳了脚跟,有了一席之地。

    所以这守城,可以说是毫无技术可言的。

    而攻城,这是非常看眼一个将领的指挥能力和士兵的战斗能力的。

    《孙子兵法》有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战对于进攻方容易造成较大伤亡,甚至可能因为一座坚城久攻不下引发连锁反应,导致整个战局扭转。

    所以攻城,是一项最重要的技术活。

    围城、瞭望、远攻、进攻、地面进攻、空中进攻、地下进攻,在一次普通的攻城中,几乎全部都要用到。

    所以夏侯览出城迎战范文,还被大获全败,这种错误的决定,夏侯览是完全可以制罪的。

    可以说,古代的攻城之战是一场双方将领智慧的博弈,也是多种战法的综合运用。

    所以,想要攻下一座城池,绝不仅仅是兵力够多就行了。

    关子阳给新兵们普及完了攻城知识之后。

    便开始了对他们进行分工。

    短时间内,士兵不可能全都能学会。

    所以就需要做到分工了。

    骑兵、步兵、精兵、弓弩手、刀斧手、工兵、盾牌手、长矛手、长枪手、潜水兵、水兵。

    虽然只有5000人,但是这些军种都是缺一不可。

    关子阳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分工,但是也不是唯一。

    比如关子阳现在的5000忠勇军新兵,大部分都是会水的,所以他们又可以当步兵,也可当水兵。

    其次就是长矛手和长枪手,两着有很多的共同之处,所以两者也是可以灵活变换的。

    ……

    经过整整一个月的新兵训练,而且在关子阳操练下,新兵们可以说是突飞猛进。

    当然,这并不是关子阳的个人领导能力有多强。

    而是关子阳制定的竞争方案,实在是太诱人了。

    关子阳没有士庶眼光,忠勇军讲的是能者上位。

    而且关子阳舍得砸钱啊。

    有钱能使鬼推磨,何况是活生生的人,而且是穷人。

    在关子阳高官厚禄的诱人诱饵下,所有忠勇军都抱着出人头地的想法,想在新兵训练中就能脱颖而出。

    比起在真正的战场上去厮杀来换取战功,现在努力训练就能积累功勋,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虽然只是短短的一个月,但是比起晋国以往的训练程度,这一个月差不多能抵上大半年。

    看着忠勇军新兵一个个日渐提升的武功境界,越来越熟练的军中周围,越来越默契的军阵配合。

    关子阳觉得,是时候操练军阵了。

    阵法,可以使普通人通力配合,达到对抗对方将领的能力。

    将领的能力是很强的,战力远在普通士兵之上。

    如果没有军阵的话,将领个个击破,一个人就可以对抗一整支军队。

    就先关子阳,一他的能力,如果林邑国的士兵们没有军阵的话,关子阳一个人杀他个七进七出,有来有回,是易如反掌的事情。

    但是有了军阵就不一样,一个千人军阵就可以对战一品境界的高手。

    一个万人军阵的话,一品巅峰也不在话下。

    十万大军,就哪怕是半圣,估计也需要掂量掂量自己的能力了。

    可问题是,关子阳现在不会军阵操练之法。

    不过,谢道韫给他解决了这个烦恼。

    谢道韫从小本就热心与军书,再加上常年待在叔父谢安的身边。

    军阵之法,至少就见过数十种。

    而他记得最清楚的,就是‘三才化生阵’!

    阵法的玄妙不是关子阳现在能够理解的,现在是大战在即,也不容他再去深究。

    照猫画虎就对了。

    所以第二个月开始,这君真的操练也开始了。

    而配合士兵们练习的,自然就是关子阳了。

    起初的一周时间,关子阳一个人当忠勇军五千人合计,也不在话下。

    五千人各吃兵刃,排成三角形的方阵,以单手相连,共同发动内力。

    内力在方阵的三个角上产生一股往外激射的内力。

    这种内力是乳白色,因为是几千人微薄的内力组合而成,颇为暴躁。

    关子阳以一己之力,两接下三下攻击,轻轻松松。

    但是一周以后。

    关子阳就只能接一下了,而且还显得有些吃力。

    不得不说,这军阵是真的神奇。

    再过一周,面对五千人军阵的内力光束,关子阳是一击也接不下来了。

    所以只得分头练习,一千人一组,分为五组。

    关子阳再接下一千人一组的军阵光束。

    再经过一个月的训练,新兵们无论是配合还是内力境界都进步明显。

    关子阳本来还想进行第三个月的训练。

    但是,意外发生了。